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7月27日下午,由棕榈树联合米袋360和相关业内人士主办的第二届互联网金融精英沙龙活动在深圳举办,本次沙龙以P2P行业当下的热点话题“运营及风控”为分享主线,共持续4个多小时,活动演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主题:涉及平台运营、平台风控、网贷法律风险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及商业模式探讨。

其中在平台风控这个目前P2P全行业最为关心的环节,来自礼德财富的CEO洪凯彬先生主要针对P2P风控做了主题演讲。

关于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的风控对比

第一、在操作上,银行有一套精细的流程,而民间借贷可以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做了。

我认为银行做P2P未必靠谱。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不认为银行里面的人比做民间资金的人的能力强

银行的人跟做民间资金的人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在银行有一套非常精细的流程、制度。在银行里能做得成主要在于它的流程,每个人在里面发挥一个螺丝钉的作用就够了,几乎没有一个人去把每一个链条所有东西都做了,所有东西切分的很细。

而做民间借贷的,一个人可以把所有事情做起来。

第二、两者还贷的资金来源也不同。

为什么银行里面还会出各种各样大的案件和事情?最主要的是在银行里面放贷的那些人不是自己的钱。

做民间资金的人不管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其实他都是拿全部身家在做这事情。这直接决定了两者放贷的出发点和态度是不一样的,结果和所得到的收益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从银行的三大风险来看P2P的风险管理

第一、P2P除了信用风险,房贷、车贷等抵押类产品同样有很大的风险

我们做P2P比较常见的两种模式,一个是信用类模式,一个是抵押类模式。

现在大家讲P2P风险的时候,所有的基本点都集中在信用风险方面,之前我看到棕榈树做过的关于车贷和其他的一些很好的分享,大家也都集中在信用风险这一块,但目前P2P行业最主流的而且是整个市场上面做的最多的却是抵押类。

我个人以前是做信用的,说实话很鄙视做抵押,我觉得做抵押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就看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后来自己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里面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

1、房贷抵押的风险在哪里?

比如说房子,我们普遍认为房子是一个很安全的东西。我本身是潮汕人,大家知道在深圳做资金借贷的潮汕人很多,他们做风控很简单,就是有没有房子,有没有物业,有就做,没有就不做。但事实上房子也不一定安全。我有一个叔叔是工薪阶层,他拿自己的辛苦劳动买了房子,大概在07、08年的时候买的,没过多久就遇到所谓金融危机,那个时候深圳的均价从1.8万降到9000块钱,很多人出现断供。很简单的道理,我买了一个房子可能一百平,总共180万,首付50多万,还要还130多万,过了两个月突然发现这个房子只值90万,还要还银行100多万的本金,他会怎么想?结果肯定是房子给你银行拿去,我拿90万再去买套房子。这样房贷的抵押风险就是非常高的。

现在房子很麻烦,搞不好跟别人恶意签了一个很长的租约,万一又有产权不清晰的地方,所以做起来一样风险很高。

2、车贷抵押的风险在哪里?

二手车贷也有很多风险隐患,因为市场太激烈了,大家只能不押车,虽然我们在上面装一个GPS、两个GPS、三个GPS,后面我们去处理成本还是非常高的。我知道在其他城市已经出现一个情况,他们会找一个平台,在手续上面不完善,比如平台做的这个东西可能没有去车管所做登记的,他找真的车假的证跟你玩这个东西,你可能拿了很多假证在手上,但是车全部跑了。

我们以前做信用卡的时候,如果客户是用车来申请的,我们就会发现他各种造假手段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比如在福建地区他们最喜欢做的东西是什么呢?我去买一辆真实的车过到我名下,拿真的证申请信用卡,申请完以后把那个车卖给颜城,颜城也申请高额度的信用卡,然后再转给别人,这样,可能50万的车就可以办出500万的信用卡出来,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风险。

第二、信用类贷款风险较高,模式不易尝试

回过头来我们再讲信用类的,现在很多人在做一些信用类的,模式有好几种:一种是像宜信、冠群这样的模式,全部线下做;一种像人人贷可能成立两个不同的公司,一家做客户,一家做平台。

1、P2P小额信贷业务不能轻易去尝试,它的风险和难度超过了一般人所能驾驭的东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银行我们做这样一个小额信贷的时候,一个审批人员在低峰期的时候可以处理五六十个,高峰期的时候可以一千个。我们现在再看下我们所有的P2P平台,如果你们是做小额信贷的,你算一下一个小额审批人员一天能批多少笔,银行跟P2P小额信贷,大家的成本完全不一样的。

2、为什么银行可以做小额信贷呢?

