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9月1日,众筹之家发布《2016年8月股权众筹行业简报》,从8月项目融资情况来看,多数平台融资额均有大幅上涨,京东东家和36氪平台却出现相对平静的状况。根据众筹之家独家消息,某个大平台甚至已经转向战略防御阶段,股权众筹业务部门被隐形降级。

上线项目数量大幅减少

作为互联网金融主力军,股权众筹一直备受关注,近几年也成为大众新的投资选择,股权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相比去年股权众筹平台的跑马圈地,今年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温和了不少,直接表现在大平台项目数量大幅减少。

据京东东家官方说法,东家2015年上线了73个项目,其中创投版项目有71个,消费版项目有2个。考虑到京东东家是在去年3月13日上线的,因此这73个项目实际上是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的。

但是,从2016年1月至8月,京东东家平台仅上线了39个项目,其中创投版项目28个,消费版项目11个。相比较去年,在几近相同的时间内,京东东家上线项目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

这个现象在36氪股权融资平台则表现得更加明显。自今年5月份以来,36氪平台上线项目数量屈指可数,出镜率也远低于去年。对比去年表现出来的雄心壮志,今年36氪在股权投资业务方面明显低调了不少。

8月31日,有媒体报道,《第一财经周刊》原总编辑李洋加盟36氪,负责公司媒体业务部门。此外,财经网原编辑总监吕强担任新设立的要闻部总监;《第一财经周刊》原主笔杨轩出任新设立的特稿部总监。

再联系7月份36氪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媒体业务分拆出来,独立运营。有媒体就此解读,36氪或受到“宏力能源事件”影响,有意识地减弱股权投资业务,同时增强原本起家的媒体业务。

除了远在北京的京东东家和36氪出现这种状况之外,在众筹之都的深圳,也有知名平台直接放弃做股权众筹,转型做基金。

当然,京东东家、36氪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众筹之家发布《2016年8月股权众筹行业简报》,行业融资额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像京东东家、36氪这样级别的平台,它的一些动作显然反映了不为人知的行业窘境。

两大原因导致平台谨慎运作

股权众筹被称作“高风险、高收益”的新投资领域,意味着股权众筹平台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法律风险。对于一些股权众筹平台选择谨慎运作,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

其一,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早在2014年,便有风声传出将于当年年底出台股权众筹监管细则,但直到今天,被无限“跳票”的股权众筹监管细则仍然没有下文。不仅如此,连负责行业监管细则制定的证监会创新部都在前段时间解散了,这给一些股权众筹平台带来了不安。

一位知情人士向众筹之家透露,某个大平台已经开始转向战略防御阶段,股权众筹业务方面被隐形降级。据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创新部的解散。

其二,今年问题项目增多,平台为了降低风险,主动选择减少项目上线数量。经常浏览众筹之家网站的读者,可以发现今年被曝光的问题项目明显增多。除了一直饱受诟病的餐饮、影视项目,还出现了一些创投类、新三板类的问题项目。

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往往平台难逃其责,尤其是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存在创业失败风险,再加上互联网“资本寒冬”的侵袭,生存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

对于这些平台来说,相比大量上线新项目,倒不如尽可能地保证已上线项目给投资人带来收益。而平台主动选择减少项目上线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不可预知风险的发生几率。

平台未来会更加看重项目质量

在过去,股权众筹平台往往会把项目上线数量、融资额等交易规模数据作为宣传重点,被称作是“充实门面”。但实际上,股权众筹与以P2P网贷为主的互联网理财有根本性区别,因为类似天使投资的股权众筹,平台真正比拼的是投资项目的收益回报,而不是交易规模。

除了京东东家、36氪平台在今年明显放缓项目上线步伐外,也可以看到拥有阿里背景的蚂蚁达客,从去年年底上线至今,仅上线了七个项目。同样,拥有奇虎360背景的360淘金,目前也只上线了七个项目。

在今年8月2日的360淘金半年报发布会中,360淘金CEO曾纯强说道,“判断一个平台好坏的标准是项目的成功率,而不是融资规模,就好比很多投资人跟我们说,你们能不能多上几个项目,但本着诚信的原则,我们希望的是帮助投资人实现盈利,而不是交易规模,包括很多顶级机构其实一个月也上不了多少个项目。”

在八月底,清科集团旗下股权融资平台快投正式上线,其对领投人的标准,也有一定提升,要求是至少有1个过往非上市股权投资项目已成功退出,或具有自主成功创业经验的领投人。

为此,可预见的未来,股权众筹平台或将会更加看重项目质量,而不是项目数量。同时,为了降低风险,特别是在政策不确定的情况下,平台对项目的选择标准,很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是,以京东东家为例,按照东家负责人的说法,平台项目通过率不足2%,如果平台真的“勒紧腰带”,是否意味着一般项目几乎没有可能登陆平台?同时,这是否又给了中小平台更多的发展空间?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