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7年9月17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7)”在京举办,浅橙科技首席执行官朱永敏在题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前景与风险”的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未央网作为官方媒体对大会进行全程报道。

浅橙科技CEO朱永敏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需求一定是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解决了传统金融很难解决的很多问题。浅橙科技未来会发挥流量和数据优势,解决目前的信用问题,帮助传统机构完成它不能服务的人群。他表示,在中国做金融服务考虑的是两个问题:1.区分好人和坏人,怎么防止欺诈;2.要看他的收入是多少、负债是多少。

以下是现场演讲实录: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和各位同行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前景和风险。我想讲讲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到底怎么样,因为我创业嘛,肯定需要很多领域都可选的。这个领域我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东西是合适的?在哪个时间点做比较合理?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领域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因为任何领域一定存在风险的,这个风险我们到底怎么规避或者合理的对冲,这是我们要做的。

首先,我是2014年出来创业的,2014年之前我在腾讯待了6年,腾讯之前在外企待了6年,出来创业之后一直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做,从最早的理财端到后面的资产端,其实整个闭环我都做过。从2014年最兴起浪潮的互联网金融,做各种理财平台移现在回落到低谷,包括后面资产的兴起,从2015年、2016年各种线上的放贷平台和配对领域的各种兴起,包括现在回归到算是后期的市场。

我觉得,我当时在选这个领域的时候在想,在中国到底这个行业的前景是什么样的前景?当时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在想,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其实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很大的区别在于,你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到底有多少?其实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覆盖率起码达到70%左右,在中国的金融覆盖率按之前的数据,其实我这里写的20-30%,可能还是偏多了,其实大部分有卡人群,像刚刚说的中国拥有信用卡人群才1亿多,而中国有14亿人口,所以中国远远没有被金融服务所覆盖的人群是很大很大的,这个市场巨大到可以容纳好几个BAT级别的公司。

我们这么大的市场,未来我们一定是要做的,未来我们产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的产业一定是多元化的未来,原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30年中国经济其实是两极化的,包括我们的金融也是两极化的,包括了体制内标准的规定利率和体制外的民间利率,因为我是浙江人,所以对民间借贷还是非常了解的,这套利率其实是不标准、不规则的,就意味着有空间去做,怎么做到标准?

所以说,我们整个市场金融的需求未来一定是多元化的,但我们原来是两极化,到现在要做多元化,多元化之后,社会的产品才会多样化,因为你服务的群体、用户群体,这意味着你在这个变革中,到底以时间样的手段,在多元化当中你能不能占领一元?这一元你凭什么占领?我们分析我们这个市场,其实我们看我们的金融体系分体制内、体制外。体制内的服务对象一般是大型的企业,各种的商业地产抵押或者国营企业,这部分其实金融服务是过剩的,这个问题我2014年在做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一直在,那时候以后我没有资产可以做,那时候很多都是做商业地产抵押,其实我也做过,后来发现这是个很错误的决定,因为如果你能做大型的商业地产,那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到底干什么,它为什么不做?其实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它的风控体系是非常健全的,但是他们不能做的地方是哪个地方?不能做的是我们市场进行多元化改革的时候,会出来很多分层金融服务,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几个问题在于它的创新力一定是被束缚的,因为金融本身一定是严谨、保守、不够创新的,所以只能服务优质群体,不敢服务于次级、最差的用户,因为那个诈骗太严重了。

第二个问题在于它的成本偏高,因为它喜欢做的是额度大的,额度大的足够覆盖它的客单价成本,所以它愿意做额度大的,愿意给当地的大型。所以,总的来说起来克服这个客单价的问题。

这是传统机构面临的问题,但这其实不是它的缺点,而是它的体制和运营模式决定了这样。我们在科技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们移动互联网起来应该是2012年左右的时候,我当时在腾讯做电商,因为我负责的是移动团队,所以我对移动团队的迁移特别有印象,整个移动从最初的1%到过一年20%,再过一年50%,整个人员移动端的手机普及率在翻天覆地的变化,3-4年移动应该说完全普及了。到2015年、2016年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每个人都用上智能手机了,用的时间也已经很久了,其实你可以从智能手机上获得很多很多数据,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有下个东西--科技金融、科技数据。

我们基于科技和数据才能解决成本的问题,为什么科技金融说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应用了数据,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用互联网的手段去获客,降低成本。另外,海量数据的积累,获取数据的模式跟建模,来完成你风控模型边际成本的无限降低。这个成本降低之后,我们就可以服务于客单价比较低的客户。

其实,没有这个基础之前我们是无法做这些应用的,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包括整个在线下放贷的系统其实在2016年才开始爆发出来的,2014年、2015年做这个业务是做不了的,因为任何数据你都获取不了。2015年、2016年你能做的大部分应该都是抵押。

我们基本上在线上做一些放贷,其实跟前面几个同事是差不多的,其实都是线下的原理,我们把客单价做到最低。其实我每个获客的成本,服务于10万用户跟服务于100万的用户边际成本是无限降低的。只是符合互联网精神的,才能服务于长尾的用户,你只有把你的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无限的降低,才能服务于这个长尾用户,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基础是无法服务这个用户的。

我们产品基本上有两个纬度:

1、基于你的用户,我觉得中国的用户比外国用户要复杂,因为中国的征信体系比国外的不健全,所以我们用户有可能分成优质的、次优质的、差的,所以你的产品一定是分层的,不能说用一个产品服务于所有的用户,那应该说是不现实的。

2、风险,我觉得既然做金融一定是有风险的,没有说金融没有风险最主要的风险我讲一个过度负债的问题,因为中国是没有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去提交你全部信息的,对民间来说审核有个共享的信息,只是民间的组织无法完全的获取这个人当前的负债情况。

首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中国做金融服务考虑的是两个问题:

1、我们区分好人和坏人,我们怎么防止欺诈。

2、然后要看他的收入是多少、他的负债是多少。

只有明白他的收入和负债才能给他授信多少,但现在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彻底解决的,没有彻底的解决看他的收入是多少、负债是多少,这可能是我们这个行业未来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宗旨是,我们是给一些小而美的信用助力,还不是自己去完成,我们希望搭配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发挥我们的流量,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流量和数据,发挥我们流量和数据的科技属性,来解决现在的信用问题,帮助传统机构完成它不能服务的人群。

谢谢大家!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