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相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古典小说中,对人物相貌的刻画往往是衡量小说家写作功底的重要依据,小说中正面人物出场,多被描述为正直、忠厚之相;而反面人物出场,往往被描述为奸邪、残忍之相。戏曲剧作更是把相貌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直接把人物性格“脸谱化”,观众看到脸谱即知人物性格。相貌之于中国文化可见一斑。

相貌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是不无干系的。虽然古人屡屡训诫:“人不可貌相”,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人很容易被“貌相”,找工作投简历要贴照片、要有面试环节,“俊男”“靓女”占尽便宜,容易找到称心工作不说,就连薪酬都有可能更高一些(这一点在西方劳动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中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现在就连做媒介绍人都要首先把男女双方的照片拿给对方看。可见相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仅仅认为漂亮是赢得一切机会的敲门砖似乎显得太肤浅,其实很多时候人们还会从一个人的样貌判断其是否可信,甚至会因此决定能否把钱财托付给他。例如,很多银行在考虑是否向某家企业进行贷款时,不但要考察企业的运营情况,还会和企业家见面,以判断企业家是否可信。对于这些看似“不科学”的举动,古人也为其寻找了一些“理论依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就是“相由心生”,认为一个人的心境、性格往往会在其外貌上有所反应,从而观其眉目即可一探内心。这个朦胧的解释让那些令人惊讶的现象略显得符合情理。

互联网的兴起似乎让很多人摆脱了相貌的困扰。“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在《纽约客》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副漫画的标题后来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语,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在面对面交往中,你需要暴露很多个人信息,尤其是和相貌有关的信息,而互联网则完美地规避了这一问题,对于不想暴露的个人信息,互联网的另一端根本无从查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互联网的伟大作用并审视金融的业务开展模式。应该说,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例如,“信息”在现代金融中扮演着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毫不夸张地说,掌握了信息不啻于掌握了现代金融的精髓;而互联网对信息的态度则略显暧昧:一方面,互联网是迄今可见的最快捷、最具普及性的公用信息载体,另一方面,和面对面交流相比,很多独特的个人真实信息被隐藏在了互联网之外。于是,当互联网金融需要一些个人信息的时候(如互联网个人对个人(P2P)信贷),我们将看到这样一个悖论:从金融的角度,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个人信息,而互联网恰恰可以隐藏这些个人信息,例如:相貌。

来,让我们以P2P互联网信贷为例,做一个假想的实验,看看相貌这个个人信息会不会影响你的投资决策。假想你现在有一笔钱,想通过某个P2P互联网信贷平台把这笔钱贷出去。在图1中,有三个借款人,他们借钱的数额、用途、利率、期限都是一样的,其它你需要了解的个人基本信息也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借款者没有提供任何个人图片,后两个借款者分别提供了头像并如图所示。我们的问题是:你会把钱借给谁呢?或者换句话说,关于相貌的个人信息会影响你的借出决策吗?

在认真思考之前,请不要认为我们的问题毫无价值。因为有意思的是:在如今的美国金融市场上,恰好有这么一个P2P互联网信贷;更凑巧的是:很多资金持有者还真的把借款人的相貌作为借出决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话听上去有些离谱,投资者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怎么会和借款人的长相联系起来?投资者更愿意把钱借给什么样长相的人呢?

这个有趣的现象是来自莱斯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三位学者发现的。他们从学术的角度探究了由借款人的相貌所反映的借款人的可靠程度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经过一番严谨的调查和验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借款人看上去越老实,就越容易筹资成功;看上去更老实的借款人事实上也拥有更高的信用等级,他们的违约率也更低。这其实也正印证了我国由来已久的“相由心生”的说法。

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尖金融期刊《ReviewofFinancialStudies》上,题为“TrustandCredit:TheRoleofAppearanceinPeer-to-peerLending”。三位学者从美国的一家P2P在线借贷平台网站Prosper上得到从2006年5月到2008年1月的交易信息,和所有的P2P信贷平台相似,该网站撮合了一些有闲钱的人和一些急于用钱的人。用户若有贷款需求,可在网站上列出期望数额和可承受的最高利率。潜在借出方则为数额和利率展开竞价。

在Prosper网站上,不少借款人在罗列个人信息的时候,把自己的照片也放在了平台上,这让三位作者产生了本研究的动力。照片所反映的个人可信度毕竟是比较抽象的,为了量化这一抽象的指标,三位作者请到了25位工作人员对借款人上传的照片进行独立打分,最可信得5分,最不可信得1分,以此类推(这里,可信程度的定义是,仅通过照片来看,一个借款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如约还款的可能性)。对于每一张图片,取25个打分的平均值作为这张照片反映出的潜在借款人的可信程度。

得到这一重要指标后,作者从三个方面探讨可信程度对整个交易过程的影响。首先,是不是看上去越可信的人越容易获得贷款呢?答案是肯定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借款人看起来越可信,其借款成功率越高。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研究还发现,那些看上去更可信的借款者,其最终的成交利率也更低——这背后的经济逻辑有两点:一方面,那些本身很诚实的人设定的利率往往不会高的离谱,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定会还款,相反,只有那些一开始就没打算还款的人才会把利率定得很高,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从借出方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更愿意把钱借给那些看起来更可信的借款人,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对其订单竞标,因此其成交的利率会更低(研究数据期间内,Prosper网站是通过竞标来达成最终成交利率)。