我的审批人员拿到任何一个申请的时候系统自动帮他带出无数个提示信息,包括他有没有风险,过往有没有申请过,手机号码有没有可能跟另外一个客户是重复的,银行会做出几张评分卡,所有的客户表格一丢到系统里说立刻得出评分说这个客户在一到二十组里是哪一组,代表不同的违约率,在一组违约率是最低的,到十九、二十的时候违约率可能是7%、8%这样。这个客户一旦用信用卡了,会有信用评分,对他的每一笔刷卡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据此给出额度,告诉审批人员说一千个申请里有一百个是有风险的需要打电话确认,另外九百个是不需要确认的。

3、如果P2P平台来做这样的东西需要有多大的团队支持呢?如果P2P没有这样的东西,纯粹靠人力来硬做可不可以?

也可以,但是会很困难,除非在短时间内把你的规模做的非常大,不然你会面临几个问题:一个是人力成本非常非常高,因为做小额信贷的一个业务员一个月平均下来做二三十万,你需要很多业务员才撑得起业务的规模,所以这个里面的门槛其实会非常高。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从这里走出来,走的时候非常非常艰难,在你没有很大资金支持的时候想要把这个盘子做大其实非常非常困难,你只要稍微放的大一点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第三、规模扩张潜在的操作风险较大

P2P除了最主要的两个风险,即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外,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操作的风险,风险隐患也很大。

1、为什么会发生操作风险?

这个可以拿银行来举例,比如最近某总部在深圳的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在重庆出现了一笔十几二十亿的坏账,出现的原因是行长跟公司联合起来伪造了一些东西,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案子,造成很多损失。在银行里面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因为银行规模做的非常大了,人员操作风险会成为主要风险。还有一个是银行因为它做的规模太大以后有些形式化的东西。举个例子,所有市面上大家看到的银行做的个人贷款里面资料伪造的情况、虚假的情况可能超过30%以上,这个数据不夸张。再举个例子,所有银行所有专项款资金用途90%都是假的。还有像某银行做了旅游贷,基本上也都是被人套钱,很少有人旅游从他那里借钱。这里面存在的操作风险是非常高的。

另外银行飞单情况也非常常见,而且现在变成大家都接受的常态化的东西。一旦飞单这种东西飞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就变成比较大的风险。

2、为什么P2P规模扩张后会出现操作风险?

像我们P2P现在做小额信贷的过程里,我们的业务员只要业务量大到一定程度你就很难管控,你没办法像银行一样提供很优厚的待遇给他,没有很好的归属感,所以肯定会产生短期的利益。操作风险的问题对于十几二十个人的团队不会太大,但是有上千号人的平台问题会非常严重,大家在快速发展以后,下一阶段就一定要去关注这个风险。

第四、资金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最后讲到流动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大家可能会觉得流动性风险不是只有银行才有吗?

1、银行为什么会有流动性风险?

确实银行有比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银行拿着活期的钱放给人家二三十年的房贷业务,有错配的问题,流动性风险比较高。

但银行有两个东西决定它还是能够控制风险,这两大法宝是我们一般没有的:

一是它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大家知道这个银行坏账率很高也不会出现挤兑的情况。1992年、1993年的时候国内四大银行从实质角度看都已经破产了,资不抵债了,后面搞了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资产一剥离,四大银行立刻原地满血复活。一般的平台不可能有这种待遇的。

二是银行拥有国家唯一允许的资金池,它是靠资金池不停的转动。

2、P2P为什么会有流动性风险?

刚刚讲了资金池是唯有银行可以拥有的特权,国家监管部门不允许银行之外的任何机构构筑资金池,但其实很多P2P平台依然存在资金池的违规做法。

如果在合法的情况下我们有资金池,对于平台来说在征信方面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个平台是做拆标或房产抵押作为主要业务标的,那他就会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流动性的风险,拆标应该不用多讲了,一拆标后面资金跟不上肯定会出现流动性的风险。

3、为什么P2P做房产抵押的也会出现这个风险?

就像我刚刚讲的房产的价格过去十年是在增长的,所以在过去的十年你做房产都非常安全,但是从最近我们可以看到房产价格是在往下走的,而且这次微调还没人知道它会回调到什么样的程度,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城市,这种风险确实是会很高的。

4、如果P2P平台上的标的是做房贷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承诺投资人是七天或者多少天,我反正会准时兑付给你,但是我们知道处理一套抵押的房子时间在三六个月是比较乐观的,有时候需要一年多才处理掉,如果处理不掉没办法兑付承诺的时候,基本上平台就只有宣告倒闭了。这种平台的倒闭不是因为你手上没有掌握资产,也不是没有足够的资产兑付给投资人,而是没有足够的现金给你的投资人。

