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6年,区块链无比的火热,各种论坛、书籍、会议接二连三,都在探讨区块链如何更快的进入实际使用,会对未来的社会产生哪些变革与影响。

如果从金融科技领域来分析的话,金融区块链产业发展主要包括了如下的方面:

一、数字货币

二、数字票据

三、数字资产

四、跨境支付

五、金融交易

六、融资众筹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区块链背后的安全隐患,目前却还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

据青藤云安全郝东林在一次金融家私董会上的介绍,区块链的发展,是因为比特币的发展。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以P2P网络为基础,其运算、流通、交易都具有匿名性来作为不可追踪的保障,理论上讲,用户持有比特币,就像是海洋中的一粒沙砾,很难成为黑客盗窃的目标,它比依赖密码和交易口令的普通网络银行更为隐秘。

但从技术上分析,下面三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计算机的联网特征,使得有着自我复制能力的病毒程序永远都有机会绕过防火墙,只要存在数据交换的行为,受到感染的电脑就一定有着被嗅探出比特币痕迹的可能性。

2、 用户一旦感染病毒,账号中的比特币将直接被盗,甚至还会为黑客“挖矿”,帮助其赚钱。

3、恰恰是由于比特币的不可追踪,一旦发生盗窃,用户也无法找回被盗的比特币,这就是去中心化的无政府主义程序的代价,没有高高在上的警察,所以也无法寻求强制性力量的帮助。换句话说,不受监管这一特性既是比特币超出国家货币安全常识的优点,也是比特币在遭遇危机时焉有完卵的缺点。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曾经发生过多起比特币被盗的重大事件:

2014年2月24日,当时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Mt.Gox 宣布其交易平台的85万个比特币已经被盗一空,这一消息对于众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之后Mt.Gox 宣布破产。据日媒爆料,接近执法调查部门的消息人士称,所谓的比特币被盗,其实是Mt.Gox的监守自盗。报告指出,在650000个“被偷 窃”的比特币中,实际上只因外部盗窃而“失踪”了7000个。而其余的这些,则是被“内部人”拿去交易了。

2014 年12月16日,白帽黑客Johoe从blockchain.info钱包里盗取300个比特币。而一周前,Johoe还在 blockchain.info上盗窃了250个比特币。随后黑客Johoe返还了盗取的比特币,并解释说:“他只是保护他们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如果用户能证明比特币是他们的,他很乐意返还。”这件事在加密货币社区内闹的沸沸扬扬,黑客Johoe也因这件事一炮走红,获得了社区的广泛赞扬。

2015年1月10日,比特币交易平台Bitstamp险些额外丢失价值175万美元的比特币。五天之前,该平台不幸遭遇黑客攻击,价值510万美元的比特币惨遭洗劫,在紧要关头,Bitstamp迅速将剩余价值175万美元的比特币存入冷钱包内。

2016年8月4日,香港的比特币交易所 Bitfinex 遭黑客入侵,多达119,756BTC被盗,总价值约为7500万美元,比特币的价值因此大幅下跌15%。

……

这样的类似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只关注技术,不关注安全,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按照Gartner“自适应安全模型”的理念,如果有效的进行防范,需要从攻击防御、入侵检测、回溯分析,威胁联动的综合角度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这样,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防范。目前,美国的illumio、中国的青藤云安全等厂商,是在自适应安全产业化落地方面比较领先的厂商。

在持续攻击时代,企业需要完成对安全思维的根本性切换,从“应急响应”到“持续响应”,前者认为攻击是偶发的,一次性的事故,而后者则认为攻击是不间断的,黑客渗透系统和信息的努力是不可能完全拦截的,系统应承认自己时刻处于被攻击中。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们才能认清持续监控的必要性。

同时,在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同时,对区块链背后的信息安全相关技术,也需要加强学习和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工作。

需要做到区块链与信息安全协同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