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摘要 : 从这个角度上讲,商业银行的交易驱动型转型,实际上是主动迎合了储户在未来对投资理财和资产交易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优化现有的中国普通人群的资产结构:储蓄资产比例过高,而交易型金融资产比例太低,不利用促进社会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资金服务效率的提高。

存贷模式vs交易驱动模式

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大多是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存贷模式之上,部分股份制银行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易驱动模式特点,比如金融资产交易,理财、债券、基金、财富管理中心的业务培育等。这和中国银行业利率管制的市场资金环境存在一定环境,在稳定的利差模式下,基于大额揽存和集中放贷的存贷模式,成为了国内大多 数银行的选择。

存贷模式的特点是:有稳定的利差收入,储蓄资金充足且信贷项目资源丰富。从中国的居民投资和理财习惯而言,高储蓄率和低金融资产投资成为了商业银行运行存贷模式的最好市场背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间接融资体系吸纳了大部分的社会闲散资金,并通过银行自身的业务偏好进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产生结构上的 错位和扭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交易驱动模式则完全不同,它是以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作为银行运营的基础,并用居民投资的交易产品带动资金的沉淀,银行从中获取的主要是手续费,中间业务收入以及增值服务,并非是获取资金的风险对价收益。在国外,由于银行的专业性相对更强,银行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更细分的市场,交易驱动的模式也更常见。

例如,当时由华尔街老牌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牵头,包括库恩-勒布公司、纽约第一国民银行、花旗银行等组成的资本托拉斯曾试图垄断债券承销市场,将 其他小型投行从市场中排挤出去,但是这时候出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高盛公司和美林公司等大批交易驱动型的公司,他们率先引入债券交易机制,将大宗债券交易拆分,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这种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属性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中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稳定了交易驱动型银行的市场地位。

利率市场化与交易驱动型

正如前文所言,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零售业务的转型是一种应对策略,是从“量”的角度,也就是稳定存贷利差;而交易驱动的转型,则是从“质”的角度,也就是如何深化银行的服务链条,如何发挥银行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作用。

为什么交易驱动型的转型可以成为银行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方向呢?

1、利率市场化不仅提高了银行的付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余额宝、p2p、在线理财与投资等方式促进了全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对于银行而言,必须要学会去面对这种资金流动的渠道开始多元化的趋势。储户的资金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配置,依据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产品来进行资产的配置,而频繁的金融资产交易将 是中国居民投资理财的一种趋势。

2、中国财富人群增长速度明显,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成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趋势。《福布斯》中文版和宜信财富发布《2014中国大众 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2013年末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60万元人民币至6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197万人。

3、在目前的银行业市场环境下,存贷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相对比较单一,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收到的冲击将会更大。对于转型中的中小银行而言,除了做零售业务,在资产交易和理财等增值类产品方面进行更多的配套,是一种很好的稳定储户资金的方式,因为一定 程度上而言,银行的理财和其他增值产品可以为客户在本行的资金沉淀做出较大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上讲,商业银行的交易驱动型转型,实际上是主动迎合了储户在未来对投资理财和资产交易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优化现有的中国普通人群的资产结构:储蓄资产比例过高,而交易型金融资产比例太低,不利用促进社会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资金服务效率的提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