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赚钱的阿里,以及不关注利润的亚马逊

三年时间,阿里巴巴与亚马逊之间上演了一场市值“追逐战”的好戏。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市值变化图)

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美国上市时,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当时亚马逊的市值只有1500亿美元左右,然而,随着阿里遇到一系列困境以及2015年贝索斯公布云计算(AWS)的业绩,并成功说服投资人放弃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继续烧钱,其股价迅速上涨,反超阿里。

直到10月10日盘中,阿里巴巴股价涨逾1%,市值超过4700亿美元,超越亚马逊。今年初以来,阿里巴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但亚马逊只有33%的涨幅。

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2017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后,华尔街对阿里就一直持乐观态度。当时美国基金经理人Gorden Lam直言,投资阿里巴巴比亚马逊更好,“阿里巴巴还处于早期增长阶段,我仍然以现价买入了更多股份”。

阿里巴巴确实做到了,它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赚钱机器,依托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以及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这台机器正变得越来越高效的把中国的消费力成功的转化成阿里财报里的漂亮数字。

是的,如果我们从利润上来对比,情况如下:

从营收增速上看,阿里也是成功完爆亚马逊。

阿里业务构成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核心电商收入的按年同比增长58%,确实强劲。增长较快的是零售部分。云计算目前占总收入比是5%,季度收入是24亿元人民币,但是云计算按年增长在本季度接近100%。

亚马逊业务构成

而亚马逊各项业务的增速都低于阿里,电商而言,增长最快的北美部分也不到30%,云计算的增速是最快的,但也只有42%,低于阿里增速的96%。

因此,如果我们从盈利和估值的角度看,毫无疑问,买入阿里是个不二的选择,因为相比亚马逊,它看起来年轻力壮,很能挣钱养家。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是不会跟钱过不去的,包括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全美最佳股票基金经理Gorden Lam这样评价阿里巴巴:

“中国快速变化的经济和技术文化,需要广泛的法律和文化知识,这两个因素使阿里巴巴在国外竞争对手中处于领先地位。阿里巴巴的移动端使中国用户能够轻松地操纵其平台。尽管公司年轻,阿里巴巴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和稳健的增长潜力,对于最怀疑投资者来说,其潜力也是令人信服的。”

人总是嬗变的。如今,华尔街对阿里巴巴一片赞誉之声,外资投行们也不断提高目标价,而想当年,马云把支付宝从阿里剥离之时,国外投行们一致嫉恶如仇,对于中国公司诚信和人品的怀疑,甚至牵连到其他中概股。但是现在,只要马老师出去走几趟,只要阿里巴巴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飞快的增速,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果有问题呢?

那就用更快的增速,更光明的前景堵住你的嘴。在短期利润面前,没有人能招架的住,毕竟资本市场总是短视的。

二、阿里巴巴VS亚马逊

现在,阿里的市值4514亿美元,亚马逊市值4818亿美元,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阿里的市值一定会超过亚马逊。

因为从投资的角度看,无论哪方面,阿里都优于亚马逊:

1、阿里躺着赚钱的商业模式,比亚马逊劳心劳力亲自干的模式好太多;

2、  阿里云计算业务虽不及亚马逊市场份额大,但搭上中国这辆高速列车,也能飚的飞起;

3、  阿里电商国际化业务——速卖通,做的风生水起;

4、  就“新零售”而言,中国比美国更好落地,阿里做的将更加成功;

5、  无论是短期季度指标,还是未来一两年经营状况,阿里都将比亚马逊优秀;

6、  在赚钱上面,马云比贝索斯精明太多。

因此,从业绩上给股东带来的直接利益上看,我一定会推荐阿里巴巴,而不是亚马逊,但是从押注未来的角度看,我一定会买亚马逊。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典型的商人气质,亚马逊则是探索未来的发明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1、领导者气质

在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同样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很多公司在成长到一个临界点后,都会患上“大公司病”,繁琐的流程,缓慢的决定,使得公司失去了当年作为创业公司的激情。在贝索斯看来,“在亚马逊,每一天都是第一天”的创业精神是他解决“大公司病”的格言。从最开始起,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就一直在提醒他的团队:在亚马逊,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以下是杰夫·贝索斯对“亚马逊”的愿景:

这是互联网的“第一天”,如果我们执行良好,这也将是Amazon.com的“第一天”。

如今,电商已经可以帮助用户节省金钱和宝贵的时间。而在未来,电商将通过个性化推荐,让用户可以更快的发现商品,节省购买时间。

亚马逊正在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同时我希望这项业务能长期进行下去,哪怕会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面临许多挑战…..

目前虽然我们的业绩比较乐观,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保持紧迫感! 

