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这个暑假,准大学生们可能得更加小心了,在接连遭遇电信诈骗,犹然未了之时,“校园贷”也随着开学季到来了,可能会是一坑未平一坑又起。

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是各大高校陆续开学的日子,一些校园贷平台瞅准这一时机,竞相向大学生们打出标语:“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最快5秒到账”、“零首付”、“无需手续费”……

《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超过67%的大学生用过分期消费并且表示还会继续使用。这也意味着校园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长期来看,大学生群体数量一直较为稳定——校园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有毕业生离开。当大学生们离开校园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用户。

而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较强消费需求但没有固定收入,如果仅凭一张身份证或学生证,就能在校园贷平台借款,无疑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今年来在校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跳楼自杀、“裸贷”等新闻事件的频发,也揭示出“校园贷”背后隐藏着危机,甚至引发悲剧。

有网贷行业从业者就曾表示,校园贷的中介更容易成为恶性事件的推手,成为中介不需要任何资质,几乎没有门槛。任何人只要能为其带来客源,就可以根据成交量获利。于是这些中介利用身边同学的信任更容易获得同学的信息,促成交易或者利用同学的信息“刷单”。因此,就出现过部分机构或个人利用掌握学生信息的优势,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名义贷款的情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葛和平副教授认为,“校园贷”虽然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有价值。但是在其发展初期,的确存在着野蛮生长、风险频发的现象,部分平台存在着宣传不合规、放款条件违法、利率水平虚高、风控水平不足、催收方式极端等问题。在本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之前,总体来说其弊端凸显。

针对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今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加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消费观;加大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大力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制度支撑。但对于何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通知》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而在地方,重庆市金融办、教委等部门在8月中旬联合发文,规范校园网贷行为。禁令共有8项: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向学生发放贷款前必须征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另外,不得在校园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不得在线上开展虚假片面营销宣传活动,误导学生借款行为。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不得有泄漏、恶意曝光或非法使用学生个人信息的行为。

8月24日,银监会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停”是一个分类处置想法和思路,对于这些涉及到像暴利催收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暂停这种校园“网贷”的新业务;“整”是对于现存的这些校园“网贷”业务要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包括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一些相对的风险防控的措施;“移”也是涉及到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教、引”就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培育和引导,来规范整个校园网贷的行为。

显然,这些政策的逐步制定和原则的明确,也正在引导“校园贷”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