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我相信,在焦点访谈播出《关注P2P行业如何健康发展 》之后,P2P又一次被烙深“骗子”的印记。

诈骗、跑路、非法集资、庞氏骗局……无论你是不是P2P的投资人或者从业者,当听到P2P之后这些标签会首先从影响里呼唤出来。这些P2P在中国的标签,是通过十年的积累而言,没错,这就是目前P2P所要面对的、极其尴尬的社会口碑。

这些尴尬的口碑来源处,首当其冲的就是卷钱跑路的平台。投资人看到的不是平台资产端怎么样、不是平台的后台有多硬、不是各种各样的协会,作为投资人,他们关注的永远是自己的本金,本金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风控可控范围内的逾期,都会造成难以抹除的负面印象。在投资人看来,平台拥有各项资质和靠山是应当应分的,在高下判断上,单凭本金的安全性已经足够。

那么作为平台,行业乱象究竟因何而起呢?

有一个十分简单的逻辑。在不考虑平台本身就想进行一场诈骗的情况下,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有损失,是因为在平台的借款方还不上钱的;借款方还不上钱,是因为平台风控做的不到位。那么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是平台风控问题了?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平台的资产端分两种,第一种是平台自身有资产端,第二种是平台自身没有资产端,两种不同的资产端模式使得对平台风控能力的要求不同。第一种需要具备一整套完备的风控体系,包括贷前、贷中、贷后都需要跟踪,从贷前审核资质到贷后还款完毕,其中牵扯进去的精力不计其数,这种做法需要平台风控人员拥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这种人员通常都在银行里,没在银行洗礼过就如同“泥腿子”一般。第二种资产端来自于资产管理公司,说白了就是从别的公司买债券,债券明码标价,一分钱一分货,越没有风险越贵,越有风险越便宜,做这种类型业务的平台,要求风控人员能力不必那么高,在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债券基础上进行二次审核之后就可以上线,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进行保障。

在实际情况中,第一种情况的平台,会极其重视保证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且比较倾向于做抵押业务;第二种情况的平台,因为自身平台的局限性和为了降低成本,可能拿不到那么优质的债权,如果平台风控不是那么的具备实力,危险系数将大大增加。从这个角度看,行业乱象像是因为平台自身寻找不到资产端引起的。

另外是资金端方面。众所周知,P2P平台目前的获客成本极高,一个平台注册用户成本将近100元,将近1000元才能转化成一个投资用户,平台“烧钱”基本上也都是烧在了资金端。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是一方面,有些平台为了获客增加注册成本,给了羊毛党可乘之机,分分钟被扒光。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境遇,一方面不去获得用户就意味着平台没有资金,另一方面获客成本极高,造成两方面的矛盾。

即使各家平台变着花样的宣传着自家平台安全,但是投资者早已经知道不看广告看疗效。P2P今后的发展,必须要树立社会口碑。各家平台决不能以贬低同行为手段作为抬高自己的宣传方式,这样只会变本加厉的毁掉已经搭建着的口碑。

在此之外,P2P媒体所报道的信息中,不能仅仅有跑路了多少家平台、以及各种负面事件,更应该提供些为社会贡献的数字,比如解决多少就业、解决多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GDP贡献了多少等等。

一个自带“恶”的标签的行业,想要良性发展可谓难上加难。但是恶有不可避免, 只能努力让人们看到恶背后的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