其次,看起来诚实可靠的人是不是信用等级本身就高,而违约率也相对更低呢?作者将借款人的实际信用等级与可信程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术点讲,就是控制了房产、汽车等其它因素),那些看起来可信程度更高的借款者其实际信用等级更高。换句话说,用信用等级来判断一个人能否如约还款,和用相貌反映出的可信度来判断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也说明了文章通过照片判断的可信程度是合理的。三位作者还按可信程度把借款者分成了两组,精确计算了可信程度较高组借款者和较低组借款者按时还款率的差异,结果发现可信程度较高组借款人违约概率比较低组低8.5%,从而说明看上去相对老实的人违约可能性的确更小一些,此外,考虑到相貌是如此常见而易于观察,这说明相貌所包含的信息含量还是非常高的。

最后,就算以上两个结论都成立,但投资者在做决策时真的就会把借款人的可信程度作为一个考量因素吗?作者接下来的研究发现,借款人的可信程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该款项的预期回报率会增加167个基准点。此外,根据可信程度对资产的定价误差要小于根据信用等级定价的误差,因此投资者会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可信程度选择竞拍价格和贷款决策。

一张老实的脸比信用等级还有信息含量。怎么样?你是不是对这个结论有点震惊甚至怀疑?先别怀疑,作者还旁征博引了一些生物学原理来证明这些结论的科学性。事实上,生物学中还真有这样的研究,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样貌是这个人社会地位和名声的有效外在体现,而这种外在体现需要一定的资源(丰富的资金来源,高尚的生活习惯等)来维持,个人的信用等级和信用评分可以通过伪装来实现,但是一个人的样貌并不容易作假,从而以此为依据来评判个体的信用是可靠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个体样貌的可信程度同该个体的实际信用有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Cesarini等人2008年的研究发现信用本身是部分遗传的,一系列和信用有关的社会行为跟一种叫做催生素(oxytocin)的激素相关,这种激素是大脑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素和激素,Zak等人2007年的研究以及Kosfeld等人2005年的研究都发现如果向志愿者鼻腔注入催生素,那么志愿者就会表现得更加慷慨而且令人信任。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相貌观察是如何识别借款人可信任程度的呢?这和一种叫做催生素受体基因(OXTR)有关,通过简单地观察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如表情),投资者就可以感受别人的可信任度(当然,由于基因的差异,每个人感受的强度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由其生物学基础(基因,激素等)决定的,而这些生物因素也部分决定了一个人样貌上的特征,因此,样貌特征和信用水平并非独立,通过相貌特征来判断信用水平是有其合理的。

让我们把视角转到中国金融市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类似于Prosper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国内也出现了不少。在这些平台上,有闲钱并且想理财的投资者,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在这样的交易中,投资者可以获得比银行更高的利息收入,而对于借款人来说,除了过程快捷便利和可以获得较低的还款利率外,更主要的是不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查过程,不会遇到在银行申请贷款遭拒时的尴尬。然而,不难想象,这种低门槛的借款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平台中,只有获得潜在借款人更多的信息,才能在做决策时尽量避免把钱投给那些不靠谱的项目和不靠谱的个人,也同时保证真正诚实守信有需要资金的人能如期筹到款项。

换句话说,在P2P网络信贷中,网络是载体,信贷才是本质,因此P2P网络信贷中最核心的还是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降低投资的违约率,获取更安全的回报;对于借款人来说,更多的信息披露可以彰显自己的信用度,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然而如前所述,互联网对信息的态度是暧昧的,在快捷传递公共信息的同时,它又隐藏了很多私人信息,从而使得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被增强。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披露就成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所在。

上述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目前国内多数借贷平台要求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只有身份证、个人征信报告等硬信息材料,但是对一些“软信息”材料的鼓励不够。作为平台方,不妨鼓励借款申请人上传他们的照片,尤其是生活照(艺术照失真的可能性较大),并进行相关认证。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把由照片反映的一些信息融入到投资决策中去,把钱投给他们认为看上去更诚实可信的人,以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照片之类的软信息披露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者搜索成本,省时省力。而对真正可靠的潜在借款人来说,上传照片为他们争取了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其以更低利率借到款的可能性。当然,提供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对于平台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可以让投资者更愿意参与,也可以促使借款人也更愿意来平台借款,从而凝聚平台的“人气”,起到真正有价值的平台作用。

可能有些潜在的借款人会感到疑虑:如果我自身看上去不够诚信,但是又诚心借款,贴出照片岂不是起到相反的作用?事实上,这样的借款人也不用担心,三位作者的研究还指出,即使有些人照片看上去不够诚信,相对于那些没有贴出照片的人来说,其借款成功率几乎不受影响,但是其成交利率却明显更低,换句话说,贴个照片总比不贴照片更显得诚信。

事实上,无论是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财产证明,还是上传借款人的照片,都是为了使网络借贷市场更加的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越多的、越贴近事实真相的信息可以让投资者的决策更加偏向正确。

现在回到文章图1的几幅图,贴个照片比不贴照片要强,同样贴了照片,到底什么样的面孔更让人觉得可信呢?可信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不同的人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在金融市场中如何正确地通过相貌判断一个人的可信程度,也许是学者们研究的下一个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章 作者:未央研究--王正位 | 来源:未央网 |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金融 (iefinance) | 纸媒:《互联网金融观察》
转载必须注明以上信息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