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仅给很多投资者普及了货币基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初步满足很多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更似乎让很多投资者在一夜间觉醒,对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咬牙切齿,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遭受银行的无情盘剥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服务,更对互联网金融抱有无限的期望和遐想,希望互联网金融可以迅速屌丝逆袭,来挑战银行的金融地位!

可是谢平教授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互联网金融远没有发展成型,乐观估计至少还需20年。”似乎给很多人泼了冷水,更有甚者乃至口诛笔伐:“苹果公司小米模式都能在短时间内掀翻诺基亚,微信更让中国移动十面楚歌……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乐观估计还需要20年的时间,请用互联网的速度来思考变革,2年还差不多!”

孰对孰错,我们都需要等待明天才能证明。

今天笔者从互联网金融和中国股市的关系来和大家一起浅析一下:如果牛市来了,将会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熊市中的野蛮生长

互联网金融的成长伴随着中国股市的熊市!

P2P最早于2007年传入中国,直到2012年才引起关注,因为经过5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因为在这一年,P2P开始爆发了很多恶性事件比如“优易网”的跑路事件涉及金额高达2000多万;众筹融资模式也在2011年开始传入国内,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成立;而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推出,在当时正值“钱荒”,余额宝推出不足半个月,上证指数再次无情的击穿2000点,最低探底到1849点!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三种主要模式:宝宝类产品、P2P和众筹集中推出时间在2011年至2013年,同期中国股市从2011年初的3000点左右一路下跌至2013年底的1849点,至今还在2000点左右徘徊!

7年的中国熊市,不仅让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以至于“珍爱生命,请远离毒品、国足和中国股市”在投资者中流传甚广,更为重要的是,7年的熊市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预期!

最近几年,基金公司曾经发行一些固定收益类的债券基金及定期开放基金,在当时的预期收益也就在年化5-8%左右的区间,这样一个收益率仅仅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而已却让很多投资者踊跃认购了,甚至有一些债券基金在一日内售罄重现了2007年大牛市才有的比率配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在股市的熊市中,对大部分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参考的投资基准收益就是一年期的定期存款,这几年来一年期定期存款一直在3%左右,只要能超越3%左右的投资回报,就足以吸引很多投资者的眼球了,其实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在营销债券基金的时候也是这样向客户推荐的:存银行一年3%的收益,不如直接买债券基金!

所以,当余额宝推出的时候将近5%左右的投资收益自然让很多投资者眼睛一亮,趋之若鹜万人空巷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于P2P等而言,年化超过10%收益的产品比比皆是,在银行这类产品都是有比较高的金额起点要求的,至少要100万,而于P2P而言,几乎没有任何起点限制,当然引得很多投资者怦然心动而愿意冒风险勇于一试了!

这几年中国股市不好,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降低,互联网金融就在熊市中野蛮生长起来;而如果牛市来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也会随之改变,那么互联网金融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呢?

牛市中长不大的宝宝类产品

在熊市中,追求本金的安全是投资最重要的底线,股神巴菲特总是告诫投资者“不要亏钱不要亏钱不要亏钱”,余额宝等货币类基金自然是投资者在熊市中最好的投资选择之一,更何况余额宝在2013年6月份推出之后,收益曾经将近7%,已经超越很多债券类基金了!

而随着央行近期通过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及定向降准等措施维护银行间宽裕的流动性,宝宝类的产品收益率下降乃大势所趋,宝宝类产品的高收益是不可持续的,近期余额宝的收益都快接近4%了!

牛市中,流动性会相对宽松,宝宝类的产品收益率自然不高,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会水涨船高,那个时候,宝宝类那点可怜的收益就几乎引不起投资者的兴趣了!举个例子:在2006-2007年,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00%,而在2007年,上证指数最高涨幅更高达130%左右,在这两年的牛市中,有很多个股的收益都翻了好几倍,很多基金的收益都在100%以上,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预期自然随着牛市大大提高了,而对于收益率才个位数的货币基金而言,几乎很难再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货币基金在06-07年的牛市中,在基金整体市场份额中占比一直低于20%,但在2005年的熊市中其占比一度曾高达50%,而在从2011年至今的熊市中,货币基金的占比一直在不断的提升!