结论:过往我们比较忽略人员操作风险,忽略流动性的风险,我们把焦点都放在一个信用风险上面,都在想着说如何控制好我的审批流程、税收流程,但是我觉得如果说我们想要做一个能运营很长久的P2P平台,我们一定要有全面风险的意识。我们公司里面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方的风险都是我们要去关注到的。

从风险角度看P2P未来发展

第一、从风险的角度来看P2P未来发展的话,我并不觉得很乐观,我本身是做风险管理的。如果在目前这种刚性兑付没有打破的情况之下,可能未来绝大部分的P2P都很难做的很久。

1、一个合规的平台,你本身是不能有资金池的,每一笔债权必须是一一对应的,没有风险缓冲。

因为每到每个时间点你要兑付给投资人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你定下来是一个月的标或六个月的标,你到时间就要兑付给投资人这个钱,但是我们借出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能不能在那个时间点收回来,在那个时间点你是否又有这样的资金流动,从长远来看这些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的。

一个合规的平台,你本身是不能有资金池的,每一笔债权必须是一一对应的,没有风险缓冲的话,比如说10%、20%的坏账风险你可能在短时间内违约,可能平台就活不下去。因为我们是只能做一对一的,没有资金池的时候就很难做风险的缓冲,做这个东西就非常非常危险。

2、P2P的整体客群情况还没有像证券行业成熟,没到那个能自我判断风险的阶段,现阶段没有本息保障,他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尤其是中国人就是这样的特性,你一定要告诉我保本保息,不一定明着表示,暗示我保本保息也是可以的,否则我肯定不会投。中国人不认可这样一种没有本息保障的投资理财模式,因为大部分的投资人刚刚有投资理财的意识,他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他还没有到那种说我自己可以来判断风险的程度。P2P的整体客群情况还没有到那个能自我判断风险的阶段,要到那个阶段乐观一点估计也得要三五年的时间,到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非常有弹性的东西。

第二、未来大量的P2P平台是可以共存的,存在很多夹层的市场机会

假设说我们有大量的P2P平台是可以共存,这一点我是认可的。

1、中国信息不对称,各自获取借款客户需要的成本不同,你可以在线上做很大的资金入口,但是永远没有办法做一个很大的借款人入口。

我最近接触的风投很多,他们老问我这个行业会不会以后只剩一两家平台,这肯定不会。P2P只剩一两家的话,回头看中国现在应该只剩下第一银行,那家银行就是工商银行,除了工商银行还有四家国有银行,几十家股份制银行,几百家的城市商业银行,还有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我们还有八千多家小贷公司,那么多家担保公司,还可以养活这么多人。

主要原因就因为中国信息不对称这一点非常明显,你可以在线上做很大的资金入口,但是永远没有办法做一个很大的借款人入口,因为信息不对称。我在这个地方可能做这个东西很顺手,换一个地方可能完全不可行,而且获取借款客户需要比较高的成本。这两者之间是不匹配的。

2、P2P的多层级利率决定了里面存在很多夹层市场

正是因为中国的这种特色的情况加上我们P2P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利率是多层级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国有的公司或大型公司,你去银行拿到资金成本大概在6%左右,可以上下浮动一点,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中小型的企业可能得通过担保公司或小额公司帮你征信,这个风险可能是14%、15%,差一点的话跑到P2P平台上借,成本就比较高了。

再夸张一点,跑去借民间的资金成本,人家收你两分半那是很好的关系,收三分的是一般的朋友,三分半的人家小赚你了一样。利率有不同的等级,所以里面存在很多夹层的市场,我们要抓住里面同等级的市场机会,因为你不可能跑去跟银行竞争。我们可以做的东西是在里面找到一些夹层的机会。

第三、随着我们这种P2P平台、小贷公司做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后这个行业也可能存在垃圾债的交易市场。

垃圾债本来指的是信用级别比较低的企业发行的一些债券,但是我们做的小微企业这种信用的、或者不靠谱的抵押这样一种东西的债权抵扣也可以打造成垃圾债,这个里面如果说我们在不同平台之间能打通,大家对这个东西能形成一个稍微标准化的认识或者判断的话,其实可能有很大的交易市场。

因为我们做的这一些小额信贷的东西利润空间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月息在2.5分到3分,而且是等额本息的,借12期,到11个月的时候可能只剩一点点钱,交的成本还是按照总额来算。之前跟很多担保公司、小额公司的老总讲的时候他们都不可理解,他们觉得资金成本这么高为什么有人去借,但这非常正常。

最后,从目前角度来看P2P的风险其实是非常非常高的,从其他几个政策风险来看很少有平台做三年以上的,因为做三年的话中间任何一个喷嚏可能平台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要运营好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足够完整的团队,不一定很多人,但一定要很完善,在前期不能忽略掉这些相关风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