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新兴的消费金融市场上,教育分期既不是起步最早的、也不是体量最大的,但它绝对是最“显眼”的,从它出现到现在为止可谓是多次占据消费金融的头条热榜。

几日前,一名微博大V爆料一名大学生因在华尔街英语报课背上了网贷平台十几万元的“培训贷”,最终因该名学生无力承担巨额的还款而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发酵。时隔不久之后人民网(603000,股吧)转发了一篇名为《莫让“教育分期”贷款坑害学生》的报道,这可谓是鲜明的表达了态度。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官方表态了,在消费金融几年前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些主要面向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平台便已经受收到了监管。纷纷转型或者降低广告的力度。教育分期正式在这个时候发展壮大的。

教育分期的初衷或者产品理念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相比那些以消费类为主的3C分期、医美分期,教育分期这种个人发展投资型的分期产品显然更有价值。在BAT的金融业务中,百度金融(现称之为度小满金融)就是靠教育分期起步发家的。

在百度金融立项之后2014年百度的年会上,李彦宏立下flag:“要让每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在发展自己的道路上,不会因付不起学费而放弃梦想。”将金融的杠杆原理加到个人发展的教育产业上,可谓是完美。

带着这一美好的产品愿景,加之百度的品牌背书,百度教育分期产品可谓是势如破竹,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为市场上的龙头老大。之前的教育分期王者——贷贷熊更是被百度教育分期碾压到直接转型。但百度教育分期并没有因此实现“躺赚”的梦想。反而是引来了市场巨大的质疑和压力。

教育机构为学员办理贷款之后跑路、学员无法办理退课、负债性质无法改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教育分期这个风光的产品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至此百度金融就再没有将教育分期产品设定为自己未来的主要方向。

目前市场上的教育分期主要是面向大学生和初入职场人士的职业培训,因为它们具备是否接受培训的终极决定权,因此这部分人也成了这些培训机构主要的目标人群。在它的逻辑模型中首先是培训机构根据市场热度,设计一些有针对需求的职业培训课程,然后大学生或者职场人士接受培训邀约之后,便像培训机构支付学费。

而在这个支付环节,因为这部分目标人群要么是没有支付能力,要么是支付能力较差,而分期给它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大大降低了接受培训的门槛,整个闭环中,金融机构获取了金融的利息收益,培训机构扩大了人群规模,消费者也获得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支付方式。这正好印证了李彦宏最早的那就话。它几乎就是一个三赢的生意。

但现在看来在这个三赢生意背后有着巨大的黑洞。整体的合作关系在向前走的时候,金融机构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便降低了对培训机构的风控力度,甚至有些实力较差的金融机构几乎对培训机构没有风控,毕竟有市场才有活着的资本。

而培训机构在有了金融机构一次性的学费保证之后,把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类型,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来接受培训,只要这些人在签订培训合同的同时办理了分期产品。便可以牢牢的将学员绑定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之中。学员则是因为有了分期的支持,大大高估了自己未来的支付能力。这种新关系将原先机构与学员之间的双边关系转化为学员、培训机构、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三边关系。因为退课的复杂性,可以大大减少学员的退课率。所以培训机构在极力的推荐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学员三者之间构成的商业闭环,每个参与者都在尽可能的放大自己能力,给自己加“杠杆”。一旦当这个杠杆之中的某一角色无法承受时便会发生文章开头列出的事件。这三者都有可能成为事发的主体。

当然在这个黑洞中,教育分期的市场表现不如3C或者医美分期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产品既不是3C标准化产品。又不像医疗美容产品一样有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学员在办理分期和报名培训时有巨大的未知性。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服务内容一旦达不到学员预期,则更容易产生问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