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年过渡期已过三分之一:P2P平台整改进度恐要爽约

自去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来,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之一的网贷行业就成为监管重点整治的对象,因为不管是总的成交规模、用户数量还是恶性事件的影响力,网贷行业都处在风口浪尖。

此后,为进一步明确整治整改的操作细节,2016年8月份,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暂行办法》作出了12个月过渡期的安排,要求平台在过渡期内通过采取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分类处置等措施,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机构规范发展。

如今,整改期限过去三分之一,但是,对于大部分平台能否如期完成整改,行业普遍认为并不乐观。网贷天眼研究院表示,网贷行业整改进度不容乐观,如期完成整改难度很大。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董事长方颂也认为,《暂行办法》提出了限额标准,平台也在按照这个进行业务转型,但是对于一些之前以大标项目为主营业务的平台来说,转型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需要时间过渡。

对于整改的内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分析指出,根据监管新规,网贷行业整改包括资质获取和业务整改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地方金融办备案、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和银行存管,后者主要涉及到借款限额、信息披露等。“相对而言,业务整改的主动权在平台手中,进展的快慢取决于平台自身;资质的获取则取决于第三方,尤其是银行存管主动权在银行手里,成为阻碍大多数平台合规达标的一道门槛。”在薛洪言看来,影响平台完成整改的主要障碍在于银行存管等因素。

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前各家平台对于网贷整改的要求,都在积极依据相关细则进行落实和调整。由于每家平台原有的情况如定位、业务模式等不一样,可能整改进度也不同。接入银行资金存管这一项,目前整体状况就不容乐观,进展十分缓慢。一方面网贷平台积极寻求银行合作,而银行作为存管机构却不断提高筛选机制标准。另一方面,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之后,到最终上线时间非常长,往往都需要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事实上,此前业内传出《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已于去年12月初定稿,并有望在近期正式下发。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银监会已经就银行存管问题征求过各家银行的意见,后期一旦存管指引正式公布,银行资金存管难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去年11月28日,银监会还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不过由于规定50个工作日才能知晓申请结果,目前尚未有备案成功的案例。

“由于ICP许可证的申请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的详细要求等尚未公布,目前也没有平台能够说是百分之百合规。”前述业内人士还表示。

资金存管与备案制拦路:淘汰后或仅剩千家左右平台

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备案制等合规要求无疑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道硬性门槛。

20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要求已设立的网贷平台,依据P2P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完成分类处置后再行申请备案登记。这种备案制其实是代替了以往的牌照制。从数据来看,截至目前,通过备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占比不足1%。

随着监管的趋严,达不到合规要求的网贷平台无疑将面临淘汰。“2017年,仅凭前述两项合规要求就会将90%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淘汰出局。”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表示。

行业第三方在其2016年网贷年报中也作出相关预测,“行业洗牌进入中后期,平台数量将减少至1000家以下,在限额令要求下,多数平台寻求转型,主要方向为转型小额业务或去P2P化。” 而据网贷天眼研究院预测,今年网贷行业最后剩下的平台数量大概是300家-400家。

今年网贷成交额将向大平台集中,网利宝CEO赵润龙表示,“目前,P2P行业成交量前100名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名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名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以此推断,2017年P2P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将加剧,但距离寡头垄断尚远。”

对于P2P平台大面积关闭潮的发生时间,薛洪言分析或将有两个节点。“从资金流向和监管节点两个因素来看,第一轮的关闭潮应该出现在春节前后,春节期间是现金需求旺季,人们倾向于赎回理财产品,对平台而言会有一定的流动性压力。同时,春节前后也是整改结束前的重要时间节点,合规无望的平台应该会提前考虑主动退出。第二波关闭潮可能出现在4月份、5月份,对于未主动退出的不合规平台,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大检查力度,加速市场出清。”

“经过行业大洗牌的局面之后,留下的平台首先是符合监管各项合规要求的,这是最基础的要素。其次,在业务创新与优化、优质资产开发、风控水平提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实力”,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谈道,“可以预见,未来行业在趋向规范化、理性化发展的同时,将主要靠实力说话。”

信而富CFO沈筠卿表示,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机构投资者增加,会是未来网贷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许多行业都经历了参与者由多到少的集中过程。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从最早的电商到第三方支付、团购网站到现在的网约车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美国网贷发展趋势来看,最终投资主力是机构投资人。像Lending Club的投资者包括美国的富国银行、黑石等机构,出资单位都以10亿美元的倍数起。可能这与目前中国主流的小微投资者模式不同,但这样的模式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你我贷创始人、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则认为,平台专业化的经验可以弥补规模的不足。在类似医美分期等细分领域,平台长时间的耕耘可以更好地获取客户。不过,他指出,在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之前,大平台不会轻易兼并收购小平台,因为担心存在合规风险,未来平台之间强强联合的机会比较多,但强弱结合的可能性不大。

网贷行业坏账超千亿元:不良率还将延续攀升趋势

一直以来,坏账都是网贷平台“不能说的秘密”。

“坏账率是考核网贷平台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家平台企业的风控做得好不好。而国内这方面现在的数据是不透明的,所以真正的坏账率多少,只有平台企业自己清楚。”有业内人士表示。

但是,避而不谈并不能抹去坏账的存在。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4%。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19亿元,已连续17个季度反弹。银行所掌握的贷款项目优于网贷行业,银行不良率尚且如此,更遑论网贷行业。

