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随着P2P行业整体收益持续走低,一些非P2P平台趁虚而入,目标紧盯追逐高回报的投机群体,打着P2P的旗号,推着非P2P的项目,出事后沦为庞氏骗局,鸡飞蛋打,一群人还反过来抱怨,骂P2P太垃圾,导致整个P2P行业无辜躺枪。下面天地之间就来分析一下,很多人是如何从P2P平台被忽悠到这类非P2P平台的,非P2P平台的风险点在哪里,如何分辨并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哪些类型的非P2P平台在P2P圈目前很活跃?

1、自融类,很多自融平台喜欢包装成P2P平台的模式,房地产类的居多,最后的结局大多都是资金链断裂,并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

2、众筹类,其中汽车众筹曾在P2P圈火爆一时,特别是一些小平台,转型成汽车众筹平台后焕发第二春,导致其他平台争先效仿,其中不乏一些诈骗平台和用心不良的平台,利用众筹的包装来吸金,最后造成连环倒闭;

3、资金盘类,资金盘类的平台主要以超高收益和不愁没人接盘的心理来吸引人入套,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爆雷后直接沦为骗局;

4、纯诈骗类,专门针对P2P人群的诈骗团伙,可以包装成任何形式,当前什么最流行,什么最火,他们就能玩成什么样,多个平台重复作案,骗完一波又来一波,将投资人迷惑的团团转。

这类平台吸引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超高收益;

2、高额的推荐费,变相引诱投资人帮其推广;

3、放长线钓大鱼,先让一部分人尝到甜头,由此来吸引更多人入套。

这些非P2P平台是如何流入P2P圈的?

1、一部分平台是主动包装成P2P的模式,或直接针对P2P人群而开的,事先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一部分平台因高额返现和推荐奖励,被人强行和P2P平台混在一起,推入P2P圈;

3、部分只追逐高收益的P2P投机者,因P2P行业的收益持续下降,自然而然的被这类非P2P的高收益平台吸引过去。

P2P人群投资非P2P平台将面临哪些风险?

1、比P2P平台更严重的政策风险,大部分非P2P平台都属于擦边球,甚至有直接违规的嫌疑,有随时被端掉的风险;

2、在对于平台的风险判断上缺乏经验,甚至在平台已经面临危险的时候还无法察觉;

3、用之前投资P2P平台的标准去衡量非P2P平台,很容易出现偏差,将平台的资金量断裂视作正常“逾期”,已经爆雷的情况下还指望能“清盘”;

4、P2P中常见的快进快出,玩几轮就跑的投机思路,并不一定适用于非P2P平台,如果资金量太大,则有可能加速非P2P平台的死亡。

如何分辨一些刻意包装成P2P模式的非P2P平台?

1、从法人的从业经历上判断,是否有民间借贷经验,之前有无涉及过P2P行业,有无不良记录;

2、从平台运营模式上判断,有没有P2P平台的基本配置,如实名认证、托管或存管、担保和风险备付金等;

3、从平台业务上判断,借款资料是否真实,有无假标、有无PS痕迹、有无重复发标或金额不对现象等情况;

4、从收益上判断,是否远高于P2P平均收益或是否存在巨额返现现象。

总结

很多人选择投资P2P,主要是因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周期灵活、符合规范,但如果被无意吸引去了非P2P平台,安全性方面会大打折扣,很多推荐者和第三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行将一些非P2P平台和正规P2P平台混在一起宣传,结果在这些非P2P平台爆雷后,导致整个P2P圈背锅,让投资人对P2P行业失去信心。投资人在选择和投资平台的时候,最起码要分清楚平台类型,不要只对比收益,完全忽视风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