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老话诚不欺我。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网贷亦是如此。

投资人想要赚钱,当然要靠选择优质平台,但也要考虑到网贷的发展阶段。

都说网贷进入下半场,行业逐步出清,市场回暖。笔者却认为,对于部分投资人,不要管网贷下半场平台怎样跑,你就是应该离场。

如果还要投网贷,需要考虑大中型平台了,小而美平台不要再投。

只有不到20%的平台能够活到备案完成时

投资P2P的人都知道,P2P现在是备案制。这个备案制又像极了牌照制,表面看起来是提交申请拿备案。实际上,能够通过备案的家数已经大致定了下来。

通过备案的家数,市场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200家,有人认为是300家。

我们就按照有300家P2P平台能够通过备案来进行估算吧。那市面上现在还有多少家平台呢?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行业还有1600余家正常运营的平台。

简单计算一下,从现在开始到备案完成,当前正常运营平台的存活率。

300/1600=18.75%

只有不到20%的平台可以活到备案完成时!

一些行业消息

备案三步骤,机构自查、自律检查和行政核查。机构自查已全面启动,多地有关部门开始接收平台的自查报告,超300家平台已经提交自查报告。

上周,有新闻报道称,首批P2P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信息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和百行征信系统。老赖的日子开始不好过。

行业数据略有回暖,第三方数据显示,P2P全行业9月成交量、待收金额、投资人数等数据下降趋势开始减缓。部分平台9月成交量环比上升,止住了6月至8月的颓势。

对于部分平台,熬过艰难时期,前面依然有曙光。毕竟,从监管最近的动作看来,是在一步步推进备案,净化行业。

可那又怎么样呢?绝大部分平台并不好过。有消息显示,部分地区在对已经提交自查报告的P2P平台进行劝退。P2P平台股权转让受限,平台控制人和高管甚至限制出境。之前部分的问题平台兑付方案,迟迟不能兑现,颇有画饼嫌疑和维稳嫌疑。

笔者猜想,如果现在给所有P2P平台的控制人一个选择:让你安全下车,你愿意放弃现在的平台吗?90%的控制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我愿意。可我现在骑虎难下啊!

雷潮使得行业元气大伤人气受损,数据表现不尽人意。平台本身运营费用高昂,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资产随时可能爆出问题等等。正是因为不好过,绝大部分平台最近几个月在亏本,有的为节省开支疯狂裁员,尤其是裁掉线下团队。

回暖只属于少数平台,看行业大势,忧明显多过喜。

如果还要坚守在网贷,投多少?

首先,还是开头的话,部分不能承受网贷风险的投资人,请及时离开,网贷不适合你。

在笔者刚刚接触网贷的时候,网贷都是“老司机”玩的,信用卡套现、抵押房产投资的都有。看起来跟激进,但他们都明白一个事实,网贷有风险而且不低。如果不是因为风险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带来这样高的收益呢?早期投资人对网贷风险高这件事情持承认态度,甚至知道自己投资的某些平台不安全,只想在平台倒闭之前撤出来。

不知何时起,P2P被塑造得过于安全,好像可以永远保本保息一样。随着P2P加大推广力度,越来越多投资风格小心翼翼的人接触和投资网贷。这部分投资人并不没有清楚了解网贷的风险,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平台雷掉本息无回的情况下,自己的生活怎么继续

不要光看广告和宣传,先想清楚意一件事情,网贷借款人本来的瑕疵,就决定了网贷资产不可能特别优质,再加上行业相对混乱,P2P平台控制人受到的约束太少,以至于道德风险偏高

不管P2P被包装得如何安全,本质上看都不是低风险产品。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这部分投资人建议尽早离开网贷,雷了你承受不起,没必要让自己投资以后提心吊胆,影响心情。

其次,all in网贷这种操作千万不要再做。我们无数次看到雷潮中,有投资人声泪俱下的表示,自己将全部身家投到了某个平台,然后平台雷了,自己变得一无所有。

上文已经说得很清楚,所有平台通过备案的概率不到20%,P2P本身的风险又不低,全部身家放在P2P更甚者放在某一家P2P平台,如果真雷了,本来是希望用投资来改善一下生活质量,结果变成了让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就不好了。

个人建议,网贷占所有理财资产的比重最多在30%-50%。

“头部平台”那么多,哪些才是真头部

在选平台之前,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网贷最终的备案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从深圳市之前冻结提交了自查报告的P2P平台股权的时间来看,冻结会到2019年6月底。乐观看来,全国备案完成的时间应该是2019年6月底到2019年年底之间。

也就是说,监管给了投资人大概1年的时间,正在车上想换车或者想下车的,抓紧时间啊!

现在,不少投资人都喜欢拿着108条对比平台的合规情况,然后来判定平台能够拿到备案。

这种方式过于简单,不具备实际意义。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家2016年7月成立的平台,按照108条对比,基本合规。但是,这家平台待收只有1000万元,并且股东为自然人。这家平台能通过备案吗?

