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3年余额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了人们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了互联网的巨大威力和无限可能。或许连它自己也没有料到它对中国的整个基金行业,甚至金融行业产生了如此之大的震撼。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点点地蚕食银行的领地。

然而随着余额宝的收益一降再降,大众热情骤减。但是,在受到余额宝洗涤之后的人们,对投资与理财有了更多的热情。人们再也不像从前一样把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里,而开始有了“钱生钱”的概念。此时,P2P恰到好处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P2P早在2007年就已经在中国诞生,但真正得到广泛关注应该是余额宝风暴刮过之后的事。作为后余额宝时代的理财产品,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颗闪耀明星,P2P注定将与银行展开一段相爱相杀的故事。

P2P来势汹汹

虽然在中国,P2P的发展模式有所变异与创新,但其实质目的还是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因此,自P2P诞生之日起,其服务的对象就与银行是部分重合的。从一定程度上说,P2P网络借贷充分发展的结果是把银行从借贷业务链中挤出去。

对于投资人来说,相比起5%左右的银行定期理财收益,平均15%左右的P2P收益率的诱惑应该大很多。2014年,P2P总体成交量累计达2528亿。银行的存款,正在被互联网理财大量吸走。

而对于借款人来说,尽管银行有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业务,但审批流程复杂、标准严格,审批率也不是很高,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而P2P的出现使得小微企业在不求助银行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快速融资、借贷。

P2P从投资人与借款人两端围堵银行,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从一家独大的格局。

来而不往非礼也

面对来势汹汹的P2P,银行系也坐不住了。既然你非得来分我一杯羹,那为什么我不自己来做这桩生意?2012年3月,平安银行以睥睨天下之势,斥资4亿注册成立旗下P2P平台——陆金所,其后又增至8.37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系P2P平台和产品共计12家。银行系P2P仅凭“银行风控,不跑路”的招牌就强势杀入了P2P战局。毕竟,相比于草根网贷平台来讲,银行系平台的风险识别、管理、评价能力显然是前者所望尘莫及的。血统这种东西,真心羡慕不来。

取长补短

虽然少数银行系以一骑绝尘之势杀进了P2P行业,但从现状看,这种力度还不足以杀死众多草根系的P2P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5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1946家,而资金规模在千亿级别。P2P的市场潜力让银行无法拒绝。众多商业银行也盯上了P2P的核心业务——资金托管。

在商业银行介入以前,P2P资金托管一直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天下,仅汇付天下一家公司就占据了P2P资金托管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然而,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的P2P资金托管模式也存在很多漏洞,因而问题频现。银行的介入,一方面,P2P可以通过傍上银行“大腿”实现平台增信,另一方面,银行也打算通过P2P资金托管业务实现利润增长。

目前,关于银行和P2P资金托管合作意向的消息已然满天飞。但双方虽然郎情妾意,而由于监管政策尚不明晰,双方还都停留在相互暧昧阶段。

玩脱了的P2P

P2P虽然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种种相爱相杀的迹象,但是由于其草根属性,P2P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P2P借着银行的名义打肿脸充胖子的例子屡见不鲜。

由于银行的公信力很强,某些P2P平台急于打开市场,甚至自封“银行”,以银行名义进行推广,为自己增信。然而,根据相关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还有一些平台擅自宣布与银行机构合作,却被银行声明否认,结果被啪啪打脸。看来大腿也不是想抱就能抱的。

编者观点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银行业素来一家独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金融行业的畸形发展。据统计,银行业总资产在金融业中的占比高达90%。这种结构导致实体经济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P2P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格局,为中国的投资人和借款人带来了新气象。银行也在竞争中积极寻求新的途径以求突破。

总体来说,随着P2P的不断壮大,它与银行的恩怨情仇必然还将继续,这种合作与竞争的机制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说,由于P2P 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在此种无先例可循情况下,国家的相关监管政策不能太过滞后,否则也许会导致市场混乱,或许将带来更加致命性的打击。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