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作为金融创新的变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前几年到处是P2P的骗局,坑害了数以千万计的人群,这是监管漏洞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打着理财名义的假众筹、传销和庞氏骗局比比皆是,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强化监督,让骗子消失于无形。

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对京东“白拿”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后,决定将京东“白拿”纳入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中,根据相关文件确定的复杂产品工作机制,商请相关部门对“白拿”相关方出具处理意见,以对京东“白拿”业务定性及清理整顿。

京东金融方面随后回复表示未收到该文件,但业内对京东“白拿”这一产品的争议依旧存在。主要的争议在于:“白拿”是私募产品还是理财产品?相关产品的资金流向了哪里?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在一署名为孙天驰的《京东白拿不白拿》文章提到,其通过京东金融“白拿”购买了广金中心的管理发行的“京穗月月盈七号理财计划二”,指出该产品分多期发行,单期产品持有者人数不超过200人,每期产品单独备案。认购起点金额为人民币100元,超出部分以1元的整数倍递增。不保本,不保收益。

在深8君看来,该产品上线挂牌通过京东金融引流,用户有意向成为其用户之后,采用会员制,嵌入一个合同,把不特定的人变成了特定的人。中间有一定的风险隔离和技术处理,避免了公募产品的法律问题。私募基金相对公募基金监管要求相对宽松,但对募集对象和起投金额有最低要求,门槛高,为资金募集带来难度,而公募基金的牌照资源有限。为了解决私募基金的募集难问题,规避公募基金的牌照监管,“白拿”借道广金中心,由消费者直接购买广金中心发行的理财产品,规避私募不得公开募集的监管要求,是打擦边球,间接实现私募产品间接公开募集的目的。

除了“私募公募化”的质疑外,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最为关注的无疑是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和存在的风险。

深8君梳理“白拿”的交易结构发现,从整个投资部分来看,投资者通过京东金融平台和京东支付,将投资款交付给产品发行方广金中心。而京东平台仅仅是信息中介对接理财产品和投资者,拿钱的是广金中心,其本身并不具备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且其发行的“京穗月月盈七号理财计划”并未披露具体的备案批准情况,最终资金投向和基础资产更是无从知晓。理财产品持续期间作为管理人的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也并未向投资人披露投资产品的净值水平、投资情况、风险状况等因素。

可以说,理财产品是通过广金中心发行的,资金并未进入京东体系内部,资金的去向对于购买理财的消费者投资者而言,是完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宣传中低风险,存在虚假宣传。该情形的出现,与京东、广金中心的合作中角色定位、职责划分是分不开的。

尽管,商业江湖丛林乱想,媒体江湖魑魅魍魉,其实一切都是浮云,只有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创新者才能成为市场的胜利者。

本文系深8互联网金融作者原创,微信号shenbahujin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