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7月,P2P网贷平台“暴雷”继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媒体表示,“眼下网贷平台的存量风险还未完全化解,增量上也存在不合规的风险,行业还远未到规范的程度。”可以预见,网贷行业出清还将继续。

在这次P2P网贷雷暴潮中,以陆金所控股(以下称陆金所)为代表的一批行业标志性企业,就目前来讲还算稳健。

然而,P2P网贷动荡却已经打乱了它们的发展节奏。已上市的公司市值缩水,未上市的公司却只能一再往后推迟。这其中就有陆金所。

很多人爱用“一波三折”来形容陆金所上市之路:按照一般的剧本,像陆金所这样的独角兽是要上市的。但局面最后发展成,市场传言2018年陆金所要上市,平安出来澄清;传言陆金所2018年不上市,平安也出来澄清。

而这次P2P网贷雷暴潮,恐怕会将陆金所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上市瞄准美股,情况已变得艰难。在监管要求平台通过备案的预期下,上半年消金界(微信ID:cfwnews)在与信而富CEO王征宇的交谈中得知,美机构投资人直呼已看不懂中国监管的意图。他们对于投资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变得更加谨慎。

对于港股而言,虽然说改革后的制度欢迎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但对于有P2P网贷业务的企业,也需要严格审查,甚至要有监管审核通过的证明。

7月在港股上市的51信用卡,主要业务为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但旗下有P2P网贷业务。消金界(微信ID:cfwnews)从知情人处获悉,之所以能上市,离不开杭州当地监管部门的合规认证。这是在备案工作没有完全展开前,当地政府对51信用卡给予的信用背书。

凡普金科(旗下有P2P网贷平台爱钱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与51信用卡几乎同时申请港股上市,目前不仅没有上市成功,还被传出大面积裁员的消息。

一个月前是天上,一个月后是地下。

另据消金界(微信ID:cfwnews)了解,小赢理财本计划今年半年上市,已经积极在做媒体关系了,却在风波之下只能推迟。内部透露,好日子应该会在9月。但市值缩水已不可避免。

业内人表示,爱钱进与小赢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需要拿到当地金融办合规认证。困难的是,在当下的暴雷潮中,监管机构还会轻易给他们背书吗?

至于陆金所,它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作为最初P2P网贷行业的旗帜企业,经历多次结构变动后,已成为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它面临的,除了P2P网贷行业的风波外,也要承受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最新监管规定。

于是乎,我们关心的是,在资产整体缩水的当下,陆金所现在还值多少钱?它还能上市吗?

严监管雷暴潮叠加,上市进程或再添变数

监管因素一直就是陆金所上市路上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2015年3月,陆金所完成A轮融资。同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开始起步。

2016年1月,陆金所完成B轮融资。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之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3个配套指引、《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41号文)等与互联网金融展密切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而言,边界和规则一直在制定当中,不确定因素一直存在。

虽然陆金所将网贷业务独立到陆金服,并通过业务重组注入了平安普惠、重金所、前交所、陆国际,但本质上陆金所还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也要满足最新的监管要求。

调整业务与适应监管动作频频,影响着中国平安(601318.SH)最在意的一个关键点:陆金所的估值。

2016年B轮融资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逾1200亿元)。之后关于陆金所最新估值有很多版本。

此前据网贷之家报道,陆金所2017年度净利润为50亿人民币,2018年预计净利润为100亿人民币。目前陆金所估值约为600亿美元(陆金所2018-2020年预测将有4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在40倍)。

2018年的6月份,又有媒体援引路透社的消息称,由于IPO计划的延迟,陆金所选择通过私募的方式融资20亿美元,如果融资成功估值将达400亿美元。

作为上市公司,其联营公司完成私募定向融资之后,中国平安(601318.SH)需要对外发布公告。到目前为止却并未见相关消息,此次融资传闻的真实性还有待验证。

消金界(微信ID:cfwnews)从2017年中国平安的年报中看到,截至2017年末,“陆金所控股资产管理规模达4,616.99亿元,较年初增长5.3%;管理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首次实现整体盈利”。

