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5年1月8日,北京首家关注民生、服务小微企业,实现投资人资产高效配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点滴身边”上线。1月12日,点滴成就梦想”揭牌暨媒体发布会,在北京奥体中心宏绣会馆隆重举行。

以下为和讯*财经中国会秘书长李犁先生讲话:

李犁:其实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个点滴的会,也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同时也感谢宋旭岚老师的邀请。我今天这个题目,大家注意了,是金融与互联网相向而行,副标题是银行是即将灭绝的恐龙吗?大家听这个题目,以为我是不是来砸场子的,过分的强调互联网金融。其实不是,最近以来互联网金融的颠覆甚嚣尘上,但是似乎互联网金融的人事可能有点过分自信了,其实我是这个意思,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实际上是颠覆+继承的关系,我们太过分强调颠覆的意义可能不是太合适,我是想说这一条。所以我今天来也更多想提一提问题,我想互联网金融的人士对传统金融的经验可能有必要做一些梳理、总结,甚至借鉴。特别是其实互联网金融的人有一些思维上的盲点,我们自己还没注意到,所以我给大家提一点建议,然后提几个问题,我是这个意思。宋老师其实在讲话之前说今天是一个媒体会,最好不要说很尖锐的语言,其实我已经注意到了,所以我今天已经很收着了,虽然不符合我个人的风格。

首先我是想说,刚才主持人说的那句话是非常对的,传统金融,特别是银行、券商,这两个领域,其实这几年,向互联网,或者说触网的速度,向互联网靠拢的速度加快了。其实要说到中国,我们已经向互联网这边已经行走15年了,就是传统金融,最早大家也知道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的时间,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1998年,所以算起来到今年开始已经走了15年了,确实前一段时间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刺激,所谓的传统金融在没有互联网的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的速度是慢,但是这两三年确实是加快了很多。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另外,我想引用几个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是这样,和讯网从2006年到今年每年出一个电子银行的测评报告,是讲传统金融是如何向互联网靠拢的。由于它是周末17日才正式发布,不能事先披露那些内容,所以我今天引用的数字实际上是去年年初,说的2014年以前的一些数据,所以非常抱歉。这样说,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的增长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个人网银,网银是有特殊含义的,就是招商银行的网银,利用互联网来支持传统金融业务的平台,整体上来说就是连续三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用户的增长速度特别快,大约是36%,2012年企业网银速度也提高了,其实企业网银的比例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是53.2%,也就是说一半多的企业都在用网银,而且2012年的增长速度是9个百分点,就是将近10%的增长速度。所以大家看看我们以为传统金融有很多傲慢的地方,大家仔细看这个数字,他也有危机感,所以他也是很快的,我们不能说传统金融的人就没有危机感,所以我是希望大家有些是看看数字,可能是更明白一些。

再一点,我特别想提到银行是恐龙这一说,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误解,因为我们说到恐龙之说的时候,主要还是指的欧洲,欧洲是由寡头垄断的格局。但是在美国,你看看上市银行的数字里面80%甚至都是中小银行的,而中小银行其实做过中小企业融资和给个人提供的服务是非常普遍的,非常普及的。所以我们并不能把世界的格局就变成一句话就给否定了,说银行就是恐龙,这个好像不太合适。所以这一点我们可能再纠正一下,因为始终没有人站出来说这句话,所以我今天憋到这个时候还要说这句话,也希望大家谅解。

咱们举一个欧洲的案例,讲一下德国,德国大家知道2000年的时候上市了一家网络银行,这家银行其实是从一个中型银行分离出来的,或者叫裂变出来的。这家银行其实在8个领域里面做过全面的创新,这就是到我们传统银行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做创新的尝试,只不过他做的8个领域里面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它的资本金受到了比较大的侵蚀,特别是它做地产金融那一部分,他做了8项金融,但是营收来自主要三个领域,都有大起大落的特点,所以充足率也是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把他的重点从8个创新领域收缩收缩,收缩到网上金融这一块,因为大家知道其实他上市2000年,它的主体业务不仅仅是网上的所谓证券交易,也有网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所以这一块它还是稳定下来了,而且是加速发展的。到目前来看,成了支撑德国商业银行的一个主体业务。当然从并表上来说,整个营业收入占整个德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了。

但是咱们细致地看一下,峥峥向上的业务里面,其实是做的两个部分,一个是线上理财的部分,刚才谢总讲了他的未来构想,他讲了全国或者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的管理中心,而德国商业银行走的也是这条路,他虽然用网上部分代替了很多网点,实体网点确实是很少,主要是节省成本。但是他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他增加了很多理财顾问,这是它的核心点,虽然你看它在硬成本上似乎降低了,反正租房子的费用、盖房子的费用是省了,但是人才那部分反而增加了,所以他是有他的业务点是可以继承和借鉴的,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再一个方面就是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下面我可能这一点还要再提,这一点我先暂时放到下面,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放到下面去说。

