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无论是圣经的“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还是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都是在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反映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就是大家还没学好怎么走时,就已经开始向集团化的方向跑起来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日益收紧,曾经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开始放慢脚步,冷静下来进入盘整期,思考下一步转型升级的进化方式。最直接的表现是出现“马太效应”:小平台逐渐被淘汰,大平台品牌升级走上“集团化”之路。

比如今年6月,积木盒子也宣布升级为品钛集团,旗下拥有读秒、一点基金、积木盒子、企乐汇等子公司,近期又出于合规和发展考虑,将集团拆分为PINTEC集团和积木集团。随后的7月,趣分期宣布转型升级为趣店集团,升级后产品板块从校园贷增加至七个,包括趣分期、来分期、趣兼职、趣就业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

另外,包括苏宁金融、百度金融以及美利金融、凡普金科、和创金服集团等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扎堆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一时间成为一种趋势。

集团化的出现,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然进化,也成为其在政策夹缝中的脱身之法。他们纵横捭阖,或横向触及更多金融领域,切入更多的金融产品,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积木盒子、玖富等;或强调垂直闭环,瞄准某个利基市场,不断筑高护城河,像是INK集团的房子和乐信集团的消费金融。

那么,从单一的产品模式,到现在的集团化多业务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变化背后有哪些原因?

其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黄金创业的窗口期已去,集团化可使得企业优化升级,版图轮廓更显。实际上,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兴起,借贷、支付、理财等业务的模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既便是当初的创业公司如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留存技术、数据,本身具有继续拓展业务的资本,但公司品牌、组织构架和业务构架还停留在早期单一模式,不能适应企业规模已经膨胀的现实。集团化运作有助于整合企业业务,重组和完善公司组织构架,重绘业务版图使之更清晰明了、便于了解。

其二、监管政策收紧,多场景切入多元化服务是解套的关键。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接连发布,促使行业摆脱泡沫,趋向稳定健康发展,造就互联网金融新一轮变革洗牌,大浪淘金之后,将有90%的不规范小平台将倒闭或转型,而大企业的集团化则会成为其冲出重围,满足业务拓展的战略需要,但也别忘了建立“防火墙”制度。

其三、集团化可以淡化外界的原有印象,实现品牌升级,稳定业务构架,提升估值。集团化是企业规模、多元化以及决策团队商业嗅觉最重要的体现,但由于政策监管或市场竞争等因素,需要将战略重点进行转移,优化投资者对其原定位形成的固有印象,摆脱单一的业务模式,给外界一种大而强的印象,整体实力强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被信任度,尤其是在风控方面,可以提升估值。

其四、构建集团化运作模式,可以优化内部运营模式,保持企业活力。当最初的创业公司成为规模较大的独角兽企业,业务板块和人员规模也急剧扩大,集团化的运用模式可将业务规划、财务、人事、市场推广、融资等不同业务方面独立运作,对发挥各自团队的积极主动性很有帮助,能够依然保有创业企业的活力。

本文系深8互联网金融作者原创,微信号shenbahujin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