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抱歉各位伙伴,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太忙了太忙了,写东西的周期越拖越长,未来尽量缩短。

最近其实一直在思考网络金融的商业模式这个问题,有些项目很美,但做的很烂,有些项目很烂,但做的很美,碎片思考以供交流。

最近几年,关于商业模式的成功鸡汤有很多,有按用户属性去划分商业模式的,有按行业属性去划分商业模式的,有从收入类别去划分商业模式的,关于商业模式的讨论五花八门绚烂多彩。

所以多数时候,我们在搞创新的时候,越来越希望设计一个玄妙,充满机关,一眼看不出来的商业模式,以求构建所谓的“壁垒”。

然而看来看去,商业模式这个东西真的高级吗?是否“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替狐狸家的小松鼠买单”就是一个精妙的商业模式?

其实最好的商业模式从来没变过——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客户

而很多所谓的创新,无非创在了三个方面:

1、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创新产品制造)

2、开发了一批足够屌的客户(创新洞察方法)

3、开创了一条将产品匹配给客户的通路(创新交互模式)。

话说回来网络金融的商业模式又在哪里?

1、开发与众不同的产品吗?无论如何产品底层几乎没有额外的创新,要么收别人钱,要么给别人钱,要么收A的钱给B,俗称存贷汇,但说的再玄妙也就是收了钱还了多少,给了钱收回来多少,收A的钱给B自己赚了多少的区别。

2、开发了一批足够屌的客户吗?那就要与传统存量客户做区隔,以年龄段划分,或者以兴趣爱好划分,或者以职业划分,或者以地理位置划分,而无论怎么划分,网络金融领域的客户,都停留在互联网海量流量中,你分与不分,它就在那里,只增不减。

3、开创新的通路吗?要么自建平台,抓取亮点功能,抓住“贪嗔痴”的用户底层痛点,做精准的广告投放;要么通过一个普适性的基础服务寻求互联网平台合作,寻求平台业务层面的融合,也就是金融服务的嵌入联运。

如上,每个选项的组合,均能构造一类商业模式,比如“年轻群体二次元消费融资模式”,比如“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综合理财模式”,比如“农村大哥大嫂劳作普惠服务模式”,比如……。

当然上面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细分市场、产品的场景化运营、以及交互模式的整合,所带来的也就是网络金融不同的商业模式。

有人说支付市场规模多大啊,尤其线下支付市场,殊不知聚合之后,利润压缩,市场竞争激烈,政策不确定性巨大。有人说消费信贷需求大啊,殊不知711亿元的信用卡逾期规模背后是啥。有人说理财棒啊,却不知资管新规后让客户心甘情愿掏钱是需要怎样的技巧。

有人说穷学生没钱,却看不见为兴趣大胆消费的Z世代需求。有人说老年人有钱,却看不到资产迭代中的社会现状。有人说中年支柱,却看不到已经几乎固定的金融账户习惯。

而对于网络金融来说到底是自建平台,还是对外合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建平台不代表做不大,取决于如何推广,是依靠传统阵地推广,还是寻找新通路推广,对外合作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合适的买卖,取决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情况,取决于对方平台的需求考量,甚至同样需要搭上大量的成本维护关系。

所以如果你要说存贷汇,哪个更有市场?或者说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自由职业者,金融民工,小剧场演员哪类客户更有价值?或者自建平台还是互联网平台合作更有优势?这都不是一个可以对比的商业模式维度,也更没有商业价值对比的必要。

而归根结底,这些模式到底要不要做,到底怎么做,取决于你是要在存量基础上深挖价值,还是要拓展差异化市场。

要拓新,就大胆深入未知群体。要固本,就好好做足需求洞察。

要出新产品,要么自强不息要么借他人之力。

要获得新通路,就先考虑做一回不一样的自己。

而商业模式本身,就别再用华丽的辞藻哄自己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