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香港和台湾在金融科技上在咬紧牙关誓要超过大陆。前几日,香港宣布要启动“监管沙箱”,有媒体称香港政府的此举是“为了不被大陆赶超”;在今年7月份,台湾立委曾铭宗在金融监管沙箱监管会上,表示“监管沙箱要赶快做,台湾没办法在等了”。

香港及台湾政府对“监管沙箱”如此敏感、紧张。相反的是,大陆的反应相当平静,政府未回应过“监管沙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此方面倒是有些动静,9月6日,中国互金协会发布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快速创新与风险频发并存的形势下,参考借鉴英国沙箱机制。

“监管沙箱”:金融科技的“孵化器”

“监管沙箱”一词对于国内还是处于相对陌生的,但是在国外,“监管沙箱”从研发、到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一个有个初步的成效在了。“监管沙箱”的服务对象为银行及金融科技公司。2016年5月9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正式推出“监管沙箱”,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据外媒报道,英国的此举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金融相比于欧美国家并不占据大的优势,故想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来确定英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监管沙箱”的推出主要针对于初创的金融科技企业。

通俗地说,“监管沙箱”为企业提供一个进入市场的踩点工作,甚至有点类似于孵化器。即创造一个虚拟的安全环境,为企业测试他们的创新产品,从最终测试出的结果,来判定此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监管的要求,能否推入市场,目标是帮助银行和其他服务商缩短将创新金融推向市场的时间以及降低产品上市的成本。在企业进入“监管沙箱”测试前,企业先要向英国政府提出申请,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会对该企业做一个评估,确定是否符合对消费者有益的创新标准,要是符合评估,FCA将与企业确定“监管沙箱”方案,并确定消费者保护措施,才能进入测试。

目前,在推出“监管沙箱”的主要国家为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在英国,5月9日,FCA在官网发出通知,企业可以向FCA申请进入“监管沙箱”。在一些大张旗鼓要做“监管沙箱”的国家,更像是国家间争做互联网金融的“独角兽”。由于此项技术进入实操阶段的时间过短,目前,并不能确定其实质性的效果,还要以观后效。而英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如果这只螃蟹好吃,能吃下去,并能产生作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监管沙盒”。

通过“监管沙箱”确立经济地位

建立“监管沙箱”技术,落地到各个国家,根据国情,会有所侧重。但是,显然,大家的雄心与抱负是一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金融确立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新加坡金融监管局是率先在亚洲启动“监管沙盒”的国家,同样背后也面临着传统金融在亚洲经济上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问题。

在中国香港、台湾两地,“监管沙箱”也开始陆续启动,香港“监管沙箱”的服务对象为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在台湾,政府更心急,对于“监管沙箱”有点迫不及待了。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今年6月份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策略白皮书》,金管会表示“监管沙盒”是台湾值得借鉴的做法,未来考虑将监管沙盒发展成为一个让公、民部门的各种厉害关系团体代表间充分合作,共同制定与实践金融科技管理标准。7月份,按耐不住了,台湾立委曾铭宗在金融监管沙箱监管会上,表示“监管沙箱要赶快做,台湾没办法在等了”。据外媒报道,台湾“没办法再等了”的原因主要在于台湾金融环境的客观原因。由于台湾金融法规严格,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做,法律松绑的修法很慢,沙箱是有效地解决办法。此外,台湾急于开展“监管沙箱”,受到英国、新加坡等影响。首先是台湾金融科技环境的客观原因,其次台湾受到英国及新加坡等影响。

中国大陆不care“监管沙箱”?

香港与台湾对“监管沙盒”的热衷,显得大陆这边冷冷清清。难道中国大陆就没有这样的雄心与抱负去确立经济地位吗?中国大陆就不想做互联网金融的独角兽吗?事实上,“监管沙盒”的确在大陆还处于概念阶段,而这一技术必须由政府部门发起,并掌控,但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提出要启动“监管沙箱”。

政府部门未提出引入“监管沙箱”,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猜想:其一中国的监管还未走到这一步,目前国家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大部分还是倾注于网贷、股权众筹上。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起步比P2P、股权众筹等要晚,要“新”得多,且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概念界限模糊,刚出了网贷监管细则暂行办法,让很多企业迫于监管的压力转向“金融科技”。

P2P企业转Fintech,说明了我国在金融科技监管上处于松懈的状态,或者说,监管部门现在无暇顾及。其二,政府对于“监管沙箱”可能处于观望态度 ,“监管沙箱”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各国政府的采纳,中国政府或许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抱着想“再看看”的心态。

但是同样受制于目前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环境,由于平台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将一个平台或者产品、服务放入“监管沙箱”进行测试,估计没几家能够符合监管的标准,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的产品将进入不了市场。从企业角度上看,估计也没有几家企业主动向政府申请测试的。明年,互联网金融18个月调整期结束,国家验收监管部门及企业自查结果,并将形成长期有效的互联网监督机制,在这之后,国家也会陆续开放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注册,“监督沙箱”对于一些新的初创企业来说,可以促使企业少走“歪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