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整体行情随着政策的一步步明朗开始变得稳定起来,在综合收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交易量反而成倍增长,形成了一波比较疯狂的降息抢标潮。正当投资人叫苦不迭抱怨连连的时候,一些平台却反其道而行之,给出了较高的收益,有些人认为是福利,选择一拥而上;而有些人认为是陷阱,选择观望。下面天地之间就来跟大家聊一下,P2P平台在哪些情况下会给出较高收益,一般是通过什么形式,哪些能上哪些不能上。

正常情况下

1、针对新注册投资的长期羊毛

所有P2P平台对于抢夺新投资人资源方面都不会手软,根本不计较获客成本,除了平台上长期的新手标之外,很多平台还会公开推羊毛,但仅要求首次注册和首次投资,金额不大,周期不长。虽然这类活动会导致一部分人注册多账号来刷,撸个毛就走根本不回头,但平台通过后续活动,回访以及自身的体验,总能够留下一批人,并转化为长期投资人。

2、新平台上线

新平台上线想被大家快速的记住,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推出高收益幅度较大的活动,红包、加息、送实物一个都不能少,新平台借助活动快速的提升人气,打响知名度,摆脱以前新上线平台人气缺失无人敢投的窘境,才能和老平台一教高下。

3、节假日或周年庆

节假日、周年庆和第三方活动(518理财节之类的),各个平台都会豪不吝啬的推出高收益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抓紧时机做宣传,同时也有一个推活动的合理理由,如果在平时突然搞出这类活动,反而会被投资人误认为平台出现了问题。

4、造数据

很多平台对于数据方面会有硬性要求,比如开业多长时间做到多少交易量,多少注册人数等,平台数据太差,第一会影响老板把平台继续开下去的信心,第二不利于平台未来发展(很多知名风投对于平台数据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三无法很好的与其他平台竞争(很多投资人喜欢参考第三方展示的平台数据排行和评级,认为数据方面表现更好的平台更有实力)。所以很多不缺人气的大平台都会不定期推出一些高收益活动,并不是因为缺钱吸金,而是为了短期内造出漂亮数据,方便自己宣传造势。

5、媒体单

一些其他行业的返利网站上会出现P2P平台的注册投资任务,回报很高,但平台方面却毫不知情,坚决否认,原因就是这些都是典型的媒体单。平台的推广渠道需要多元化,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个第三方,某个网贷群或某个小团体等,否则很容易出现挤兑风险。投放CPS广告是很多平台不二的选择,但事实上传统的广告想引导不懂P2P的人直接来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的转化率并不高,所以广告商会想方设法造出一些真实注册量,各取所需。

6、特殊业务的需要

很多真实业务的小平台,经常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平时发标习惯完全不同的业务,特别是周期短但是金额较大的对接标,很难通过在平台上直接发标完成,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平台都会选择私下组团的形式将这些标消化掉,并给出较高收益,但是这种业务出现的频率并不会太高,否则会被投资人误解为平台在借机圈钱,动机不良。

非正常情况下

1、吸金圈钱

普通平台的新注册投资活动,到了一些庞式自融圈钱平台手里直接被改造为单号大额无限复投活动,以吸金为主要目的而给出高回报,最典型的就是最近爆雷的君享金融。

2、诈骗性质

超高收益天标一轮不到就跑路,长期高收益月标放长线钓大鱼,是目前诈骗平台比较喜欢玩的两种套路,空壳下的诈骗平台,唯一能吸引人的手段就是高收益,即使其他方面漏洞百出,也照样有人会去铤而走险。

3、回光返照

很多平台“临死”前突然推出大力度的高收益活动,如最近的同江金融,导致一群不明真相,冲着高收益去的群众成了接盘侠。搞清楚平台是为了宣传而发力,还是问题严重时的最后一搏,将是避雷的关键。

4、被绑架

平台有活动的时候天天满标,没活动的时候一个标一周都满不了,很多平台运营不利,在推出高收益活动后导致被绑架,搞得整个平台都是来投机的,一个正常投资的都没有,不持续出活动就没人投。

5、马甲与分身

老平台人气下滑,为避免打草惊蛇,悄悄开高收益新平台来给自己输血,这些作为马甲和分身的平台,本身看不出任何问题,但如果受到关联平台影响或者被曝光,很容易出现连锁挤兑现象。

总结:

平台在正常情况下出现高收益是不影响投资安全性的,但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风险就非常大了,即使有人能侥幸出来一两次,但次数多了,长期刀口舔血,谁也无法保证以后是否会马失前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