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思维以预防为主,强化流程管理,审批控制,在经济上升期和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这种固化管理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住了可以管住的一切风险。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市场化资源配置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追求的战略目标,稳定结构被打破,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不确定因素都在增加,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化需要,信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创新思维,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银行: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其实,自从现代信用产生的那一天起,信用风险就成为全球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道难题。

现代信用起源于欧洲工业革命前,当时商家出售商品向客户提供的延迟付款或预付款都是信用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买卖双方的债务逐渐转移到其他商人形成结算体系。为了满足陌生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出现存款银行,银行成为多笔交易的交易对手,将很多支付轧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现金结算,解决了买卖双方由于现金不够而出现的交易失败问题。

除了结算,存款银行更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信用,信用形式可以是贷款,也可以是发债。银行业务规模扩大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信心危机,恐慌中的客户会同时要求取款产生挤兑,银行倒闭;银行经营中的另外一个难题是,银行可能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经营不善发生大规模坏账。挤兑问题在央行和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下得以解决,而坏账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到期不能偿还贷款,坏账的规模很大程度上体现出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过去的数十年来,商业银行不可谓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银行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为了管理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专挑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区域放款,经济上升期,一切安然无恙,而经济一旦出现拐点,贷款集中度引发的坏账便会将银行拖垮。

这方面,日本银行是最典型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日本商业银行大规模贷款给日本的贸易公司和长期关系客户的教训即是明证。美国的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方面更是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利率市场化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让更多的优质客户摆脱银行中介,直接从市场融资,存款方面由于储户有更多选择,商业银行存款成本逐步提升,再加上监管政策方面的变化,特别是迫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压力,银行不得不重新考虑业务模式,持有太多优质客户贷款占用了银行宝贵的资本,回报还低得可怜。为了追求回报率,商业银行只好向一些风险较高的行业放贷导致大批坏账。2001~2002年间,美国商业银行违约率超过20世纪90年代总体水平,根据标普统计数据,2001年一季度,美国共有95家企业违约,金额为384亿美元,2002年有60家企业违约,金额为526亿美元,2001年一季度到2002年2季度期间,美国企业的违约率达到12.5%。美国商业银行的遭遇再次敲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警钟。

未来:组合管理信用风险

针对新环境下的信用风险,美国的商业银行采取了股票市场上使用了多年的成功经验,即组合投资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马科维茨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组合理论,目的在于追求资产的最佳配置,他提出将不同类型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追求某一风险水平下的预期回报最大化,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小化。券商和投资银行很快就将现代组合理论运用在资本市场上,效果不菲,因此,美国的一些商业银行也尝试将这一理论引入信用风险管理,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通过信用风险组合管理,追求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最大化。

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相比,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最大亮点在于从被动变为主动,主动信用风险管理就是利用信用衍生品追求风险回报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将银行贷款按类别、国别、行业、区域等通盘考虑,对冲和管理组合中的信用敞口,在摆脱一些不想要的风险的同时,主动承担某类信用风险。

主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的基础工具是各类信用衍生和证券化产品,这两类产品将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满足那些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将银行贷款转换成为市场上可交易的商品。

主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是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必须以成熟的金融市场效率为前提,透明度高、流动性强是各类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交易的基础,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和证券化市场的融合恰好满足了这一条件。

信用可以被定价满足了交易的最基本需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不断开发各类量化分析工具和计算技术,在市场上寻找合理价格,预测市场走向,形成了一个透明度高、流动性强的信用风险市场;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外的投资者对各类信用产品的需求,也促进了上述两个市场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面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持续走低的利率环境迫使机构投资者追求较高收益的产品,在评级公司的支持下,信用衍生和证券化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也成为信用风险组合管理中低成本对冲工具。

然而,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让市场对其望而生畏,这也是金融创新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解决了信用敞口多样化和风险分散等某些局部问题后,又会引发新的风险,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金融从业者都应该吸取沉痛的教训。

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出现的问题也影响到主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主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不是灵丹妙药,但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商业银行在利用市场手段化解信用风险的尝试。商业银行利用有效的信用产品市场,设计信用战略,积极主动改进组合表现,实现组合整体的风险回报,正是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反应。

主动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涉及复杂的市场化系统工程,考验的是银行家们的智慧和专业能力,会推动市场上的优胜劣汰,在现阶段,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和经济下行大环境,金融业需要在进一步强化监管的同时,不断发展同信用风险相关的市场,丰富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信用风险管理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