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已于今日圆满落幕。作为本次论坛官方媒体,未央网特整理了开幕式及七场主题论坛发言嘉宾的观点,带你一次性回顾精彩瞬间。

开幕式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为金融理论创新和金融政策研究持续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今年论坛主题十分贴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新时期发挥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安全的保障作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中指出,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希望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国家金融研究院继续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创新与发展。

吴晓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

五道口金融学院身在清华大学这个大家庭,秉承着清华一贯的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密切贴近实际,坚持践行金融事业服务国家和人民、效力改革创新和人民福祉改进的时代课题。我们想通过举办论坛,碰撞智慧火花、凝聚各方力量,为中国金融发展做出支持和贡献。

选定“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主题的原因在于“防控金融风险”这个词组的频繁出现在提醒我们,中国到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保障金融安全的时期。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要回答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这一问题。

陈雨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金融领域的全球共识和政策实践:

1. 正确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和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也希望实体企业能够立足自身的主业,纠正偏离主业盲目涉足金融业的倾向。

2.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将围绕建立有效的系统性风险度量和早期预警机制、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开发、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3. 发展大普惠金融,不只是服务少数精英群体,而应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等重大现实问题。

4. 更加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以法制化、市场化为方向,统筹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制定实施统一的准入、运营和管理的法规体系。

主题论坛一:“一带一路”与全方位对外开放

屠光绍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如何促进全球投资,如何通过促进投资为全球的下一步发展注入活力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带动了亚洲乃至全球的大量的投资需求,为跨境投资创造了良好机遇。通过“一带一路”促进跨境投资,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实际上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不断提供力量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中国的跨境投资,包括在“一带一路”上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投资,也有相当规模。中国在促进“一带一路”所带来的跨境投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今天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下,最大一个变化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是特朗普政策的变化。特朗普的政策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他的政策实施细节不明确,所以结果不明确,财政政策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改变、汇率的改变,他的货币政策导向和利润的导向,会引起美元的改变和美国利率水平的改变,引起全球利率水平的变化。他的公司税也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特朗普的不确定性,这是需要全世界予以高度关注的。

Adair Lord Turner  英国金融局原主席

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方面有所提升,但是有些方面并没有发生改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利率一直处在低利率水平,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较低,而债台高筑是导致低利率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前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的出现迎合了上述诉求,帮助增加基础设投资。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产生的影响,就实体经济而言,“一带一路”能构建一系列能源和交通设施支持新的贸易路线和供应链,这是供应方效应。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将中国的储蓄盈余转变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Il Houng Lee  韩国央行董事会成员

在全球经济巨大的流动性背景下,“一带一路”将缓解这一现象,产生大量的外部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是GDP以及生产方面的巨大经济体,互联互通将产生很大的诉求,亚洲内部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提供新需求的推动力。

Wing Thye Woo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

人民币应该加快国际化步伐

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要有多种世界货币,而不只是“美元一元独大”,人民币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国际交易货币,且中国应努力打造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做到这一点有三个条件:金融市场应该是开放、复杂精细和安全的。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速度以及开放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时,我们可以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监管制度。中国是有一个机会的窗口,未来10到15年,中国必须要行动起来。

主题论坛二:上市公司治理

Peter Sands  渣打银行原行长

考虑到欧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有以下可以借鉴的经验:

1. 这是一个历程,而不是一个终点。

2. 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还有很多东西要做,包括关联交易、利益冲突、小股东的利益管理等等,来确保满足最基本的公司治理。

3. 不要让那些程式化的东西占用过多的时间。

4. 中国的公司想要请外籍的董事,有不同国籍的董事或专家,就会有一些新鲜的血液,会了解最佳的实践。

5. 中国的CEO和董事长可以到国外公司去出任他们的董事。

6. 中国的很多董事长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鼓励大家进行真正的讨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要有一些摩擦,这样才会产生有意义的讨论。

毛志荣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业务发展主管

境外的投资者已经占有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参与股东大会的表决是保障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不能到现场投票的投资者要尽量采用电子投票,要为跨境跨国的投资者提供便利,方便海外投资者参与股东大会的表决,同时,加强信息沟通,让海外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充分全面了解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朱慈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从中国的公司治理整体水平来看,下降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当中政治与监管环境分数下降比较多,其次就是公司治理在审计环节当中的情况差距较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于立法做的修改都是非常非常简陋的一些皮毛的修改,基本上没有修改

2. 很多公司《公司治理报告》内容空洞化

3. 独立董事功能花瓶问题

4. 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健全立法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在《公司法》的源头上对这些违规取得的股权做出一个相应的立法,遇到问题还是非常困难解决的;加强执法是我们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过程中必须的,执法者要解决运动式执法问题。

谢佳扬   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主管合伙人,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副会长,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委员

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有财务造假、内控缺失、经营失败、战略失误或者不良声誉等等。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常常是因为内控缺失、经营失败、战略失误,导致有财务造假的动因。这些情况还是归结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败。这其中,审计委员会也没有履行监督职责。