据相关数据统计,货币基金的规模和收益和股市呈负相关,如果当牛市来的时候,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不断下降规模缩水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那个时候,宝宝类的产品将接受投资者的再选择和市场的再次洗礼!

牛市中P2P的期限错配游戏能否继续

为什么P2P很多产品的收益率能轻轻松松超越10%甚至达到更高的收益率呢?

其实P2P主要通过拆标或期限错配将资金汇集成大池子,然后再去投资项目。P2P行业的火红繁荣可以吸引投资者投资,将风险暂时掩盖,可是,如果在牛市中,投资者被股市吸引过去,而P2P平台无法获得投资者青睐的时候,P2P平台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会在一夜间放大!

我们先来看看P2P资金池具体如何操作的?

一种是发标先将资金吸进来成为大的资金池,然后再去分别投资不同的项目;另一种是期限错配的做法,比如将长标拆成短标滚动融资,“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其本质上也是资金池的做法。

在P2P行业,拆标分为两种,一种是拆金额,通常是将大额标拆成小额标,如1000万元的标拆成十个100万元的来降低投资起点金额吸引投资者投资。

而另一种就是期限错配,比如一年期的标,拆成12个一个月的期标发出去。这种期限错配,只要有其中一期发不出去,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信用风险出现!

期限错配在前几年也在银行大行其道,就是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

在熊市中,银行也曾经通过这种期限错配的方法和基金公司等合作发行了很多短期的理财产品,不仅吸引投资者投资而且还为银行带来不错的中收,举个例子:比如银行募集了1亿的资金,和基金公司签订协议,1亿的资金放在基金公司封闭一年时间,主要做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比如债券等,然后,在银行端,把这一年的期限拆为12个月或者每季度发行的产品,比如1亿的资金投资债券一年收益可以达到6%,而拆成12个月的产品,即客户在银行端买的产品是3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比如是5%,30天5%的理财产品收益还是很吸引投资者的,这样中间就有1%的差价,扣除掉一些费用后,银行就可以创造利润了。银行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每个月都能顺利募集1亿的资金,1月份募集了1亿,1月30日偿还,那么银行可能在1月29日就开始募集第二期的产品,正好1月30日到期的时候,新募集的资金正好可以偿还把第一期的资金!

这种期限错配的产品其实是在打时间差,因为我们都知道于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品种而言,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比如十年期的国债收益一般都比五年期的国债高。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把长端的产品拆成短期的产品来销售,收益自然不错,别小看只有1%的差价,当金额足够大的时候,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更何况银行投资的还只是收益风险相对比较低评级比较高的债券品种,如果投资一些低等级的债券或信托类的产品,一年的收益率达到10%以上的比比皆是,那么中间的差价就更高了!

这种期限错配的游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现金流,如果某一期的资金无法顺利募集,那么就无法借新还旧,从而导致违约等信用风险出现。去年6月底的“钱荒”几乎要把某些银行逼上了这条绝路最后因为有国家信用的担保支持方得以化解!

可是,于P2P的行业而言,只能自担风险了!

在牛市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会因为牛市而水涨船高,那么这种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那么P2P的资金链就面临着断裂的危险,到那个时候,P2P行业的洗牌和跑路的事件也许要比今天更多更频繁!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于很多普通的投资者而言,的确满足了他们一部分初级的金融服务需求,可是互联网金融只是运用了互联网精神或思维的金融,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而不是最大化利润,这和互联网是有很大本质的区别的!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以他四十年金融从业的敬畏之心提出忠告,“搞互联网金融,既要懂互联网,更要懂金融。对金融长存敬畏之心!”

互联网金融野蛮成长于中国的熊市,大部分的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高;而如果牛市来临,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预期会随之升高,股市将再次成为投资者的首选,那么宝宝类的产品收益率和规模也许都将大幅缩水,P2P的期限错配游戏将难以为续。那个时候,互联网金融才面临着第一次真正的考验和洗礼,当然也只有真正经历过牛熊市洗礼的互联网金融才能够更加茁壮和健康的成长!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