再罗嗦几句中国传统金融的情况。首先来讲,我们这15年的过程中,应该说中国传统金融业的触网速度不仅增加了,而且它进入一个全面的经济化管理的时代。传统金融的经济化管理时代其中最明显的和最突出的就是电子银行有了连续五年的增长,在这个方面他其实是坚持不懈努力的,我这里面有些数字,虽然我们和讯网的数据不能发布,但是安证中心数据已经出来了,中国电子银行的业务连续五年呈增长的趋势,而且个人银行的用户比例是43%,差不多是一年了,也就是换句话说差不多一半那些开户的也已经介入到电子银行了,他们搞电子也是有相当的基础。而且从整体情况来看,用户占电子银行的比例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有这么几项,综合理财、股票投资,这些所谓的专项的客户,现在也得到了传统银行的尤其的重视,所以对他们的投入或者是叫资源的投入、管理的维护,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投资。所以虽然大家也都知道互联网金融这几年抢走了很多很多客户,但是传统金融也正在亦步亦趋或者稳扎稳打留住这些客户。

当然我们说到手机银行的时候,是不是以为手机银行都是被我们互联网占据了,或者是大家都喜欢玩支付宝的人,以为大家是不是也在手机上玩传统银行业务?其实数字点不是这个,其实从发表的数字情况来看,现在到2014年,咱们就说往前一年度看,用传统银行的业务在手机上操作的人,特别是支付业务这一块,叫远程支付,也达到了37.8%,差不多也是40%左右的比例,所以这一块其实也不低了。当然我们说这些数字并不是说传统金融就好的不得了,也有它的问题。譬如说其实现在八成的客户仍然认为互联网系的金融支付服务好一些,相反来说对于传统银行系的那些支付功能,他们还是评价差一些。但是我是说规模,我是强调这个规模,其实也是不低了。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问题,就是说传统金融怎么改善它那些缺点?其实它的步伐会挥更快,质量会提高得更扎实,不用说传统资本量,大家想一想每年VC有多少钱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传统资本有多少量可以砸过来,这个不用脑子算,用脚指头算就够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否定传统金融对于互联网这方面的一些努力。当然现在制约我们网银发展的或者说传统金融互联网触网的主要因素也有一些,当然有些东西是监管跟制度造成的,你譬如说CA证书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的传统金融里面只有对银行有CA认证,对于个人用户是没有CA认证的,这主要是监管态度转变,这个有多难呢?就是一个红头文件,当然这里头要有一些说服政府做一些让步的过程,但是你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障碍吗?不是。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客户体验的问题,关于智能终端的问题,关于这些技术领域的事情,更不在话下,这个我不用多说了。

再一个是关于目前服务成本的问题,一会儿我下面会再提到。所以我可以讲这么一条,虽然从理论上来讲,互联网金融的速度很快,但是从这些实际的数字来讲,我们的传统金融触网的速度更快,不管是从绝对量上和速度上,实际上是更快的。所以我今天讲一个意思,我想跟谢总这些年轻人,和他们这些新锐的企业家们来讲,我们且不可大意,也不能过分自信,我们很多东西要借鉴跟继承那些传统经营的东西,我们不要老去提颠覆,我们是不是有时候也可以提提继承?是吧?

再一个,我也讲讲互联网的缺陷。互联网这个缺陷,我说其实也是很直接的,其实是在隔山打牛,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当然不提互联网技术领先的领域,我想提一点,大家知道互联网刚开始靠拢的时候主要是先走哪一步?主要是通过电商,电商其实刚开始所宣扬的优越性的时候,其中一条是讲它的交易数据的全面跟大量,但是我问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你觉得所谓的小额频发的交易数据,这属于信用的哪一种?是不是概括了金融性的所有方面?当然我也承认说现在讲这个资产状况跟我们现在讲核实投资人制度的时候,对于定义资产过于狭隘,因为我们讲资产通常是说年收入多少,你既有的资产,不管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有多少,不像王总说的时候,还有一个人脉资产,可能我们顶多再把人脉资产的自变量或者一个因素考虑上,我们仍然还是要有一个静态的,或者说相对稳定,一个静态指标,在衡量这个人的金融状况,我们不能仅仅靠那些交易数据,这是很简单的,我想用脚指头想就行了,不用脑子想。所以我不觉得大家有一些交易的小额频发的交易数据就觉得我们掌握了信用技术的核心,好像似乎还是不能这么说。当然我们下面有很多互联网人士说,我们的征信模型跟风控模型有很多类似的方面呀,没错,但是还有一条你忘了,金融敞口不一样,你在互联网上的小型交易,那都是多频的小额的,你再做大生意试试,你那个风险投算跟这个是在一个级别上面吗?所以我特别认同谢总这一点,你在前期做净值调查的时候,特别是中小企业,所以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成本的问题,你如果一旦加大这部分,你的成本是不是提高了?你的单位用户的服务成本是不是提高了?所以我始终认为,其实这是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谁也别把话给说绝、给颠覆了、给取代了,这好像不是特别符合逻辑的一件事。