基于目前的问题,应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指引,把规定和政策由事件推动转换为立法为先、规则领先;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评价机制、准入机制和后续能力提升机制。提高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是迫不及待,公司治理最后归结于在董事会和董事会各个成员能够履职。

王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推动机构投资者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一、机构投资者在全球治理中作用日益凸显,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机构投资者在全球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机构投资者作为公众管理资产的商业主体,本身有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但在参与公司治理中面临一些问题,如动力不足,代理问题,外部性。被动投资,短期主义行为等等问题。

二、建立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

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传统,公司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以及市场归置的长期形成的惯例,在选择的制度上也是不同的。其制度设计核心还是围绕着如何增加机构投资者自身的动力,主要是明确义务,规定法定的义务还是自律职责,强化披露和监管三个方面。

三、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现状

万科收购案中出现的一系列乱象,相关的行为规范在目前部门规章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务之急还是要弥补立法的空白。

主题论坛三:技术驱动下的普惠金融创新

李东荣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以技术为主要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形成。这为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共性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技术支撑。

应研究推动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1.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

2.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治理体系;

3.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体系;

4.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体系;

5.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焦瑾璞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数字普惠金融应有边界

目前存在行业边界模糊、监管体制错配和发了体系之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四个思路:

第一,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

第二,要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传统牌照制度下的机构监管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更需要行为监管。

第三,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法律与监管体系。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不能说利用数字技术去发展普惠金融,还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这是一个最新的动向。

赵立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副主任,中证监测总经理

一、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金融科技正引发资本市场非常深刻的变革,金融科技近来正以无可阻挡的势头渗透到资本市场,在三个场景中迅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的指数产品、交易策略和信息增值服务和基于监管科技的风控合规系统。

二、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引发变革的,也给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资金流动变得更为频繁,风险传染渠道更为复杂,违法违规的行为更加隐蔽,也隐含了不少风险隐患,如顺周期特征及交易行为趋同可能加大市场波动,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相互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遇到挑战等风险。

三、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前景。

面对金融科技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挑战,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正在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因时、因势而变,用金融科技武装自己,坚持底线思维,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积极探索智能监管,完善市场监管的基础设施,努力成为市场决策者的智囊。

陈生强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

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公司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

用科技降低三大变动成本:

1、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

2、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

3、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可以基于更好用户洞察能力、产品洞察能力,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

季小杰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

新金融的业务模式隐藏着一些风险。近几年的风险事件有着一些共同点:利用科技手段、金融犯罪产业化、资金流转速度快、作案地区跨度大,因而信息安全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一,关于用户身份精准识别和认证的问题。一方面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监管原则,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户。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也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需要精准的识别用户身份。

第二,关于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保证参与方相关权力和有效线上证据保全机制缺失问题:使用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使用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无纸化解决方案;建立合同签署的时后保全服务体系。

第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管理是多维度的,除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外,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也可能导致信息被偷或者是本身被劫持。应做定期的信息安全系统检测。

第四,建立共享机制,联防联控安全风险。建议尽可能大范围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建立高效的联网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异常交易及时报警。

董祺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

第一,在过去的18个月中,监管出现了从一个非常包容性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强势的收紧的变化。在这样的强金融监管周期之下,目前的监管态度是基于帮助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政府愿意花大力气整改行业,而不是让它消失,正是因为这个行业有存在的社会意义。

第二,在这个行业里,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生存。这个行业的业务模式是比较简单的,是用技术去连接人和金融,为普通人去提供能够覆盖其不同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的、更低门槛的金融服务,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中,往往会慢一些,凡普金科以技术安身,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实现可持续性的商业盈利。

最后,行业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监管的更多创新,提供一些基础性服务,比如介入央行征信系统等等。技术创新驱动补充性金融能够鼓励中国整个经济转型,也能够使得中国整个金融科技能够持续领跑全球。

陈龙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有几个方向:

第一个趋势是技术可以全方位地降低金融的服务成本,推动金融的普惠化;第二个趋势是金融的场景化;第三个趋势是改变了触达方式和商业的逻辑,以后的金融会以用户为核心,打造C2B的金融生活概念;第四个趋势为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应当是互相激励、补充、融合生长的关系;第五个趋势是由于中国监管的环境非常智慧、宽容与鼓励,总体来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已领跑全球,成为全球争相效仿的对象。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现金贷是否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引发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发薪贷最早源于工作族的“月光”,这部分钱一般为几百美金,期限较短,综合的费率会在年化300-500%。他表示,发薪贷在美国也有很大的争议。美国有20%左右的人面临着信贷约束,大概有15%会转向现金贷。

现金贷在国内是有市场的,现金贷的确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福利,但是它也同时带来了恶意催收、过度消费的问题。廖理认为,一个好的监管政策应该引导产品改善设计,这样才能有真正好的现金贷的产品,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