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7月8日举行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中,七大商业银行高管纵论传统银行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发展,大家对电子银行、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小微信贷、传统银行的创新与转型等提出了看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以电子银行为核心推进互联网金融实现“普惠金融”

邮储银行确立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

李国华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与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切合,为此邮储银行近年来一直在加速推进电子银行应用,极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目前邮储银行监理包括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电子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列银行业的第5位。

李国华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他认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就是以可负担的成本,及时有效的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现在金融服务更好的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一是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李国华认为,电子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战略要地,而互联网金融能较大程度上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发展电子银行是邮储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大潮,实现“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革新方向

易会满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和业态形式已日渐丰富,涌现出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产品。从互联网支付到“宝宝”理财,从非信贷融资的爆发式增长到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发行,中国银行业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

易会满认为,要围绕新技术,加快服务模式变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服务模式转型,是未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下一步的重点是以互联网思维改进服务模式,为传统银行服务融入创新开放的基因,进一步改造线上服务、优化线下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如何谋求互联网大潮下银行的转变?易会满提出三点:

一是要创新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是传统网上银行服务模式的丰富和升级,是对支付、交易、投资、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产品的互联网化创新和改造,它将为客户营造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圈,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心的操作和感官体验。商业银行需要花大气力打造有别于传统服务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需要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持续的变革,从而实现由“支付+信用”中介向“支付+信用+信息”中介的转变。

二是要重点打造移动金融服务。移动金融服务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和发展。从未来趋势看,移动金融服务很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革新方向和未来银行的主流服务模式。依托移动终端“时刻在手、永远在线、使用频繁”的独特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内容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服务,移动渠道将变身为银行连接客户最直接、最频繁的“触角”,移动金融服务有望成为效率最高、流程最顺畅、体验最好的银行服务方式。

三是要研究推进网点智能化服务。在物理网点为客户提供线下服务仍是银行的传统优势,与线上服务同等重要。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新技术的组合运用,在物理网点实现“客户自助+协同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将为增进客户体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连接和闭环运行提供渠道和支持,也将有效激发二者协同互动的潜能和效应,并为银行网点从“业务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奠定基础和条件。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以互联网的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

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正积极顺应银行网点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网点的升级改造,打造未来创新银行。

他认为,银行应全力推进网络金融,以互联网的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利用大数据、大开放、大合作方式,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互联网金融正在提高零售客户的议价能力

杨文升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技术三者共同造成银行金融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互联网金融,他认为,互联网技术正在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

杨文升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实际上颠覆了银行许多传统经营理念。过去,银行界崇奉“二八定律”(也称“马特莱法则”,即经营好20%的重点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编者注),因为银行的渠道资源和人力资源决定了它服务客户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再多地服务客户,它的边际收益是负的。而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现在所谈的“长尾效益”。过去说零售客户议价能力是弱的,大客户的议价能力是强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把零售业务集成,看看现在零售客户的议价能力弱吗?一点都不弱。过去还有理念认为,对大客户要实行个性化服务,小客户只能标准化,个性化你不过来,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小客户的个性化也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颠覆了过去很多的理念,这么多的变化叠加在一起,对银行来讲,挑战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出改变。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用互联网理念与技术改造小微信贷

洪崎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资管时代和互联网金融冲击是几个对商业银行发展转型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问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理念,它给中国的银行业在变革的过程提出了新的题目。

洪崎表示,虽然为此变革的路程中间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难度,但是互联网技术恰恰给为细分客户、细分市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工具,节约了成本,能够使贷款突破抵押,突破担保这种理念,使银行能够更好的服务实体。

洪崎认为,互联网技术理念很精准,把互联网电商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小微信贷对接以后,流程变得简单、明了、快捷,对比就会发现之前小微信贷的流程太长、太模式化,而这样的服务方式是无法真正地适应小微的信贷工厂。

招商银行监事长韩明智:金融生态的重塑过程将决定银行业的胜败

韩明智认为,在以往很长的时间内,商业银行牢牢站在金融生态的顶端,站在金融价值链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随着金融脱媒的持续深入,情况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集中体现在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上。与此同时,多种直接融资形式获得跨越式发展。除了资产,商业银行在负债端以及技术端也面临着全方位的“金融脱媒”的冲击,商业银行的客户、产品和渠道均在不同程度上被分流。

韩明智认为,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原来商业银行看不见、看不起的新型金融业态异军突起,现在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余额宝用户突破1亿人,资金规模5400多亿元,发展之迅猛超出想象,在金融生态大变革的当下,银行业如果不能及时应对,离客户、离市场将越来越远,愈发远离金融的舞台中心。韩明智强调,能否顺势而为,主动参与,并力争主导,这个金融生态的重塑过程将最终决定银行业的胜败。

如何金融生态的重塑过程里发力?韩明智认为,应以加快经营转型为动力,构建新型发展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信贷投放、高成本投入、低效益项下的外延粗放式经营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构建以内涵集约式新型发展模式,持续稳定提高股本回报和银行价值。

在公司金融领域,应根据自己的实践,目标客户差异性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聚焦在大中企业客群的银行,应加快构建跨界的综合经营体系,向其提供涵盖从资金到资本市场,从自营到同业市场,从境内到境外市场,从线上到线下市场的各种传统与新兴市场相结合的金融产品,构建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体系,实现融资向融质的转变。聚焦在小企业客群的银行,则应以深化小企业专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客户经营和信贷流程优化,实现经营导向向由单一经营向全面服务转化。

在零售服务领域,以小微领域、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为重点,积极发展养老金融、移动金融、社交网络金融等新兴业务,通过加快改革,强化内心,对客户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资产负债表服务,致力于形成包括客户、产品、渠道、队伍、成本体系化经营优势。

在经营市场和同业经营领域,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整合者,实现由贷款的提供者向融资的组织者转变,紧紧抓住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金交易、衍生品交易等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的巨大商机,推进前后台一体化经营和差异化考核,实现由配置性银行向交易性银行的转变。

中信银行党委委员朱加麟:加快网点转型发展网络银行

朱加麟表示,鲜明的创新文化和市场运行机制促使中信银行近年来在网络金融、出国金融、国际业务、汽车金融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有影响的创新。

如何在利率市场化条件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最优化?朱加麟认为,应明确并坚持价值银行导向的这一目标。为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从客户、产品、渠道、服务、管理等方面落实发展转型,具体包括优化前、中、后台协作机制,完善产品创新体系,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加快网点转型,发展网络银行渠道,推动业务协同和交叉销售,细化盈利分析,完善客户综合贡献评价,创新优化审批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预警和防范等一系列工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