正是这种紧迫感,让亚马逊在20年后仍然像进取心旺盛的初创公司那样行事,尽管亚马逊每年都可以赚到1000多亿美元。

而对马云来说,显然并不满足于把每天当做“创业第一天”,他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在阿里巴巴十八周年的庆祝晚会的演讲上,马云直接了当的给出了未来阿里巴巴的目标:阿里帝国超过英法,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没错,马云要做的是赚更多的钱,因此在阿里商业化这条道路上,他比贝索斯更加精明。而贝索斯除了做电商和云计算外,他还干了什么?做了全球最热卖的智能语音音箱—Echo,这背后是上千件报废品与 5000人研发团队的焦虑;如今,他旗下蓝色起源计划在18个月内送游客进入太空,这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

2、研发费用

与全球其他科技巨头对比,阿里巴巴一年25亿美元的研发费实在不算什么,亚马逊上财年研发投资达161亿美元,高居全球首位。即便加上几天前马云宣布未来3年在研发方面投入1000亿元(约合150亿美元),平均每年5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投资还是不到亚马逊的二分之一。

此外,如果我们做个简单的假设,亚马逊去年省下一半研发支出,归到利润中去,那么,2016年阿里的利润将不是亚马逊的4.6倍,而是几乎相等。

正是因为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因此你能很清楚的看到亚马逊拥有一条陡峭上涨的收入曲线,但利润却总是在零轴徘徊。

三、马云的“达摩院”能解决阿里的焦虑吗?

几天前,被电商耽误的“灵魂歌者”马云,在云栖虾米音乐节上,连飚了4首高难度歌曲。

听完后,我终于明白:

马老师绝对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别人唱歌是跟着节奏走,马云唱歌是节奏跟着他走。

当然跟着一起走的不止节奏师,还包括阿里的众多投资者。如今,在覆盖阿里巴巴的47家美国投行中,目前没有一家给出卖出的意见,而且阿里现在也是美国对冲基金的首选标的,显然,他们相信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将继续创造辉煌。

不过,马老师毕竟不是常人,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聪明的马云不是没有意识到阿里的问题:阿里巴巴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实力比较弱的一家公司。

于是,在10月11日的2017云栖大会上,马云侃侃而谈,发布了 NASA 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团研发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例如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那么,如此大张旗鼓,如此豪华阵容,如此多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真的能为阿里注入技术的基因么?

我想并不是这样。毋庸置疑,马云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对科学的理解,对创新规律的理解,似乎来得太蛮横了。

科技发展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商业发展的规律。清华的郭教授举了个例子:

我非常欣赏GE一位老科学家的观点:“一对夫妇,十个月可以生出一个孩子。于是,资本家找来三对夫妇,让他们三个月养出一个孩子。这是违背规律的。”

郭朝晖教授的意思很明显,投入再多的钱,即使是1000亿,也不能脱离科技的客观规律。伟大的科学发现,常常出现在不被多数人关注的地方,需要能静下心来的人去研究,而不是那些聚光灯下面的牛人。所以马云真想对科技做贡献,不妨投资“阿波罗探月计划、大型对撞机”等这类科研项目。

此外,达摩院一下子宣布这么多科研项目,明显不靠谱,技术大牛谷歌也不过是在某几个领域专长,并吃透某个领域的科研。

如此看来,马云到底在做什么?

一场秀么?——向世人彰显阿里财大气粗,阿里求贤若渴。

也许高调的阿里太需要存在感了,就在达摩院成立后2天,阿里和杭州师范大学又搞起了商学院。

果然,马老师还是那个马老师,其商业之道已经炉火纯青,其“挂羊头卖狗肉”的本领已经无人能敌。

有人认为,建立达摩院有诸多好处:

1)基因上,弥补与BAT另外两家在公众理解上的差距;

2)学术上,树立自己需要和正在研究的东西就是最主流的影响力;

3)商业上,在国内大项目上,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横扫一切对手,连地方政府都不能不把项目交给他们;

4)道义上,占领高地,这个星球上都不能再有人和机构能审判他和他的公司;

5)时机上,……

的确,在聚集了更多名人资源、政府资源、学校资源后,阿里的影响力一定会更强大。但阿里终将是那个阿里,跳不出中国古代几千年改朝换代的怪圈。

尾声

前几天,胡润百富榜公布,阿里系43人上榜。

这榜单一公布,真是炸了。听说敬业福产品经理陈亮同名不同人,张冠李戴,比CEO张勇还有钱,被同事怼了,要求发红包,红包小,被踢出群……

不得不承认,阿里的造富能力实在惊人,跟着马老师干,绝对吃香喝辣。但登上阿里这条船,是否就意味着一辈子衣食无忧?

我想不一定吧。

印象中,金庸武侠里达摩院是少林武学最高研究机构,里面个个身怀绝技,但是却被鸠摩智以小无相功之实,行少林绝技之形,七十二绝技一一使来,打得少林僧众一派涂地。鸠摩智得理不饶人:“以小僧之见,少林寺不妨从此散了,诸位高僧分投清凉、普渡诸处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岂非胜在浪得虚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原来他竟要以一己之力,挑了少林寺这百年古刹。

然而生死存亡之际,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虚竹挺身而出,揭穿鸠摩智的伎俩,并用逍遥派武功和鸠摩智力拼当场,拯救了少林寺的声誉。

不幸的是,阿里的达摩院里没有虚竹,只有一帮科学家。

同样的道理,一家企业想要长治久安,必须保证有正确的机制和观念,在关键时候有人能跳出来拯救整艘船。腾讯的移动互联网船票是偏居一隅的张小龙拿下的,但盛大就没人救,联想也没有,奇虎也没有。

所以我们看到,在科技和商业结合的这条道上,美国公司做到了接近完美,而中国任重道远。

最后,看到一个有趣问答。

问:马云为什么要发布NASA计划,并因此成立达摩院这个实体组织?

答:马云想回家了

看完,会心一笑,于是又一想,如果马云的NASA计划没有帮他达成目标,或许贝索斯的太空计划有希望。(文/格隆汇作者 永恒之蓝)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