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除了大屏的iPhone手机和不温不火的AppleWatch,库克给业界带来的唯一“神器”ApplePay(以下简称苹果支付)还有一点惊艳之处——它至少预示着苹果手机有可能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方兴未艾的移动在线支付市场。果真如此吗?

人们不妨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一旦某一天苹果支付遭遇支付宝时,会发生什么状况?

正如库克在发布会上对于已经流行了50年的信用卡的嘲讽一样,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消灭的不仅是现金交易,更主要的是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与各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不同的是,不同银行的信用卡可以在一个共同的交易系统里使用,几乎没有任何体验上的太大差别,可是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在线支付工具无不具有着一一对应的鲜明的应用场景:就像用户在eBay上交易必须使用Paypal一样,中国的用户在淘宝上购物不可能会使用微信支付,喜欢用嘀嘀打车的乘客也不会使用支付宝,那么,什么样的用户会喜欢用苹果支付呢?

可以想像的是,目前苹果全球范围用使用iTunes账号的用户已经接近8亿个,这些用户以前使用信用卡来支付歌曲下载这样的付费业务,将来都会成为苹果支付的用户;与之相比,支付宝用户数超过了3亿(相当于Paypal用户数的一倍还要多),其中在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数接近2亿;而2014年第二季度高达4.38亿微信用户中,其中滴滴打车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就超过了4000万,估计微信支付用户数量接近亿人应该不在话下。

正是依托于不同的商业应用场景,这些不同商家的在线支付工具才能如鱼得水,各展所长。就像支付宝活跃在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微信支付除了对应滴滴打车这样的“硬需求”外,像微信红包更是针对微信用户的特点而设计,与其说是一种商业支付,还不如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互和再巩固,这也是几年前谷歌钱包(GoogleWallet)为什么会沉沙折戟的原因所在——一种技术工具必须与某种应用场景实现对接。

当用户在淘宝上畅意购物时,苹果支付和iPhone上的“支付宝”APP一样,都只是一种APP应用而已,其优势不在于强推(Push),而在于用户的自愿选择(Pull),此时只有支付宝才能和淘宝服务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不管苹果支付是何等安全方便,如何“无缝”应用和拥有何等强大的“生态系统”,都只能成为无所依傍的“虎落平原”。

除了应用场景的重要性之外,国情之别不能不察。在政策合规方面,3年前涉险过关的支付宝至今在新业务开展依旧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各大银行的责难,只能在移动支付领域加快布局,更遑论苹果手机这样顶着留有“安全后门”罪名的国外厂商了,一旦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之名发难,苹果支付恐怕也只能像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跨国巨头一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6亿多中国网民兴望洋之叹了。

最后,必须指出,在苹果支付最为得意的诸如“NFC天线、TouchID、Passbook”这些“安全元素(SecureElement)”之外,库克可能急于画这张大饼,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但并非用户的唯一考量因素,就像信用卡支付同样面临盗刷但并没有影响到普通用户的使用热情一样,我们不怀疑苹果支付在技术能力上有其独特过人之处,但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市场上流行的支付工具在安全性技术方面已经具有足够的技术保障能力(包括像安全插件和动态密码之类的运用),在这一意义上而言,技术不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恰恰是对于用户需求满足的能力占据了上风。

就苹果支付而言,库克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很大程度上,苹果支付就像iPhone6手机中众多的APP应用一样,只是用户的众多选项之一而已,它能否成为库克期待的必杀“神器”,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苹果支付一旦在中国市场上遭遇支付宝,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难以果腹充饥的墙上画饼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