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形象概括,这一点运用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也非常形象,这个行业最近因为监管部门一刀切地暂停了任何新牌照的发放,造就了一张牌照价值五六亿的“牌照市场”,而备受争议。

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实践,是中国近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而在这当中,第三方的支付显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之一。在中国语境的互联网金融中,支付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源头。通过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编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也可以看出互联网支付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成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

现在,在马路边上买个肉夹馍都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了,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金融模式,同时也促进了整个金融业的变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支付机构所从事的业务,实际上早已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支付,而是涉及到很多金融领域和业态,构成了以支付为核心,涉及到理财、融资、托管、征信、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一个庞大的新金融生态圈。

当然,第三方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备付金挪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等,甚至出现卷款跑路的问题。因此监管层逐渐加大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整治力度,特别是2016年10月,《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市场之前关于支付牌照已经暂停发放的传闻最终被证实,该《方案》明确提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设立申请,重点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和整改规范。”

监管部门连续出台多个文件,整顿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以一刀切的方式,停止发放新的支付牌照,并不可取,也不是一个法治政府的正确做法。

第一,牌照暂停造就了一个畸形的牌照市场。目前,市场对第三方支付热情很高,许多电商类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商业企业都开始探索原有业务叠加支付服务的可行性,期望借支付的桥梁,完成对互联网金融的进军。然而,尽管市场对支付牌照热情不减,但支付牌照暂停发放,导致了支付牌照变得“奇货可居”,现在一张裸的支付牌照就可以卖到五六亿元,据说其中撮合牌照买卖双方的中介费就能上千万。这就导致一些经营不佳的支付企业,白白占有了管制价值,而一些极有实力的企业,想参与支付业务,却只能高价购买牌照。

第二,牌照动辄停发扭曲社会创新精神。虽然在牌照数量给定的情况下,牌照的价格和交易只是不同公司间财富的转移,理论上并不影响社会总福利和生产效率。但是,得到牌照就可以高价出售的预期刺激下,企业必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获取牌照上,而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上,从而导致激励的扭曲。这种扭曲不仅仅体现在这个单一的行业,还会对其他行业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因为大家知道,一旦获得牌照,不一定要经营赚钱,在说不定哪天监管部门又暂停牌照发放后,单纯地卖牌照就会很划算。这必然激励更多的“寻租”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创新。

第三,支付市场是否饱和应该由市场竞争决定。监管部门暂停支付牌照发放,是因为其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支付牌照过多了,市场饱和了,监管部门是出于维护支付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稳定角度,而采取的恰当举措。虽然我非常愿意相信监管部门的出发点肯定是良好的,但这不意味着要赞同支付牌照的一停了之。其一,支付市场日新月异,难言饱和。目前除去3家机构因违规被注销牌照,市场上现存有效支付牌照仅267张,与之相对的则是成百上千有第三方支付需求的零售、金融企业,而且还有大量我们现在还想不到的创新领域和企业在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对接现有支付公司成本高昂,因此希望能有自己的支付公司,因此市场是否真的饱和,还很难说,支付牌照的高价也是例证。其二,2011-2015年,央行分批次前后发放了270张支付牌照,为何那时候没认为支付市场饱和,市场规模数倍、数十倍增长的现在,却认为已经饱和了呢?从根本上讲,支付市场是否饱和,应该交由支付市场的供需和优胜劣汰来调节,而不应该是由监管部门越俎代庖。

综上,我们认为,对支付行业的监管要兼顾风险防范和创新宽容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大支付行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有风险隐患的支付公司,要加大整治力度,对侵犯金融消费者利益,妨碍金融市场秩序的支付公司,则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支付机构的有序退出机制。另一方面,支付公司牌照不能一刀切,在淘汰不合格支付公司的同时,应允许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获取新的支付牌照,开展相关业务,促进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