只提首次实现盈利,但没有披露陆金所控股实际的盈利数据。

消费金融业务是陆金所目前的核心业务之一。陆金所通过消费金融平台平安普惠,为个人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2017年12月1日,监管部门颁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开始清理整顿网络小贷业务,要求平台整改备案。平安普惠正在这次监管调整的范围之内。

据了解,平安普惠于2018年4月份完成了自查,向所在地深圳的监管部门提交了验收申请。从此次监管政策颁布及验收的时间节点来推测,很有可能正是这次监管动作,推迟了陆金所控股上市的时间。

消金界(微信ID:cfwnews)还注意到,据2017年中国平安年报披露,截至2017年末,累计贷款量达6,158.33亿元,其中无抵押贷款量3,987.64亿元,有抵押贷款量2,170.69亿元;管理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对于这块核心业务,平安披露的数据中仍然没有对估值至关重要的盈利数据。

以建立在为未来经营利润预估基础上的市盈率推算估值,巴克莱通过未来3年的整体盈利,基于28倍的市盈率预期,给出了蚂蚁金服1550亿美元的估值。

蚂蚁金服2017年的税前利润约为130亿元人民币,去年二、三季度均超50亿元,但四季度则环比大幅缩水九成。监管的加强,最终影响了蚂蚁金服的短期盈利能力。陆金所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

另外,用户价值推算估值的方法也是投行对互联网公司进行估值常用的方法之一。蚂蚁金服拥有支付宝这个超级入口,截至2018年3月末,支付宝与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跃用户数已达8.7亿。

而根据2017年中国平安年报,截止2017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平台注册用户数为338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961万。这显然也与蚂蚁金服也不在一个等量级别上。

消金界就此问题向陆金所求证,对方未做置评。但强调,P2P网贷业务仅占很小一部分。

计葵生曾表示,陆金所要等待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的故事有合理的认知,陆金所控股本身也要拿出一个更清晰的故事。可见,平安一直在拿捏陆金所控股上市的时机。

P2P网贷出现暴雷潮,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上市主体:陆金所控股

谈论陆金所上市,我们有必要再梳理一下陆金所目前的业务架构,因为经过平安一系列的股权变更,“陆金所上市”已经成为一个不太严谨的说法。

投资者所说的“陆金所”更多的是指现在的P2P网贷平台“陆金服”,而今后的上市主体确切的说应该是“陆金所控股”。

“陆金所控股”作为平安集团的联营公司,下属有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P2P网贷平台“陆金服”是其全资子公司)、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简称“陆国际”)、锦联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是其子公司、普惠业务也在其旗下)、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四家控股子公司。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说“陆金所要成为金融界的天猫”。而陆金所控股给自己的定位是“帮中产理财、帮大众融资、帮政府管财”,业务涵盖了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间交易等领域。

“帮中产理财”主要是通过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和“陆国际”向金融消费者提供信托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帮大众融资”是通过线上消费金融平台“平安普惠”提供无担保和有担保借款。而帮政府管财则是通过重金所、前交所向地方政府提供政务云、智库云、交易云、金融云等服务。

陆金所控股的架构以及旗下的业务构成了今后“陆金所上市”的主体。

2015年3月份,陆金所完成了30亿元的A轮融资。2016年1月,陆金所完成了12.16亿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

完成B轮融资后,计葵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陆金所在A轮融资时就搭建好了VIE架构,什么时候上市,在境内上市还是在境外上市还在评估当中,最早会在2016年下半年启动上市。

在2016年8月,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姚波表示陆金所预计将于下半年实现IPO。

但在这之后,关于陆金所上市,平安高层便没有过公开的表态。IPO计划一再延迟。

此次传闻之后,市场走向急转直下,P2P网贷行业进入了雷暴潮,陆金所的上市计划恐怕还将延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