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目前的P2P行业起源于小微,而未来,则会死于小微。

在很多人眼里,小微是片蓝海,就我看来,这里面是有色差的。应该说,小微贷款从来就不是蓝海,特别是到了2015年。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贵、融资难的确是一个问题,但这个现状并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存在,迟迟得不到解决,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究竟从中无法获利。

为什么不能赚钱?仅从一点就可以说明,给一家小微企业贷款10万元,金融机构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程序成本,和贷款2000万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小微贷款的需求一直有,但这个需求却一直无法满足的市场落差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可以说,迄今为止,在小微市场深耕的企业,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算大家认为成功的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的成功在于,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也就是P2P的雏形,它带有很强烈公益性质,而从本质上来看,格莱珉银行并没有获得盈利。从商业上看,这种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

赚不到的钱的活儿,即便是蓝海,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做。而P2P平台为什么把小微市场看作蓝海?纷纷从这个角度切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呢?

首先因为小微相对其他切入点,几乎没有难度。当一家P2P平台尚小的时候,是没有议价能力的。而小微业务作为一个起始点,难度不大,更易于平台操作。等一家平台到达一定的业务规模,特别是募资能力、品牌、融资价格上面会有一些掌控力或者话语权以后,则会更加关注商业模式和赢利点。

如果还是做小微的话,跑路死掉的平台会更多。网贷天眼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跑路的P2P平台达287家,比2013年增长了282.67%。我相信,如果2015年各家平台还是紧盯着小微这一块,未来这个数据会更为庞大。现在数字线上是1700家,按照这个正常的企业发展规律,跟今天P2P市场真正的容量来看,未来三年后健康的能够活着的P2P应该是300家左右。这两个一减就是1400家。这1400家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退出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并购,也可能是经营倒闭,也有可能是跑路,都会有。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洗牌力度还是很大的。

这就要求在同质化严重的P2P市场,各家平台需要找到更具市场前景的领域,所有的平台都面临转型问题。

往哪里转?

现在说的比较多的是资产证券化,而我比较坚持的一个观点则是供应链金融。明年P2P新增业务规模预计40%左右会落到供应链端。

中国整体金融市场上面,除了传统的小微业务之外,另外一块就是在传统金融领域中,做的不太好的一块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相对来说,划分的特别细,不仅会有行业上的门槛、有地域上的门槛,还会有不同的护城河,导致供应链业务进入不会那么容易。如果大家愿意去做,都能够在初始的时候切出一个空间,比较容易切到。

另外一方面,是相对来讲,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很大。

仅仅看A股市场,这方面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整个供应链业务,P2P规模和管理水平能够触及到规模是2万左右,会有2万左右的盘子放着,这个市场空间足够大,完全大家够在这个领域中间继续跑马圈地。

如果我们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估计,今年市场规模大概2500亿,明年差不多到5000亿,会有2500亿新增,其中40%会出现在供应链业务当中去。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P2P终极目标,不外乎两条途径:要么最终变成一个银行形态的,要么变成一个投行形态的。而最基本的出发点则是朝着更加专业金融机构化的方式转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