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前不久,短融网要“卖身”的小道消息在江湖上广为流传。稍早一些,齐海金融因索要高额逾期费导致客户报案,其高管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而齐海金融正是短融网在资产端的合作伙伴。

这两件事撞在一起,投资人难免会怀疑,短融网此时要卖身难不成是要扔掉这块“烫手山芋”?

很快,短融网作出了澄清说明:我们很好,我们不卖。但同时也表示,短融网近期的确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目前还在谈判阶段不便对外公布,但与出售的说法严重不符。

暂且不去深究短融网是否真的要出售,我们先来看短融网能值多少钱。短融网的资产类型主要是车贷和农贷,小额分散,符合监管标的限额要求。平台有上市公司辅仁集团的背书,在之家2月份的评级榜单上位列32名,备案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据平台官网数据披露,目前短融网的累计成交量为91.73亿元,待收余额为9.87亿元。P2P网贷平台的估值一般参考待收余额法,先抛开坏账因素不论,即使按照年前3折的收购价,短融网至少也值3个亿。而且随着备案验收大限的临近,有实力冲击备案的平台估值也在水涨船高。短融官方声明中还提到,2017年全年短融的财务状况都处于盈利状态。综合上述因素考虑,短融的身价大概率在5亿以上。

在现阶段,肯花大价钱去收购一家P2P平台,那这个买家要么就是很有钱,要么就是很有想法,反正实力必然不容小觑。杰锅认为,至少在目前,短融网卖身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是新一轮融资,毕竟等到通过备案后再卖估值溢价会更高。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卖身未必是件坏事,相反可能会带来三方共赢(收购方、被收购方、投资人方)的局面。下面杰锅将结合实际案例论证上述观点。

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卖身”的定义。卖身这一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更恰当的说法是被收购。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也就是说只有当控制权转手后,我们才认为平台是被卖了。

“卖身”未必是坏事

以爱钱帮为例,2017年7月24日,爱钱帮发布公告称完成B轮融资,获得A股上市公司凯瑞德董事长张培峰个人5亿元人民币投资。说是说B轮,但从工商信息来看,7月18日,爱钱帮运营公司的法人以及董事长由王吉涛变更为了张培峰,股东信息中张培峰认缴出资额7000万元,股权占比为70%。这样看来,爱钱帮铁定是卖身无疑了。

要注意的是,此次并非上市公司入股,而是张培峰的个人投资。关于张培峰其人,网上的评论已经很多,杰锅不再赘述。东西好不好,关键看疗效。杰锅整理了2017年5月到9月,爱钱帮在网贷之家评级榜上的评级变化,呈现如下:

爱钱帮被收购是在7月24日,在此之前,虽然爱钱帮的评级上升了3位,但变化不大。爱钱帮上线于2014年4月10日,也算是一家老平台了,但是自上线初获得盛大融资后,就一直比较低调,在各大评级榜单上很少能看到其身影。

在之家搜索框中输入“爱钱帮”三个字,相关资讯并不多,相关的专栏文章阅读量甚至不到1000,可见爱钱帮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回到上表,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7月份爱钱帮的评级较上月提升了10位,8月份又较7月份提升了12位,并在9月份延续了上升趋势。由于爱钱帮宣布获得融资是在7月末,7月份评级并不能完全反映收购所带来的影响,因此8月份爱钱帮才迎来了成交、人气、合规、品牌等六项指标的大幅上升。并很快地在9月份,平台的累计投资额突破了100亿。

此次收购事件,对平台来说,既宣传了品牌,带来了客观的流量,又有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背书,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虽然也不乏对“卖身”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爱钱帮业务合规,本身的资产较为优质,禁得起质疑,这种话题性对平台反倒是利大于弊,市场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对创始团队来说,把股权变现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这种感觉能不好吗?

爱钱帮为庆祝自己被收购,也推出了一系列加息活动,活动力度甚至比年末更大,又赶上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实际上加息活动整整持续了2个多月。对投资人而言,这波羊毛薅的简直不要太爽。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收购方。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收购P2P平台是出于提升股价的考虑。如果被收购的P2P平台盈利能力强,可以优化财务报表,被收购的平台经过资源注入、整合后甚至比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更赚钱。

所以杰锅才说P2P平台“卖身”可能会带来三方共赢、皆大欢喜的局面。

那为什么说是一般情况呢,因为也存在一批动机不纯的上市公司。

“卖身”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金主们为何一掷千金,甘愿趟P2P这一滩浑水呢?当然是因为P2P能帮他捞钱啊。

现在只要一提做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大家都会想,他们搞P2P是不是为了给房地产输血?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么做的还真不少,杰锅早前就发现某些P2P平台上的借款人就是关联上市公司或者是旗下的子公司,借款金额高到令人发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是明目张胆地在搞自融,倚仗的就是自己家大业大。

但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出于这种动机的收购风险委实太大。送上门来的羊毛是要薅的,能躲的风险也是要避的,投友们要注意,P2P平台卖身后,自身的业务类型有没有出现大的调整。比方说,原来是做车贷、信贷的平台转身去做企业贷款了,那么就该引起重视,平台是否有实力去做转型,是否存在变相输血的可能性。

再回头看爱钱帮,收购前后业务基本没有变化,受人指摘的是张培峰把董事会给清洗了一遍,原先平台的高管大部分出局了。为了稳定投资人情绪,随后还发布公告声明“在今后的工作中,爱钱帮的管理团队将继续掌舵爱钱帮”。说的倒也是事实,爱钱帮的CEO还是王吉涛,几个核心的高管也并没有离职,平台的运营风格也没有太大变化,整体风险还是可控的。

但如果出现平台“卖身”后高管团队全部撤离的情况,投友们务必要保持观望,谋定而后动。不同的管理团队行事作风不同,会带来未知的投资风险。

随着备案工作的持续推进,有不少平台会选择“卖身”离场。没必要因此而恐慌,毕竟风险与机会并存,况且有些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波“卖身”浪潮中,也孕育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时机抓的好,羊毛少不了。结合杰锅上面的思路,审慎选择,或能提高一波年化收益率。

作者:杰锅   微信公众号:杰锅互金频道(ID:jghjpd)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