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月9日,香港证监会发布新闻稿,再次提醒投资者防范加密货币交易当中的风险。

香港证监会先后致函七家位于香港或与香港有连系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警告它们不应该在未领有牌照的情况下买卖属于“证券”的加密货币。

同时,香港证监会先后致函7个ICO发行人,要求他们遵从监管制度。

香港证监会认为,ICO基本上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初创企业进行的众筹活动,ICO发行人通过征询律师、会计师及顾问等市场专业人士意见,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将所发售的加密货币建构为功能型代币,藉此绕过《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监管范围和规避证监会的监管。

ICO乱象丛生

之所以对ICO投资者再发风险提示,也是源于ICO暴利导致众多投资者盲目跟风。

ICO age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6月,全球主要ICO项目合计融资金额为7.18亿元,主要项目有129个。Coin Desk的数据也显示,ICO历史累计募得资金56.8亿,仅去年12月,投资者在ICO市场就投资了14亿美元。

链池科技CEO叶汉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个项目ICO发行之后直接变现抛售,至少涨3倍-5倍,如果上了交易平台可能就翻20倍-30倍。许多国外的ICO项目都是50倍、100倍地增长。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对独角金融所讲:“币圈一礼拜,股市半年,链圈一天,世界一年,其实很多币圈的人都是打着区块链的名义,实际做着ICO的事情”。

疯涨的暴利是吸引众多投资者参与的诱因。

“刚跟你聊的时候,就有几个项目找我帮他们私募,现在基本上都是私下在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不走传统VC的渠道,而是走私募,几百万很快就完事了。”一位业内人士对独角金融讲到。

事实上,不仅一些小项目在ICO,一些大机构也在铤而走险。

由迅雷推出的“玩客币”,在今年1月就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点名,指出以迅雷“链克”为代表的ICO,实质是发行企业用“链克(玩客币)”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

不仅如此,在2月初,美国投资人还集体向迅雷发起两起诉讼,称其散布虚假消息,从事发行非法的代币融资(ICO)。

无独有偶,刚于1月20日上线澳洲U网的ARTS,其联合创始人蒋杰最近就被投资者“护送”到了北京金融局,原因是ARTS上线后严重破发,截止交易所暂停交易前最新价为0.12元,而其刚开始的代币众筹价为0.66元。

ICO监管收紧

由此,进入2018年以来,监管层相继下发多项政策,对ICO的监管力度再度收紧。

1月2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境外ICO与“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提示》,提醒投资者“境外平台一样存在系统安全、市场操纵和洗钱等风险隐患”。并呼吁投资者应主动强化风险意识,保持理性,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2月4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报道,针对境内外ICO和虚拟货币交易,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取缔相关商业存在,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

2月6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虚拟货币”、ICO、“虚拟数字资产”交易、“现金贷”相关风险的提示。

而早在2017年9月,央行就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认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同时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也被叫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