笔者估计,难。更大概率是被劝主动清盘。如果待收小的平台能够拿到备案,那待收为零的平台岂不是最容易的了?没有业务,便不会有不合规业务,一切合规,就能喜提成功备案?

这就是“残酷”的备案,在通过家数既定的前提下,越大的平台越容易拿到备案。大平台拿到备案,那叫不浪费资源。

选平台的大逻辑也是如此,在平台基本满足108条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头部平台。实在被收益“诱惑”,也得选择大中型平台,小平台不要考虑。

何为头部,判断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从笔者投资的经验来看,看重这几方面。

待收金额

假如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雷潮中,第三方机构排名里的平台。有的两个月掉十几甚至几十亿的待收金额,有的基本可以保持稳定。高速发展时期,大家都相信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盘侠,投资风格更激进,行业震荡期,才会发现各家平台抵御极端环境的能力完全不一样。

经过雷潮洗礼的平台待收金额,代表的是广大投资人用脚投票的结果。从个人偏好来说,笔者更愿意待收在5亿元以上的平台。对平台自身,待收越大意味着盈利的可能越大,一家只有几千万或者小几亿的平台,营业收入很难覆盖掉一些固定成本,比如接银行存管。对监管机构而言,如果平台合规,待收金额越大的平台劝退的可能性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家平台现在自家官网披露待收较大,但是从未对接任何协会数据库,也没有对接任何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库 ,那么就得小心了,缺少外部验证的数据,可信度大打折扣。

股东背景

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民营系,不好意思,每个系别都有雷,让人觉得好尴尬。但是,还是需要看股东背景。

翻译一下就是,平台有背景强大的股东,可以拿到好资源,平台资源好活下来的概率大。万一平台雷了,背景强大的股东,能够拿来赔偿投资人的资产相对要多一些,股东也会有所顾虑,甩锅更难。

实际操作中,难点在于,怎么知道平台股东背景是不是真的强。这里有一些方案可供参考。比如,上市系中,平台整体在美股或者港股市场上市的背景较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甚至孙公司持股个位数股份叫背景偏弱。国资系平台中,平台的国资股东本来就有金融背景,并且至少是省属国资或者央企叫做强,县级国资直接看成民营系平台就可以了。

资产类型

消费金融、个人信贷、车贷、房抵、三农、融资租赁、企业信贷,还有部分小众资产,只有几家在做。现在主流的还是消费金融、个人信贷为主,部分车贷和三农平台也还行。企业信贷在雷潮中折损最为严重,留下的平台不多。房抵基本退出一线城市,在三线到十八线城市,仍有发展空间。汽车融资租赁有了更洋气的名字叫做以租代购。

资产类型就这些,除了消费金融和个人信贷即使名气小点的平台也可以考虑。其他资产类型的平台,建议只选成交量排TOP 10 甚至TOP 5 的平台,或者是股东背景特别强的平台,成交量较小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里面,需要关注平台是否盈利。网贷都已经发展11年了,早就过了跑马圈地的时期,现在都还不盈利,或者亏损收窄。在资本寒冬下,很难撑下去。不久的将来,一些长期亏损的平台可能会发出公告,表示平台运营成本过高,故决定清盘。投资人资金将分N期(N>12)进行偿还。明明投了一个12月标,结果被变成了36个月……投资节奏被打乱。

行业口碑

行业口碑是个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一些看似非常光鲜的平台,在网络下充斥着的负面信息需要格外注意。本次雷潮中, 一些粗略看起来很不错的平台,最后雷掉。回过头来看,那些问题,其实之前就已经爆出过,只是曝光消息被处理掉了,或者没有引起投资人重视。看看负面信息的内容,如果属于“硬伤”,即使平台其他表现再好也不要选择这样的平台。那么多平台可以备选,小心使得万年船,没必要耗在这一个平台上。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平台看起来很合规,可是实际控制人作风大胆,负面缠身,在业内口碑很不好。投不投?

笔者会选择不投。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平台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实际控制人是不是挖了坑在里面没有暴露出来。

五个关注点,如果满足了四个以上,剩下的弱项没有重大“硬伤”则是笔者心中的头部平台。

通过备案的逻辑难道不是这样吗?保证绝大多数头部平台拿到备案,然后在其他大中型平台中,选择业务合规、背景强劲的给予备案,只有极少数小平台能够拿到备案。如果投资的平台没有办法拿到备案,投资人退出往往充满困难。

写在最后的话

谈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笔者没有完全看衰网贷行业,但觉得网贷行业能够给予的想象力已经有限。

既然网贷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格局基本确定,能够留下来的就是小几百家平台。那么,为什么投资人要在行业逐渐趋暖的时候,又变得激进了呢。

现在行业趋暖,不代表一年后大家都能全身而退。

利益相关:曾经的从业者,现在的投资人。或许,这篇文章对于小平台并不友好。无奈,笔者眼中的行业就是如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