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两年,网贷平台融资都风风光光,动辄B轮、C轮、千万美元,乃至10亿人民币……实际上,这些资本并不经花。

首先注册资本就是一大笔数目,拍拍贷最近注册资本提升至1亿元,麦子金服注册资本1亿800万,大家都在比谁更“壕”……接着,开发自己的风控系统要花大量人力物力,拍拍贷A轮和B轮融资来的70%的资金,都用于风控系统开发,名校贷的技术平台诺诺镑客的开发,累计花费了7000、8000万。

一家多年坚守纯线上风控的CEO直言,“我们花了这么多年开发风控系统是‘逼上梁山’,当年如果有一套类似FICO的系统,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于是FICO被国人羡慕嫉妒恨多年。

理由很充分:国内征信系统目前包含8亿人,但是在这8亿人里面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换句话说,5亿人跟银行从来没有信贷交易关系,这5亿多人对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他们正是其它放贷机构,包括P2P在内的目标人群。

事实上,美国在19世纪中叶就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征信企业。成立于1933年Dun&Bradstreet目前垄断了商业征信行业。在个人征信行业,美国个人征信所目前形成了以Equifax, Experian,和Trans Union三大征信所为主体的,包括上千所遍布美国的地方征信机构的个人征信体系,这3大信用局都使用FICO信用分。

美国现有人口超过了3.2亿。三大征信所的每一家都有大约2.5亿美国居住者的信用报告,基本覆盖全部成年人口。

抛开历史背景的硬伤,我们来看看国内风控系统和征信数据:

首先是风控模型的成本。

所有的信贷风险当中,技术风险、道德风险,都是小概率的风险,唯一大概率的风险就是信誉风险,如果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客观、可靠的评级,那么贷方获取借方的信用成本非常高。

其次,评级的基础是模型加上真实的信用数据。

目前个人征信系统欠缺的是一些公共信息,包括法院判决,公安部的居民身分,还有社保等等,虽然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采集这些信息,但根本来说,要通过立法、强化政府信息披露,使这部分信息为社会可得。

对于任何一个信贷市场来说,陌生人的数据都是一个挑战,对于少数民族、低收入者,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久居国外又回来的人,美国的信贷市场的贷前调查成本也很高,也需要找出一些独特的技术来识别这些人的风险。而国内的信用数据是割裂的,整个网络征信体系缺乏一种整合和快速的分享机制,借款者违约成本低。

那么,如何开放分享机制?这是金融P2P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

国家已经在做出尝试。今年年初开放个人征信,给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机构发放牌照,这带来的改变看起来比较实惠,比如芝麻信用评分高的用户可以享受一些优惠,像住宾馆不用押金,等等。

不过,企业征信业务还在银行手里,中小微企业恰恰是需要借款却没有被国家征信体系覆盖的群体。一位观察人士曾说过,网贷在一定意义上促进金融普惠、自由和民主,更重要的是它会促进对贷款方进行的征信工作,这个群体集中了中国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他们的数据放到模型里,通过一系列算法,我们可以统计、分析中国经济的很多真实情况。

真实情况有什么意义?其实目前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信息不对称,经济数据由政府告知,真正的GDP、通胀率也许恰恰可以通过大量中小企业一窥。经济信息的公开也许可以倒逼改革,当然这些民间信息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折中的做法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做风控。宜信CEO唐宁曾表示:中国特色征信体系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金融数据、信用数据大量的存在于实体经济之中,需要我们走到田间地头获取信息,丰富数据库,积累数据点,可能很长时间都会是这个状况。

他预言“十年内中国的信用环境,可以在硬件方面赶上美国,征信局开始提供服务,然后是更多经过考验的信用技术为大家所用,软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软件指什么?就是思想意识、道德习惯。他回忆当年在美国留学,第一次参加考试时发现没老师监考,也没同学做小动作。

说到底,还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信用素质的提高必然建立在更好的物质基础之上,硬件的发展也会推动软件,通过技术的制约、法律的规范,改变既有的征信意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