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5年抗癌公社规模迅速扩张,半年之内社员增长了将近一倍的规模,已有23万人加入抗癌公社。与之相伴的是其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明晰。

母亲患癌激起草根创业梦

"抗癌公社"原名"互保公社",创始人张马丁。由于经历过母亲身患癌症而无钱医治的悲痛和无奈,萌发了创立抗癌公社的想法。张马丁最早在2011年母亲节通过微博发起博友自发成立抗癌公社,发展到2015年5月已经有13万会员,250多位爱心人士以及十几家联盟企业。

创业初期,张马丁主要通过微博、论坛、写信等方式宣传抗癌公社,组织发展相对缓慢。2014年辞职并把办公地点搬到了北京金融街,乘着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东风,开始了"众保"创业之路。目前,抗癌公社通过网站、微博、论坛等多种方式吸引社员,公社社员规模迅速扩展到23万多人。吸引了多名爱心人士承诺为公社的前五十名患者捐助100元,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企业管理者和创业人士。同时发展了十几家抗癌联盟企业。

抗癌公社的运营模式

事后援助:会员加入抗癌公社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且只要没有人生病就没有费用。当公社里的合格社员出现癌症时,需要缴纳10元的援助资金进行援助。如果不伸援手则视为自动退社,一年以内没有资格继续加入公社。

不设基金:由于抗癌公社实行的事后援助模式,且当有社员患病时,社员之间的援助也是采用"P2P"的方式,即援助者之间将援助金通过支付宝支付给被援助者。所以全程公社不会有资金沉淀,公社也无法通过抗癌捐款取得任何收入。公社的运营费用目前多数来自风投及企业捐赠。未来可能会依靠广告或其他增值服务维持平台运营。

盈利模式初现 或将和保险公司展开合作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抗癌公社面临的两大问题逐步凸显,一牌照问题:抗癌公社实际上做的是和相互保险相关的事,在没有保险牌照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外界界定为无照经营;二盈利模式问题:虽然抗癌公社在14年的时候被估值400万美金,拿到了首轮天使融资。但实际上其盈利模式一直没有确定。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后续融资一直谈不拢,虽然张马丁认为抗癌公社是一个公益组织,但是由于其出身公益,而且一直没有探索出自己的盈利模式,所以不被投资人认可。"公益投资人说我们是商业项目,商业投资人说我们是公益项目。"

对于抗癌公社的盈利模式,张马丁坦陈:"抗癌公社的盈利模式还未出现,而要实现盈利,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和保险公司或有牌照的保险经纪公司合作,作为保险公司的获客渠道,为客户定制产品,目前已有四五家保险公司在谈,第一期定制产品即将上线;二是通过医疗健康增值服务的收费方式获得利润。"

目前来看,和保险公司合作可能是其实现盈利的第一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