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万众期待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即将于北京时间6月14日23点拉开帷幕,上演为期一个月的足球盛宴。而在欢呼、激情、闪光灯之外,以往被阿拉伯石油富商“承包”的世界各地的足球俱乐部,正悄然被中国资本收编,其间蕴含的巨大商机,也成为各家资本逐鹿未来的重要筹码。

在当今体坛,中国资本从未缺席,只是方式不同。2014年到2016年,受欧洲经济低迷以及国内足球改革新政的利好,中资出海凶猛狂揽20多家欧洲足球队,甚至出现一天收购三家的纪录,但随后海外并购审查政策、通告的频出,让这波海外投资热潮骤停。与此同时,中资也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的体育产业。

中资入侵海外足球,从一天买三家到骤停

2014年7月,中国商人朱晓冬通过其控股的上海旭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购了超过百年历史的帕维亚足球队100%的股权,就此掀起了中资入主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狂潮。

至2016年底,中资已将西方20多家足球俱乐部悉数买下,里面不乏AC米兰、国际米兰、曼城、马德里竞技等欧洲豪门,西方世界由此见识到了中国资本的强大力量。万达作为资本“领头羊”,豪掷百亿人民币,将西甲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盈方体育市场营销公司、美国世界铁人公司收入囊中,并成为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一年做成世界第一规模体育集团,在世界舞台上狠狠秀了一把肌肉。

15-16年,中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一览表

资事君(zishijw)了解到,收购狂潮将起之时,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许多欧洲大型俱乐部负债累累,面临财政危机,中国资本自然不会错过“低价买入”这一投资良机。另外,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政策上趋于利好,两者加持共同促成中国资本出海“扫货”。

不过,中资买进股份的海外俱乐部大部分都不能实现盈利,甚至负债累累,如AC米兰负债超过2亿欧元,国际米兰更是负债4亿欧元,从商业逻辑上来看,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投资标的,中资此举颇令人费解。

资事君(zishijw)认为,足球巨大的产业规模及商业潜力是中资大举投资的原因。据国际足联的统计数据,全球有150万支球队,2.4亿名球员及3000万相关工作人员,占全球人口的4%。足球产业的总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3%,超过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号称“世界第 17大经济体”。

此外,根据德勤数据显示,2014-2015赛季,英超盈利能力最强,达到7.18亿欧元;德甲次之,为3.16亿欧元;西甲紧随其后,盈利2.64亿欧元;法甲、意甲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到了2016-2017赛季,英超盈利略有下滑,为6.83亿欧元;德甲为2.84亿欧元,下降了10%;西甲增长了53%,达到了3.97亿欧元;法甲、意甲没有改观,仍处于亏损状态。抛开盈利能力强的英超、德甲、西甲不谈,对中资而言,投资足球俱乐部只是第一步,更有看点的恰恰是收购之后的产业整合和投后管理,这才是评价收购这些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否成功的标尺,而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营才可能印证。

除了“放长线钓大鱼”,不少中资企业更加注重海外品牌建设,希望通过这一投资行为获得一定海外声量,进而建立海外商业渠道,这对于近年来积极谋求海外发展的中资企业而言,或许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随着中资疯狂并购,“借收购转移巨资”的传言甚嚣尘上。2016年底,加强海外并购审查成为相关监管部门主旋律,外管局和商务部要求500万美元及以上的转移出境业务须获特别批准,发改委等四部门连续发布通告,密切关注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在监管压力之下,这波持续两年多的投资潮骤停。

懂球帝曾对此发表评论称,放下偷逃税、转移资产暂且不谈,海外青训建设才是这场收购狂潮中对中国足球唯一的贡献,这番话可谓入木三分。

转身国内,中国体育产业投资进入黄金期

虽然海外投资暂时告一段落,但体育产业作为朝阳行业,仍旧是资本界的一块“香饽饽”。

按照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2%,这意味着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同时,中国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仅为983亿元,但在2012年就突破了3000亿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4040亿元。自此,体育产业将保持年均24.59%的增速,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为16659亿元,2025年接近5万亿元。

据资事君了解,资本始终都在密切关注体育产业发展,虽然整个2017年体育产业鲜有亿级融资大消息,不过进入2018年,体育行业融资捷报频传。2018年1月,虎扑完成6.18亿元融资,引燃了体育产业融资的火苗,随后阿里体育宣布A轮融资超12亿元,4月,苏宁体育完成6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百亿人民币。

体育创业公司方面的融资也不可小觑,据懒熊体育统计,在2015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融资217起,融资金额约147亿元;2016年,有披露的体育类创业公司共融资235起,融资金额约196亿元。其中,除去乐视两次大额融资,电竞、健身、智能硬件、骑行、跑步等项目排在前列,电竞类获得36亿元人民币投资,其他几项规模都分别超过了3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至今,共有35支体育产业基金成立,基金投资总规模超1370.56亿元。

据了解,目前资本对体育行业主要有两类投资,一类是体育创业(股权)投资,如体育教育,体育游戏等,一类是产业投资,如体育旅游、体育地产等。不过,由于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占据了体育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未来资本在赛事、传媒、服务等行业需要加强投资。

2018年适逢又一个大赛年,冬奥会、世界杯、青奥会等轮番上演,这些精彩赛事一方面可有效提升体育产业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另外一方面,资本也有望从中发现更多投资机会。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