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人类社会在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因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快速向信息社会进化。根据著名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里的描述,这场信息社会的进化规律,遵循的是生物学逻辑,呈现出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特点。《失控》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书中对于信息社会进化的大部分预言,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在过去的20多年间,都一一实现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凯文·凯利的预言还没有过期,近年他还在对他开始于《失控》的预言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

马云在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道:以前的工业时代,我们把不标准的变成标准的,现在需要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他说的现在,其实就是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而标准化与否,也正是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差别。

凯文·凯利所论述的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特点,我认为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架构。如果这个社会基础架构正在被重构,那么,依附于这个基础架构之上的一切行业架构、商业架构又焉能不变?

我们现在还无法完整预见未来信息社会里的金融服务业将会是什么模样,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来的金融业一定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熟悉的会完全不一样!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金融服务业,都是建基于工业社会的基础技术架构上的:流程化、控制论、标准化、层级制,高度依赖物理空间来提供服务……工业社会的基础架构,决定了工业社会金融业的基本架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一切都是当然的、天生的、会停止不变的呢?

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进化,开始于上个世纪后期。虽然学术界没能给到我们信息社会开始的准确日期,但到今天应该也有40年左右的历史了。其实当今金融行业的结构、技术和商业模式,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完全在互联网(IP通讯)上新建了金融业的通讯架构,而传统金融业还依然跑在电信网络(CT通讯)上。几十年不变的陈旧的通讯架构已经大大妨碍了传统金融业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一个旧的通讯架构上是长不出来新金融的。

比如街头卖烤红薯的老大爷就只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才能做到非现金收款;比如手机上的数字钱包才可以给全球25亿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因为成本的原因,传统金融机构无法给他们提供服务;再比如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全球小额跨境汇款的费用高达12%,全球穷人一年的小额跨境汇款光手续费就要花费200亿美元(数字来源于世界银行),只有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跨境汇款体系,才可能把小额跨境汇款的费用降到几乎为零!这是多伟大的扶贫项目啊!

金融科技1.0:场景革命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是FinTech的中国叫法,也有人说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不是同一个物种。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其实是FinTech的初级阶段,或者,把互联网金融称为FinTech1.0版,也许更准确。

记得三年前,有人曾质疑当红的互联网金融,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好事者生搬硬造出来的“生词”而已。其中一条理由居然是:用“internet finance”搜索不到任何相关的英文信息,也就是说在英文江湖里居然没有任何互联网金融的传说!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阿里云的缔造者王坚博士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中文里说的互联网,与之对应的英文应该是Internent加上WWW。这里的Internent就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这里的WWW就是万维网,常被简称为Web(网页),指的是在线的那些内容。只不过Web占据了传统互联网九成以上的连接内容,所以两者经常被混为一谈。”连接只是说你连到了计算机上,“在线必须在互联网上实现”(《在线》中信出版社出版,王坚著,第38页)。我在同样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投资革命:移动互联时代的资产管理》一书中也曾经写到:“上网”与“在线”这两种与互联网不同的关系状态,意义与价值有云泥之别!

王坚说道:“互联网技术,把离线变成了在线,而后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说不定会超过人类第一次使用火。”互联网金融,核心不是“internent finance”,而是“web finance”。一切都因为在线而变得价值非凡!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一是有赖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诞生,二是有赖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三是有赖于人们从上网到在线的与互联网发生关系模式的变化。因为在线,所以互金!

在线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一场“数字化迁徙”。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史前,人类先祖从非洲热带迁徙到更适合生存的温带;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近代,人类从非洲、亚洲迁徙到欧美;第三次大迁徙发生在现代,人类从贫穷的乡村迁徙到富裕的城市;现在,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正在从物理空间迁徙到数字空间:电子商务帮助我们重构了数字化的商业关系;社交网络帮助我们重构了数字化的人际关系……