所以除了这一条,我还想跟大家再提高一个考虑维度,就是关于人口财富结构的问题,我下面有一个图,现在我知道王总的提到的财富阶层有可能是50后、60后,现在都是80后、90后,财富结构通常是说岁数大一点的,50开外的人更集中。这就有一个错位,你知道吗?财富跟人口有一个错位,未来再说,不说20年,10年会成什么样?是更加错位了呢?还是更加同步了呢?同构了呢?这件事也说不太清楚,因为我们现在财富阶层的是50后、60后,到未来可能是七八十岁,八九十岁,你说他们是喜欢互联网服务,还是喜欢面对面的服务?这事大家想过没有?他不一定喜欢在电脑上戴一个老花镜在那儿看,拿一个放大镜在那儿看,也许他更喜欢私人银行带理财顾问的服务,所以你就有优势。所以我们在想未来的结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财富的结构,我一直在想美国的互联网技术比我们中国先进好多年,是一代的概念,他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他的小银行比例很大以外,你看人家的私人银行,我其实接触过很多外资银行,他们的理财结构,理财顾问的岁数基本上都是50左右,你再看看咱们私人银行的理财顾问都是什么岁数?他不一样,就是说你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你想一个二三十岁的人跟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你认为他们的共同语言能多到哪儿去吗?我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错位。所以我想可能咱们搞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也要再仔细考虑这个财富分配问题,或者结构问题,财富到底是在哪一代人手里?这是不是互联网金融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是之一吧,对吧?

所以我想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我下面就提,比如说零售跟批发的大众的银行服务跟私人银行服务,你专业精品店的服务和百货店的服务怎么对应人口服务结构,我是希望互联网金融的人有所考虑。再一个关于二八定律,所以传统银行80%的业务来自于高端用户,把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转变,就是说很多营业收入确实来自于年轻人,但是你没发现其实这也是你的客户局限的,你没有觉得它是个局限吗?你只能服务屌丝,你不可能服务全面来讲高端的客户,你没这个能力。你这不是一个业务结构也存在缺陷的问题,所以互联网也有它的弊病,也有它的局限性,别以为它什么都可以取代。所以我一直不认为、不认可这个颠覆说,我一贯强调怎么样继承。整体颠覆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咱们顶多说一个部分取代,这就够了,这就到了一个极限了。

大家知道其实我们现在老百姓也好,政府也好,希望发展互联网金融,其实不仅仅是说让我们这些屌丝方便一些,其实我至少是觉得从政府方面,监管部门方面考虑,是说互联网金融怎么样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就像德国商业银行一样,这件事其实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远远远远没有达到,其实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咱们说的P2P的模式其实很多方面实际上它是服务于美国的比如说银行卡到期了,怎么样倒一下期限,把期限互换一下,顶多做这么一件事,他能做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吗?事实看,他现在想做,但只是开个头,也有万里长征要走。所以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除了B2C,能不能做B2B,其实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结论,所以也不要高兴太早。

我不知道林林总总说这么多合适不合适,我其实真的没有想批评互联网金融的意思,我想这两个是相向而行的,我举一个例子来结束今天的讲话,大家知道2013年12月份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祖先其中有两支,一种叫现代支人,还有一群人叫你尼安特人,后来那一支灭绝了,2013年12月份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最有意思,发现是什么?基因组排序的时候,发现尼安特人的基因太同质化了,所以容易感染病,于是他就灭绝了。从现代制人,到现代人类,到我们今天,发现基因组不同质,包括很多基因顺序,基因排序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它生存下来了。所以从自然史能发现,其实基因突破,跨界、杂交才是正路。所以我是觉得我们互联网金融其实一定要强调继承和颠覆两个结合的意思,也就是在这里。如何研究跨界,如何研究这个继承,把这两个部分掌握好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别把谁轻易否定了,别把谁轻易颠覆掉了,我想这也不是一个主要的概念。谢谢!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