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

恶意逃废债是最近P2P网贷行业的一大焦点。

在这波大洗牌中,一开始,平台们纷纷呼吁要防止挤兑风险,对此新金融琅琊榜曾撰文《P2P哪来的挤兑危机?》进行过科普。

这是因为,强调挤兑风险,等于告诉所有人我是信用中介,我搞期限错配乃至资金池,无异于自己作死,不可能得到监管支持。

尔后,关于挤兑风险的提法逐渐淡出,更多以流动性风险的面目出现。

近期以来,行业呼声纷纷转向打击恶意逃废债,也就是老赖身上。

据称,平台电催只要打电话,借款人就报案举报;又或者借款人假扮投资人,涌入投资人群,恶意诋毁平台,希望搞垮平台,不用还钱。

最近的老赖还把刘备奉为鼻祖,“你们见刘备借荆州还了吗?”

历史在重复。去年末现金贷整治风暴降临后,逃废债风险一度骤然上升,令很多从业者备受重创。

针对这种趁火打劫的行径,各家平台一致声讨,并呼吁监管部门介入以打压歪风邪气。

8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P2P平台上报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并表态将协调征信管理部门将上述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

行业乱象那么多,如何确保被纳入黑名单的不是校园贷、套路贷的受害者呢?万一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怎么办?到时候矛头指向可是央行、发改委。

所以距离最终纳入相关征信体系,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和维稳作用。

监管部门够意思了。

2

为什么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盛产老赖?

常见的解释如下: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借款人主要是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渠道借不到钱的人,本身风险就比较高。

第二,互金平台普遍没有被正式纳入征信体系,导致违约惩戒手段有限,这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法比。

第三,互金行业整体形象欠佳,并且或多或少存在合规问题,这会引起借款人的侥幸心理,认为平台非法所以不用还钱,或者平台倒了就不用还钱。

上述三点可以引申一个推断:借款人有动力选择性逃废债,从互金平台借钱去填补在金融机构的窟窿——在金融机构那里做好人,在互金平台面前做坏人。

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被忽略了:高利率覆盖高坏账,必然造就老赖,还会将一些好人逼成老赖。

过去几年里,以现金贷业务为代表,在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商业模式之下,互金平台对坏账的容忍度很高。

如果实际年化利率达到了100%,你还会在乎10%、20%的坏账率吗?专业的风控还有那么重要吗?

而小额、分散的特征决定了平台将风控重心放在贷前而不是贷后,面对逾期没有动力做高成本的司法追索,更愿意低价打包卖出。

这意味着什么?好人为坏人买单,并且坏人往往无需承担任何代价。

于是出现了“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的惊人言论。

人性经不起考验,更何况这些资质更差的人,他们最有可能成为老赖。

高利率覆盖高坏账,践踏的是信用文化,破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根基,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新金融琅琊榜一直支持36%利率红线。这条红线,对借款人是约束,对互金平台也是约束。

金融是一种特殊的业务,必须被监管、被制衡。

3

说到这里,还需要警惕一种情形的出现。

对于某些平台来说,开口闭口打击逃废债,不排除是一种转移视线的做法,将原本自己该背的锅,扔到了老赖身上。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怪我,而是老赖太多、太坏,所以请投资人一起“共克时艰”。

打击逃废债可以,前提是你的借款人是真实的,不然成了贼喊捉贼。

其实,天底下真有那么多老赖吗?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截止8月14日,最高法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68万例。

笼统来看,可以得出的认知是,老赖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不到1%。

哪怕互金行业比例高一些,但是这个比例要有多高,高到可以轻易将互金平台置于死地?

再加上,这些老赖的债务,不可能集中在最近到期,理论上其冲击不会集中爆发。

至于老赖散播消息恶意攻击平台,试图借此搞垮平台而不用还钱,试问这些平台要有多不堪一击?

恶意逃废债问题值得关注,但是与之相比,平台自身的问题才是关键。

你们在老老实实做业务吗?你们真的做到合规了吗?哪怕不完全合规,做到专业、审慎了吗?

从来都是内因决定一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