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进入下半年,信用债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7月2日发布最新数据,6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约3400亿元,环比增长约400亿元,且6月以来未出现新增违约主体,债务融资工具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意味着经过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等债券主管部门此前的一系列努力,市场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市场主体的恐慌情绪正在逐步缓解。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提示风险。中信固收认为,信用风险尚未出现拐点迹象,信用风险最大的“坎”可能在8月出现。

信用债发行回暖

从发行总体情况来看,2018年6月,债务融资工具持续发力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6月发行金额约3400亿元,较5月份数据上升400亿元左右,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保持平稳。

据初步统计,6月份约有3000亿元债券偿付本金,当月净融资规模约400亿元,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再融资。6月末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9.19万亿元。

今年4月开始,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繁爆发,从年初至5月末,超过21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金额近200亿。信用风险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信用债发行利率上升,出现大规模债券弃发的情况。

此次违约潮和往年情况不同,主要原因是企业再融资通道受阻。6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权,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新纳入担保品范围。此举意在鼓励金融机构持有以上调整范围的债权,并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此外,6月末开展了定向降准,目的之一也是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各个监管部门为了平抑市场做出了很多努力,使得6月的信用债发行回暖。”张旭表示。

从发行结构看,不同行业、地区的企业发行情况有不同程度回暖。6月份累计有19个行业、21个地区的207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能源、金属、批发零售贸易等行业发行金额均实现近三成的环比涨幅。地区分布方面,西部十二省发行金额360亿元,环比涨幅接近七成,中部六省发行金额380亿元,环比涨幅接近四成。

从利率水平来看,6月份债务融资工具利率水平缓慢上行,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平稳。6月以来,债务融资工具收益率较5月继续震荡上行7BP。定向降准公告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债务融资工具平均下行3BP。截至6月28日,AAA评级一年期品种收益率为4.60%。

“对于投资人来说,现在部分债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配置价值,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债券市场。”张旭表示。

警惕三季度信用风险

从风险状况来看,6月份债务融资工具无新增违约主体,仅有上海华信两期债项延续违约,违约规模22.85亿元,债务融资工具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债券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张旭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进入后半年之后,信用风险会得到改善,但很难讲集中违约的状况马上过去。

中信固收也认为,信用风险尚未出现拐点迹象,信用风险最大的坎可能在8月。

首先,8月的高估值个券行权到期额最大;其次,非标对社融年度余额同比的拖累会在8月份非常明显,而非标也是导致平台流动性问题的最大影响因子,两者叠加会对目前的境遇带来一些改变;第三,股票市场如果连续下挫,会给部分“集团-上市公司”构架的公司带来信用风险冲击。

而解决信用风险的核心办法,中信固收称,如果假设市场是个封闭体系,短期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很难会往好的方向转变。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通过各种创新的办法,提高银行表内体系对中低等级信用债的配置需求是一个核心方向。

张旭表示,解决此轮债券违约仅依靠流动性宽松还不够,微观问题还需微观解决,要通过“一对一”的手段,例如地方政府增信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地方政府搭台,解决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互不信任的问题,但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地方政府不是担保、托底;第二,不救助僵尸企业,而是帮助临时出现流动性问题的企业渡过难关。”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