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随着某租宝、某集团的东窗事发,又一批投资者的血汗钱打水漂了。自2007年,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网贷平台引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大江南北。P2P犹如救世主:传统企业笑了,他们不必再为融资难而犯愁;投资者也笑了,他们将存在银行内的钱投在高收益率的产品上。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将两方面的需要嫁接起来,看似迎合了市场需求,一举多得!

然而,市场监管不完善,大量P2P企业忽略透明化经营,忽视自身风控能力,丧失企业道德,资金链断裂,不得不以跑路、停业的形式逃之夭夭。据不完全统计,11月跑路的P2P企业共64家,环比激增了433%。截止12月,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平台已达1300余家,占总数的30%以上。P2P跑路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到底是什么引发了P2P企业崩盘潮?

P2P企业各怀鬼胎,内部管理混乱

提起P2P跑路,不少深受其害的投资者恨得牙痒痒,大骂"都是骗子!"

笔者客观地认为,跑路的P2P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成为骗子,另一类是"被动"成为骗子。所谓"主动骗子",一开始成立公司时打的就是骗钱的鬼主意,甚至连跑路的方式都摸清了。比如以高利息为诱饵,秒标、虚假项目来吸引投资者,待投资者上钩后便转身跑路,国内跑路最快的企业恒金贷,上线半天就不见踪影了。类似的还有庞氏骗局,先给投资者一些甜头,让更多投资者参与,资金池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不见踪影了。这类企业一开始就打的是圈钱跑路的算盘,是真正的骗子。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平台时,切不可过于追求高回报,高回报背后隐藏着高风险,尤其是成立年限短、注册资金低的平台。

所谓"被动骗子",他们成立P2P公司是基于看好互联网金融这块处女地,他们也希望把自己的平台做大做强,但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网络安全等多方面专业能力不足,最终无奈垮台跑路。在成本控制方面,很多平台一开始大量烧钱推广,广告费、返现红包,获取单个客户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国内缺少信用评级系统,对借款人的信用能力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工成本进行考察,像南方有些比较不错的小型商业银行,给摆摊的小贩放贷时,需先让工作人员到小贩摊点上观察其销售能力,再衡量放贷额度,如此一来,成本颇高。

大多数P2P平台没有风投资金做靠山,其主要盈利方式是几个百分点的手续费,如何支撑高成本和承诺给投资者的高回报呢!这其实为后期的跑路埋下了伏笔。笔者还将"自融"类的P2P平台划归为"被动骗子",自融平台多与母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融是为了解决母公司的资金困境,试图用母公司的盈利回报投资者。其实有过创业经历的朋友都有一个体会,即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总觉得再进来一些资金项目就能发展起来。自融与此相似,没有进行及时止损,继续拆了东墙补西墙,直到真的没得拆了。笔者并非同情这类企业,这是市场自由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实质性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严惩不法分子,引导行业走向正规。

除了高成本外,P2P平台普遍风控能力不足,一两笔大的坏账就可能让平台资金链断裂。曾是90后创业P2P网贷标杆的铂利亚网贷公司,因借出一笔5000万的资金,到期后客户未能如期还款,致使资金链断裂,这样的案例在国内P2P行业内数不胜数。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度,很多P2P平台承诺保本垫付等方式,将担保风险转嫁给平台本身。但平台本身风险准备金不足,对借款人及借款项目的考察跟踪能力弱,资金链断裂后只能草草收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借到哪里去了?是进了平台的口袋,还是进了不良借款人的口袋?据悉,国内只有20%的平台对借款用户信息完全公开,整个行业透明度不高。部分平台采用私建资金池的模式,表面声称将投资者的资金重新配置形成理财产品,背地里将资金投向股市、汇市甚至配资市场,市场一发生动荡,平台定是摇摇欲坠,投资者的资金更是有去无回。