我们也可以把这场数字化迁徙看成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们为了重新找到通往亚洲的贸易之路,无意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大大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物理空间,为欧洲大陆带来了无尽的财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将要拓展的是人类社会的数字空间。我们知道,数字化的发展规律遵循的是摩尔定律,发展速度遵循的是指数级增长,发展效率遵循的是零边际成本。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来想象,在数字空间里,人类社会的财富增加值将会是物理空间的十倍还是几十倍?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来畅想一下数字空间将是如何使得财富得以倍增的:一个体育场馆再大也不过只能让10万人亲临足球比赛的现场;而一个VR眼镜却可以让数亿人在自家客厅享受到与现场无二的体验,而且每一个戴VR眼镜的人,都可以是现场最佳的观赏位置。如果你有特殊的观球爱好,你也可以选择裁判员的角度、教练员的角度、守门员的角度、中锋的角度、后卫的角度……当然,你得为此付出更高的价钱。将球场的最佳观球位置卖给数亿人,对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对那两支参赛球队来说,他们的财富被数字化这个魔镜放大了可能就不止十倍!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就是在线!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在线!

互联网金融的第二个特征是场景!

我们从BAT不同的金融之路,对这点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把互联网金融做成独立生意的阿里巴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的电商场景天生最接近金融需求。网上买卖商品之后的第二层需求自然就是支付,支付之后的需求自然就是借贷,借贷要达成自然就需要征信。

但作为社交网络的腾讯,它的第二层需求并不必然是支付或其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微信里建一个群,也不是为了找人借钱来的。在社交网络上长不出一个属于腾讯的庞大的“企鹅金服”,腾讯的互联网金融板块也因此迟迟无法集中发力,直至目前财付通、微信支付、微众银行也还是各自独立表达。直到微信红包的出现,腾讯才算找到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的着力点。微信红包是社交网络的中国特色,而且确实是社交网络之下的第二层次的需求,因此微信红包一经诞生,就充满生命力,以致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微信支付的支付笔数已经超过了支付宝。当然,就支付金额而言,估计微信支付不可能超过支付宝。微信红包胜在支付频次而不是支付数额。

BAT的百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就更加乏善可陈。这不是百度不努力,而是搜索的第二层需求很难指向金融服务需求。从搜索到需求金融服务,中间可能隔着三四个层次,漏斗漏到第四层,金融需求者的转化率可能聊胜于无了。百度当然不是永远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金融事业,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给百度一次发展金融事业的好机会。世界上研究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IBM应该算一个,但目前人工智能最牛的公司却是谷歌!盖因为人工智能一要靠海量的数据,二要靠巨大的计算能力。用巨大的计算能力加海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才能得出人工智能的结果。谷歌在全球领先人工智能的主要原因,就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公司,而IBM只是在技术上有优势,数据上没有任何优势。但不要忘了,和谷歌一样,百度也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互联网金融就是场景金融!没有互联网场景而又号称在做互联网金融的人,其实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做的都是金融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挟独有的互联网场景,涉足金融服务,确实有它的独门秘籍,一度让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我观察到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这股压力时,一般有三种应对之策:一种是做金融互联网,把互联网看作一种工具,用来改善原有的金融服务;一种是自创互联网场景,在自创的场景中植入金融服务,以图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如我们熟悉的平安保险集团推出的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平安好医;工商银行出的融e行、融e联、融e购等等。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富有勇气的前沿实验,确实值得期待,但挑战巨大!第三种是打开城门,拆除围墙,广泛浸入各种互联网场景中,利用各个场景的不同数据,来设计专门针对这个特殊场景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将金融服务化为场景之中,成为场景中可以随时随地、随需随身得到的服务之一。众安保险公司就是如此,他们已经与超过200多个互联网场景合作,为这200多个不同的场景,设计各具特色的保险产品。在运动社交网络上推出随时可以购买的意外险;在电商平台上推出运费险;在旅游平台上甚至推出了可以在登机口购买的航班延误险……我个人的陋见:这也许才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化的正确姿势!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AR)的发展,人类与互联网的关系从“上网”到“在线”,并将再进一步发展到“在场”,人们用VR眼镜,一切远在天边的环境都如同就在眼前。你可以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登入银行的VIP服务厅,并且躺在自己家客厅沙发上,享受如临其境的银行服务。到那时,也许这场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而起的金融场景革命,将在虚拟现实的“在场”中达至终局!

