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头腾大战、“二选一”、“封杀”……近期以来,一系列互联网大事件让互联网江湖颇不宁静。这些热点高频词汇也让人们把眼光对准了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进而反思互联网整体的生态格局。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从乌镇互联网大会开始,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是波澜不断,虽不说惊涛骇浪,但也是魅影重重。先有“东兴局”与阿里的冷怼,再有沃尔玛、步步高等腾讯系对支付宝的“二选一”大戏,然后是腾讯封杀抖音之后引发的“头腾大战”。这些事件并不是孤立的,透过现象看现实,能察觉到当下互联网生态其实存在着一股不太良性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某种意义上和互联网精神代表的秩序、开放的初心背道而驰。仔细研判这一连串的事件,可以发现这背后都或多或少有“垄断”、“封闭”这几个词的阴影。互联网领域接二连三的出现“封闭”、“垄断”官司,互联网巨头动辄互相亮剑,既没有尊重网络信息良好生态的本意,也曲解歧化了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事件勾稽之间有着利益的逻辑,反映出来的事实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格局固化了,“流量寡头”开始出现,与“流量寡头”相对应的“流量霸权”逐渐冒头,随着“垄断”思维开始滋生,舍我其谁的独步思维呈现,让消费者和用户的选择权也受到了边界的冒犯。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是新经济发展的一股有生力量,它代表着新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新动能的转换模式,如果这种互怼、野蛮竞争甚至垄断的趋势长此以往,显然会影响到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整体态势。

有人把最近的“头腾”大战和早几年的“3Q大战”相提并论。3Q大战是PC互联网时代格局确立的最后一战,是一个新来者和一个流量寡头之间爆发的流量争夺战。在那之后,BAT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极。今天的“头腾大战”则是移动互联时代“3Q大战”的翻版。同样的也是新来者和流量寡头之间爆发的流量争夺战。令人唏嘘的是,PC互联网“流量寡头”时代的带来,用了30年时间。而移动互联网“流量寡头”时代的到来,只用了十年不到。

评论者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控制”就是腾讯的时代。腾讯凭借微信和QQ基本掌握了整个中国互联网流量的总阀门,这种局面下百度已经落在后面,阿里这样看起来同样体型巨大的互联网巨头也不奈之何,甚至也难逃被“封杀”的命运。据媒体公开报道指出,之前有支付宝被 “二选一”,近期又有淘口令在微信中被封。凭借“流量+资本”,腾讯做大做强自己的地位,也因此成为了亚洲首个,全球第六个市值冲上5000亿美金的公司。固然,这是一种企业的荣耀,但在荣耀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需要做一个价值判断题。

比较而言,虽然美国的互联网市场上同样存在“流量寡头”的情形,但相对来说生态相对健康。Facebook作为社交网络掌握了大量的流量,在社交网络之外,苹果和谷歌凭借更底层的手机操作系统,可以对Facebook形成制约,巨头间互相制衡,霸权思维受到严格的法律监控。由此,各种创业、创新型的公司不断生长,形成百花齐花的局面。而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端,流量一家独大,才不断出现各种“二选一”,各种“封杀”,才会出现创业生态和互联网生态不正常,在流量的“大钳”之下,出现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实。

正所谓,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互联网的流量是一种公共资源,掌握在这些大平台手上时,就需要向社会做权力让度,把权力关进笼子,放弃可能的垄断思维。当然,这种放弃,显然不是靠自觉自发的觉悟,应该是在法律制度、管理规范下的必须应答的选项。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需要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这种信号具有重大导向意义。

在当前情况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学术圈还是公共政策平台,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大局出发,重视相应的伦理道德、社会学和法律研究,构建起有理、有利、有节、有序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体系,使得网络生态健康、规范有一个很好的政策、法律的保障。在这其中,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需要理性审慎面对自身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换句话说,有些问题是底线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还是生态问题。

可以跨界,可以“世界”,但基本的底线,不可逾越。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