体制不完善,P2P企业难以自律

如何鉴别P2P企业的好坏,或如何判断P2P企业是否存在跑路危机,这个标准是什么呢?有人说,看坏账率、风控准备金,眼下有多少企业敢把真实信息能摆在投资者眼中呢?监管部门尚未落地明确的市场准则,P2P企业在摸索的道路中前进,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在这洗牌阶段,必然会有大量的企业被淘汰。从某种程度来说,当下的跑路潮是市场自发机制中的必然阶段。

今年7月18日,人民银行等十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尽管文件里明确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各项责任,加强整顿互联网金融秩序,但形成完善的市场规范依旧很漫长。比如,当前P2P行业门槛仍很低,企业通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再到通信管理部门备案,基本可以完成。据了解线下组建一个P2P平台加上初步推广,大概仅需五万块钱的费用。这些工作可以直接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办理,他们已具有程序化的P2P平台组建模式和推广渠道。这样粗糙的半成品,包装上漂亮的外衣,走向公众的视线中,套走了投资者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越发可恨!对于这样的平台理应立案侦查,严惩不贷,但日前P2P的问题平台仅有1%被立案,被严惩的企业仍在少数,临近年关,很多投资者真的是欲哭无泪。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是合理的,这样才能让更多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但中国的金融市场与西方金融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比如缺少社会征信系统,这是P2P市场发展的硬伤。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措施须及时出台,包括私设资金池、非法集资的标准亟需明确,以调整市场混乱的局面;并针对跑路、倒闭、无法提现的P2P平台进行立案,以法律手段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儿,不仅要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门槛,更要对从业人员严格要求。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部分紧密结合,P2P企业要有专业的人员有效维护平台网络安全,避免网络黑客偷袭,导致客户信息泄露。P2P绝对不是把放高利贷的生意转到线上,而是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模式。

没有行业优势,请离P2P远点

笔者虽批判了P2P市场的现状,但对这一新兴行业仍然充满信心。近日,宜信旗下的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内地互联网金融上市第一股,也是中国P2P公司海外上市第一股,给当下严峻的P2P市场环境带来一股暖流。宜人贷的成功并非偶然,其风控模式值得业内广泛推广。宜人贷通过与广发银行合作,由银行对其资金进行托管,使平台自有资金与平台交易资金有效隔离,避免形成资金池,让银行全程监督借贷环节,为宜人贷的可信度做背书。

另外,借助宜信多年积累的客户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自有的征信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放贷,还可以降低坏账率。这种行业优势是初创P2P平台难以具有的,宜信的数据积累为宜人贷降低了很大一部分成本,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大,其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与资本市场结合后,发展速度也会越快。

如果按照笔者上述案例,似乎P2P行业只适合有背景的金融企业运作,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要想扎根在P2P行业,必须具备两大关键环节--稳定的细分市场和良好的风控,稳定的细分市场带来优质的客源,良好的风控保证资金安全。

涉足房地产金融的链家在这两个环节中把握的很好。这家公司早期做房产中介,目前旗下有一个链家理财的P2P平台,曾在初创的7个月内交易量超过60亿,他们是如何做的呢?链家理财是在房产交易中应运而生,比如,业主想要转售房产,但房贷尚未还清,手中资金也不足,这是一类被忽略的借贷需求,链家可以为业主垫付或融到低息资金,用业主卖房的资金偿还链家。风控环节通过链家的线下交易团队执行,多年的房产交易使得链家经纪人对客户的征信、房屋估值、产权情况基本了如指掌。这就是笔者眼中的行业优势--多年的行业经验掌握了其他竞争者无法拥有的数据、信息、渠道,以及在熟知领域内的尖端定位市场需求。笔者建议,不具备行业优势的企业或创业者,不要贸然进入P2P行业。

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处于野蛮成长阶段,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厮杀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优质的P2P领军企业,切实解决传统产业融资问题,并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品种。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科技、大数据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在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下,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必然迎来蓬勃发展的明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