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网贷行业坏账规模已超1000亿元,坏账形成的主因为平台非法集资、诈骗。薛洪言也认同这一数据结果。“截止到2016年年末,网贷行业贷款余额8300多亿元,按照10%的不良率计算,对应坏账830亿元;再考虑到已结清贷款遗留不良资产,行业总坏账超过1000亿元应该还是个保守的数据。”

方颂表示,坏账出现的原因还在于,网贷平台一般做的是用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资产,不少大额标是银行不做的次级资产。行业风险在不断暴露,暴露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监管到来使得平台越来越难隐藏不良率和坏账;二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不乐观。

对于今年的行业坏账、不良情况,各方有不同的看法。网贷天眼研究院认为,“今年不合规平台淘汰加剧,良性退出平台增多,坏账率会保持在低水平,预计坏账率小于5%。”

“客观来说,今年网贷行业的坏账会有所增加”,方颂则认为,因为监管要求信息披露,平台真实不良和坏账会逐步暴露出来,而之前不少平台的不良和坏账都有修饰。

薛洪言认为,相比2015年,包括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贷款行业2016年的不良率都呈现出继续攀升的态势,网贷行业也是如此。从数据趋势看,拐点仍未出现,2017年行业不良率水平还将进一步上升。“对网贷行业而言,不良资产将直接侵蚀利润,对实力雄厚的平台而言,会进一步延后其开始盈利时间;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小平台而言,持续的坏账暴露可能会引发项目逾期,进而引发项目挤兑,影响平台的生存能力。”

“对网贷平台而言,今年的重中之重依然是风控。在强监管、优胜劣汰的行业环境中,不但要保证资产质量,风控要比以前做得更加完备”,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同时他认为,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也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拓展了空间。“网贷不良资产的催收一直都是难题,有了专门的处置机构也能让催收更加阳光化。”

资金存管整体“加速度”:七成平台或将被银行拒之门外

日前,网贷天眼发布的《网贷行业2016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份,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为133家,占比6.84%。而在2016年1月份,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还只有11家,占比不足0.04%。

“过去一年来,网贷行业资金存管进度明显加快,主要得益于监管不断完善,资金存管有法可依,特别是明确了银行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将银行从网贷风险中隔离开来,极大调动了银行的积极性。”理财范CEO申磊说。

业内人士也指出,银行在开展资金存管方面有诸多顾虑,特别是网贷平台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后期处置机制缺失,都可能给银行造成额外的风险或名誉损失。

2015年12月份,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在网贷资金存管中“不承担融资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实质审核责任。”2016年8月份,网络流传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银行不为融资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不提供增信,不提供兜底。前者已于2016年8月份发布,后者据传也已于2016年12月份定稿。
20家增长70%。

申磊还透露,除了已经接入的100多家,还有很多与银行签订协议的网贷平台正在推进,预计今年落地资金存管的平台会更多,但考虑到银行对资金存管业务较高的准入要求,绝大部分平台仍将不能接入银行存管。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对接入平台普遍设置一定门槛,包括注册资本金、从业背景、风控模式等,以注册资本金为例,最低要求从1000万元到5000万元不等,很多中小平台因此被直接排除在外。

即使能够接入资金存管,网贷平台也将面临一笔不小的资金成本压力,分为保证金和费率两部分,都与平台实力有关,信誉越好、规模越大,保证金和费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鉴于这些因素,网贷天眼在上述报告中预计,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12个月整改期过后,即今年8月份,仍将有超过七成平台不能接入资金存管。

申磊认为,整体来看,最后能够接入银行存管的不但是合规平台,更是实力平台,这会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中小平台淘汰,但可以推动网贷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互联网金融更加健康发展、规范发展。

追逐金融科技新风口:成色几何尚待市场检验

金融科技(FinTech)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富效率的商业模式,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正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

2016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概念大热,受政策扶持,金融科技成为资本争相追逐的新风口。目前,包括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新金融巨头在内,业内许多互金平台都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正如当初“互联网金融”概念被疯狂追捧一样,2016年金融科技的“非理性”火爆,一方面显示出其已成为众多公司在新金融领域的最新布局点,另一方面再次暴露出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发展弊病。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科技领域有些平台布局较早,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推动金融服务变革,并将技术输出作为链接更多企业、构建更大生态的重要“工具”。但也有非常多的平台根本没有技术突破,只是从互金平台改称为金融科技平台,大有“强抱”金融科技“大腿”的嫌疑。

对此,许泽玮认为,“这些平台一方面希望借此概念炒作自身,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摆脱P2P的标签”。但也有从业者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互金企业强调金融科技,其实是希望缓解监管压力。

尽管业内有不少“浑水摸鱼”的搅局者,但不可否认,当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行业洗牌期之时,科技显然已经成为平台的战略核心。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在科技,因此许多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充分挖掘技术的力量,推动传统金融业的变革。

基于“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行业将2016年定义为金融科技元年。这一年中,大数据征信得到了互金平台的广泛应用,阿里、京东、腾讯的海量交易数据、社交数据,成为央行征信体系的有益补充。京东云、阿里云也形成了包含基础设施、运算平台乃至整套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正在为政务、电商、物流提供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方面,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宜信推出“投米RA”等引领着智能投顾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虚拟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与交易及客户征信与反诈欺等多维度被深入应用。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发展形势,业内普遍认为2017年金融科技将有突破性发展。紫马财行CEO唐学庆认为,2017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服务将从“概念”阶段进一步落实到互金平台的日常运营层面。不仅能针对平台的资产获取、风险控制、信息披露、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运营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也将有效解决大数据风控难题,全面降低互金信贷集中风险,进一步提高互金产品质量及服务效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