金融科技2.0:技术革命

以AlphaGo为标志,起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一次会议的“人工智能”,终于在它60华诞的时候,迎来了第一次辉煌时刻!前几年《奇点临近》中文版流行时,我们几乎还无法想象2045年人工智能将如何超越人类智能,2016年的机器人围棋大战,已经使得这个前景越来越清晰。我曾经在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里看到过一张描绘摩尔定律发展的图表,从上世纪60年代发明摩尔定律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缓慢技术积累,直到2000年左右,摩尔定律才开始进入指数级增长的阶段,并且从此一骑绝尘!AlphaGo事件,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从2016年开始也要进入它的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了,大规模的应用指日可待。

人工智能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把FinTech也带入到它的2.0阶段:技术革命的阶段。

当人们从技术角度谈论FinTech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提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其实这是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因因相生的东西混为一谈了。因为移动互联网,人们从上网变成了在线,所以才有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加上海量的大数据,人们才可能训练机器,达成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只是FinTech的中间技术,人工智能才是FinTech的最终应用。

除人工智能技术以外,FinTech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技术要点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三项:一是分布式总账;二是加密算法;三是可编程性。大家知道,复式记账法的发明,是现代金融业从意大利发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因素我认为是意大利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最早开始与亚洲的跨国贸易,复杂的跨国贸易需要复杂的金融服务),分布式总账技术是复式记账法发明以来,人类社会记账方法的最大一次改进,它让金融交易的相关各方在一个账本上记账,因此信息流与资金流合二为一,支付清算变得实时、全额、全时。由于在分布式账本上设计成有非指定第三方记账,因此数据无法造假、无法篡改;区块链的两大核心算法,一个是共识算法,用来在分布式账本上解决记账的问题,一个是加密算法,用来对账户进行隐私保护;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使得不管多么复杂的金融交易都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从而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自动执行各种交易,并自动进行交易后的清结算。

区块链的这三个技术要点的成熟及之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带领互联网进入到第二阶段:从信息互联网进化到价值互联网。所谓的价值互联网,也就是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像方便、快捷、零成本、全天候、点对点的分发、存储、处理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以相同的方式达成金融交易、完成支付清算。

金融科技3.0:模式革命

当我们开始谈论FinTech的3.0版本时,其实我们是在探讨金融的未来形态了。

信息社会的来临、数字化迁徙的完成、虚拟空间的实现、经济结构的比特化,一定程度上将改变金融的本质属性。在工业社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金融的时间价值维度;而在信息社会,金融将被赋予一种新的价值维度:空间价值维度。FinTech的意义主要并不在于对我们所熟悉的传统金融的优化,那不过在做从一到十的功夫。它将创造的是从零到一的新疆土,创新生长出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完整想象到的新金融。

基于移动互联网,人类实现了“在线”;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人类将实现“在场”。从在线到在场,拓展的是人类社会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无远弗届,而且更是联通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在IP通讯技术的帮助下,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一:在线与在场成为金融的空间属性。

信息社会的基础架构是分布式系统,要理解信息社会的分布式架构,最好的书籍是凯文·凯利的《失控》。分布式社会架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点对点对等网络:工业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在信息社会时代变成了网状结构,而且在这个结构里,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直接联系的。在工业社会中处处可见的中心化控制被弱化,中介不见了。现在风行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就是很好的分布式结构的案例。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二:点对点、端到端、P2P的去中介化服务。

随着金融业场景革命的深化,传统金融机构不仅物理空间会被打破,类似像VR眼镜那样的工具,完全可以把银行物理上的营业场所虚拟化,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VR眼镜享受银行服务。而且银行的信息系统和账户体系也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向客户完全开放,甚至与客户共享账本,共用一套系统,各种加密算法和加密芯片完全可以比现在的银行保密方法做得更好。银行不仅不应该再有柜台,甚至都不应该再有场所,一切的金融服务都已经融于场景当中。目前流行的二维码移动支付,其实已经是把收付款网点印在了任何一件商品上了。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三:随时随地、随身随需的金融服务。

信息社会的比特结构与工业社会的原子结构在经济上的巨大区别是:比特结构是遵循零边际成本规律的。一首歌曲如果灌成CD唱片,发行量与成本是正相关的;一封纸质信函,寄送量与成本也是正相关的。而如果通过网络来发行,则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工业社会的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全球还有25亿穷人无法享受现有金融体系的服务,盖因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承受服务他们的成本。区块链技术第一次有可能在目前的金融账户体系之外,利用分布式网络,通过手机里的数字钱包,以极低成本为这些从未享受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四:普惠金融、人人金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