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4月1日,银联官网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联与财付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这标志着2018年支付市场的监管重点——“断直连”迈出实质性步伐。

银联公告显示,银联与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即日起,银联面向收单机构提供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接入测试服务,各收单机构可登陆银联开放平台获取相关文档,根据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的指引分批接入。

在做好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转接清算服务的同时,据悉,银联也做好了为其它机构提供转接清算服务的准备,并将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依法合规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转接清算服务。

财付通、光大银行等接入

银联和网联都是是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据悉,银联与微信支付(财付通)签署了合作协议,已实现光大银行、通联支付、银联商务三家收单机构的微信支付联机交易调通,生产验证完成,实现了业务成功投产。网联目前处于完成了联机交易的调通阶段。

银联和财付通签署协议后,市场机构如何看待这一合作?采访了部分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各有关机构均表示对这一合作的支持。

财付通表示,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281号文)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296号文)等监管文件要求,财付通与银联开展基于条码支付业务的合作,清算转接服务由银联作为清算组织来提供。

通联支付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联能够在央行指定的时间节点实现与财付通的转接接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合规问题,同时还统一了服务能力以及接口规范,让各参与主体回归本位。过去非银支付机构在开展条形码业务的过程中迫于市场需求通过银行进行转接清算,而这种转接也导致该业务各参与主体角色不清晰、权责不明确,同时由于银行非专业清算转接机构,其管理要求、接口规范、系统稳定性、服务能力等参差不齐,给支付机构接入造成很大的困扰,而这次回归,意义重大,必定使条形码业务更加高效、安全。

光大银行作为该业务第一家上线合作银行,目前已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并于4月1日正式上线投入使用。光大银行表示,将与银联等机构共同努力,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支付服务。银联商务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联和财付通的此次合作有利于条码支付业务的合规发展,对于整个支付行业的健康、稳定也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银联商务从产业大局出发,将自身的条码支付业务率先接入银联清算网络,确保监管政策的有效落实。通联支付表示,作为较早开展条线码业务受理的非银支付机构,将积极拥抱政策监管,率先接入该业务,并于4月1日正式上线投入使用。通联将与中国银联等机构共同努力,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将条形码业务转接清算业务逐步切换,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支付服务。

遵循统一规则无套利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网联的成立是央行为了促进支付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创新举措,无论是银联还是网联,在政策、定价、技术规则等各方面,都将按照总行的统一规范要求来实施,不存在支付机构在银联和网联之间套利的问题。

2017年以来,无论是党的十九大还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出明确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而其中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当前支付市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谈到当前支付市场总体发展情况时,业内专家认为,从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移动支付的发展,还是清算效率的提高,既有市场化机构的努力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但同时市场各方有目共睹的是,央行在推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和规范化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世界央行的前列,特别是在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既促进了创新,同时没有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专家认为,央行在监管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执行等各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不存在支付机构两边套利,造成清算机构的过度竞争等问题。此外,据接近银联的人士透露,银联内部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支持网联的发展,这一点在银联内部上下已达成共识。

各类机构加快“断直连”

面对4月1日“断直连”的大限,部分支付机构之前已经在行动。在网联启动切量后,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在1月29日上线,二者均是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

不少机构此前也一直在考虑同时接入两个平台。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的首批试点机构之一、同时也是网联股东之一的一家支付机构负责人表示,接入银联这一平台,一方面是因为此前接入绝大多数银行就是通过银联,另一方面,同时接入两个清算机构也有利于业务开展保持连续性,避免突发性事件或是不可抗力影响业务。他介绍,接入银联平台后,已经完成3家银行业务的迁移,而接入网联的部分,正在和几家大银行进行前期测试,最终接入时间将根据与银行和网联的测试进度来确定。“但肯定要在监管规定的时间之内断开直连。”该负责人强调。

银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已与包括十余家主要支付机构在内的上百家成员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其中70余家机构已经完成平台对接或正在开展对接工作。接入银联新一代无卡快捷支付平台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已悉数启动对收单机构新增用户发起快捷支付业务的支持,超过半数正在开展对存量用户发起支付业务的系统与业务准备。180余家区域性银行系统投产率超过85%。网联此前公布的时间表也显示,2017年底完成接入银行数量接近200家,接入支付机构接近40家,直至2018年6月30日完成全部切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国银联、网联等具有合法资质的转接清算机构要配合央行,加大对支付清算市场乱象的整治工作。商业银行等机构,做好相关配合工作。总之,要让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以及外包服务商等要严格执行制度,各司其职,让支付回归支付、清算回归清算、服务回归服务,推动支付清算市场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清算体系建设须尊重历史投入、统筹考虑

从我国当前支付市场实际情况来看,非银支付机构的商业模式是构建在银行账户和银联卡基础上的。自2002年成立以来,银联为大规模发卡以及各类支付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巨量资源。此外,支付市场发展至今,无论是从场景角度的线上线下还是通道层面的线上线下(即有卡无卡)都无法清晰界定;而且,处理线上交易的支付机构和线下交易的支付机构均为银联的成员机构,整个市场很难简单按照线上、线下分割。

业内专家认为,相较于网联,银联已实现线上线下、境内境外一体化。网联目前主要立足于境内;而银联已有16年的运营经验,其稳定性、可靠性得到市场成员充分认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在开放和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和界定银行卡清算机构和特许清算机构的关系,当前银联和网联等关系的摆布要考虑到未来Visa、万事达进入后的可延续、可复制性以及内外的公平性,要在尊重历史投入、遵照法律授权关系的前提下统筹考虑。

他同时认为,网联和银联都是监管批准设立和支持发展的清算机构,是监管推动和协调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下重要“抓手”,应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217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281号文)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296号文)等尽快落地,可支持银联等业务基础、技术能力强的机构,制定方案对接主要支付机构,加速业务平滑迁移,形成支付市场共建新生态的声势。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