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6月24日,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召开。论坛以“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与开放”为题,针对国内外金融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在主题论坛上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想说关于金融服务的痛点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的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得非常快,我们前几家大银行的总资产相当于小国的GDP,所以我们银行行长到这些国家可以非常从容要求会见他的政府官员、首脑。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但是始终有两个金融服务痛点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痛点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这些新兴的手段主要解决消费金融问题,很少为生产性金融作出更多贡献。我听到一个数字,说我们银行的平均贷款期限是2年,但是我们到地方调研,几乎所有的企业跟我们说的都贷款期限是1年。很多大的企业、大的融资项目能够获得更长的贷款期限,所以“平均两年”是被平均了。所以,中小微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仍然存在融资需求问题。

第二个痛点在创新、创业型企业方面也是长期存在的,由于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和传统的银行信贷文化不一样,没有资产、没有抵押品、没有信用或者信用很低,所以很难符合银行信贷需求,同时资金需求又不是一年两年。例如研发一个新药,周期通常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只提供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显然不能满足其需求。

我刚刚从另外一个会场出来,出来的路上碰到一位科技局的局长,他说科技金融发展还有很多障碍,创新创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广东社会融资规模超过1万亿,贷款超过11万亿,直接融资增速超过全国,甚至美国。我说广东如果都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那什么地方还能满足?他说,但是还是感觉这方面的创业融资供给不足。

最近又增加了“走出去”的新痛点,我在北京中国发展论坛上,和一家大银行的行长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有人在莫斯科投资了两个金融项目,但所有的融资都来自于国外的银行,无法从国内银行获得借款,为什么不能得到国内借款?当时的行长就说在那里没有分支机构。可见,我们大量的机构走出去,但是金融服务却没有走出去。

为什么金融会脱实向虚?原因有很多,根本的就是金融机构还没有成为完全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机构。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中央银行,他后来到一家地方银行当行长,在一家地方银行,他说他去之前想地方政府应该不会干预,但是去了以后发现干预得非常严重。可见,金融机构无法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有两大原因:首先政府的大力干预,其次监管部门的严重管制。

回到今天的主题,改革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觉得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机遇非常多,因为有巨大的金融服务的需求。我觉得作为一个金融业、金融市场来说最担心没有需求,如果没有人贷款,银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中国“一带一路”、经济转型、快速发展,有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挑战:第一,中国的政府,包括监管部门怎么样自我革命,改变传统的监管理念、思维方式和架构,和监管工具、手段。第二,怎么样把金融机构建设成能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机构。第三,新格局下,金融科技最终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传统金融决策的方式、金融风险的管控方式,这种情况下,金融监管将如何适应。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