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微信支付创立的“8.8无现金日”还没到,支付宝就发了个大招,宣布8月1日-8月8日举办首个“无现金周”。两大支付平台打得火热。

但是,独角金融听说,近日支付宝本来要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但由于监管部门出面约谈而取消。最后发表的公开信也不再提“无现金社会”。

作为支付宝的拥有者,蚂蚁金服方面回复两者并没有联系。

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儿呢?

想想看,说到底,“无现金日”活动本是商家推广自身支付工具,占领市场的营销手段,但这样公开大肆宣传“无现金社会”,是否真的合适呢?

这个问题充满争议,值得讨论讨论。

“无现金”到底违不违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独角金融表示,支付宝大力鼓噪所谓的“无现金社会”,企图打着高大上的旗号将“非现金支付”等同于支付宝支付。相关超市还拒收人民币现金,更是涉嫌违法。

这有点严重了。独角金融也赶紧咨询了律师,看看如果涉嫌违法,到底违反的是哪条法律。

上海申拓律师事务所朱敬向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_fin)表示,如果商家不能用现金支付,等于变相拒收人民币,妨碍了人民币的自由流通,该行为违反了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可以由人民银行或工商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独角金融查了一下相关的条款,原文是这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银行法》):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但这里又出现一个争议内容,那就是,上述法律里说的人民币是不是特指现金呢?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傅蔚冈撰文称,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定义,但将拒收现钞等同于拒收人民币的思路,恐怕值得商榷。

由此,他认为,店家只许用手机二维码支付而不收现金也不违法。他在文中解释称,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但移动支付的货币还是人民币,而不是用美元或者其他外币。换言之,现金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方式,手机支付也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不同意该种看法。威诺律师杨兆全也对独角金融表示,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作为清算支付的载体,任何商务机构都不能拒绝接受人民币。

回到支付宝的“无现金”主张上,蚂蚁金服方面称,支付宝也好,旗下机构也好,从没有拒绝现金的言行。

然而,“无现金”这个提法本身就值得讨论。

欧阳日辉表示,"无现金"这个概念是不严谨和科学的,有误导的效果。无现金,容易让普通老百姓误以为现金会消失了,很多传销组织就利用数字货币、虚拟货币这些概念从事非法活动。

针对现在移动支付的发展,欧阳日辉主张使用“非现金”这一概念,“非现金”更为准确。

他表示,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部分。非现金,是指在支付过程中不使用现金。“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时代,货币的形态不断变化,数字经济时代货币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现金是仍然存在的。”欧阳日辉表示。

蚂蚁金服方面对此的回复是,“无现金”的概念,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提,而且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强调了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在现钞支付之外多了一种支付的选择,选择权在用户和消费者。

互联网金融律师谭鸿也认为,支付宝的做法并不违规。但有专家表示,无论是支付宝的“无现金社会”还是微信支付的“无现金日”都隐含了“排斥现金”的概念,一些商家积极响应,在实际操作中不支持现金,也为一部分群体带来了不便。

比如,中国有部分老人和小孩由于年龄、学识和技能无法使用移动支付。这些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都将被排斥在“无现金”的大门外,对商业社会来说,其实无形中也形成了一道门槛。当然,还有部分人群压根就不用支部宝。

由此,董希淼认为,“无现金社会”的提法与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驰。“无现金”是结果,不是手段。

“不是‘取消现金’,没有人给你权利这样做。”董希淼称。

谁来主导“无现金社会”?

“无现金”支付是大势所趋,但最为重要的是,谁来主导“无现金社会”?

敲黑板,圈重点的时候到了——根据相关法,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而货币制度最重要的内容是货币发行和流通,那谁来管这个事呢?

依照相关法律,中国人民银行不仅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还要制定全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国支付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负责全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才是全国支付体系的规划者和建设者。

但支付宝宣传自身产品时,铺天盖地用的是“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倒计时”,会不会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呢?

董希淼撰文称,非现金支付有助于增加社会福利,但应由央行同一部署推进;支付清算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决不能由私人公司染指。

另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肆渲染“无现金”支付,其中伴随着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搜集,信息安全隐患随之而来。

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_fin )在参加今年上海朗迪金融科技峰会时听到,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公开表示,“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巨头凭借丰富产品线布局,汇聚大量金融数据,产生数据寡头现象。”

孙国峰认为,数据垄断易形成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不利于数据充分使用。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发展失衡,要警惕金融科技巨头蜕变数据寡头。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论坛”上也对数据寡头的危害进行过阐释,他表示,数据寡头会首先面临信息集中泄露的风险,进而威胁金融稳定与经济安全;其次对消费者没有充分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加剧交易风险;三是金融业务交叉风险不断聚集,使风险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背后是商家的小算盘

回到当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对战。

从2015年微信支付发起首个“8.8无现金日”,喊出“现金,再见”的口号,双方就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支付宝力图实现年初马云“5年内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豪言壮语,更是加足马力,在今年举办了首个“无现金周”。

作为“无利不起早”的商家,双方努力推进“无现金”支付,背后应该更多的是利益的考量。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在全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分别为54%和37%。

盈利方面,二者早已赚得钵满盆满。

先看微信支付。结合2016年腾讯年终报分析看,腾讯的“其他收入”(包括支付和云计算)同比增长超过263%,达到171.58亿元,从总收入占比5%上涨到11%,以“非一般”的速度增长,并以6亿的月活跃账户远超竞争对手——支付宝4.5亿实名用户。

再看支付宝。目前蚂蚁金服还没有上市,没有相关的数据披露,但据《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计算,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8万亿人民币,支付宝占比52.3%,也就是交易总规模达30.33万亿。而支付宝的盈利中,服务费占了重要位置。例如,转账到银行的收费标准分为0.2%、0.15%等;快速提现标准,根据用户等级分为0.35%、0.50%等。再加上支付宝上的巨额沉淀资金,还有数以亿记的利息收入。

如果更多的现金交易都转为“无现金”,可想而知,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腰包会越来越鼓。

而且,打出“无现金”与“无现金社会”的旗帜,也不能不说是区别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

外来的苹果支付上月底突然推出了大额支付补贴;京东支付近期打出了满减折扣。刚刚消停了几个月的第三方支付补贴大战看来又燃硝烟。

正如傅蔚冈所称的,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取代传统的现金交易,有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了交易成本、更加卫生、减少发行纸币的成本等优点。但如何创建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恐怕是从业者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不过,凡人如你我应该清楚,“无现金”支付只不是过是商家又一次的宣传包装而已。(文/李利军 杨秀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