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支付宝用积分换额度规定的“醉翁之意”,在于让积分成为一条价值传输的渠道,让用户习惯转移到其他服务上,不仅能增加平台多种服务的使用率,还可以增加消费用户的粘性。

“和恋爱一样,永久只是说来听听的。”对于支付宝近日突然发布的“收费令”,网友这样调侃。

就在今年3月微信支付开收提现手续费时,支付宝曾承诺不收费;时隔半年,支付宝却突然发布公告称,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用户还可通过蚂蚁积分来获得免提现额度。

作为第三方支付老大的支付宝,为什么会“食言”?其此番规则的调整,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成本考量+增加用户粘性

从公告来看,支付宝给出的收费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这个理由与此前微信支付发布的收费理由如出一辙——彼时,微信支付表示收费“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格局是支付应用绑定用户银行卡,通过将用户银行账户中的钱划归支付平台的方法,实现各种支付用途,银行转账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个硬性成本。而用户此前使用第三方支付免费转账等服务实际上是有人在替用户埋单,即包括支付宝、微信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在为用户承担相应的成本。平台的免费服务能在平台运营初期吸引到用户,但在客户和交易体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巨大的交易成本必然会推高平台的运营成本。”在易观金融行业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马韬看来,成本考量的确是促使支付宝实施收费策略的重要原因。

按照公告,支付宝收费只针对“提现”和“转账到银行卡”两个具体的产品,就是用户通过支付宝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而转账到他人的支付宝账户、支付宝红包、话费充值、消费支付、信用卡还款、交水电燃气费、其他城市服务、购买余额宝和所有理财产品、买保险等,都不受支付宝提现收费的影响;相反,用户通过这些免费的服务获得的蚂蚁积分还可以兑换更多的免费提现额度。

“公告中提出了积分换额度,积分又是可以通过使用其他服务赚取的,相当于积分成为一条价值传输的渠道,让用户习惯转移到其他服务上,不仅能增加平台多种服务的使用率,还可以增加消费用户的粘性。”知名互联网分析人士老铁认为,支付宝用积分换额度的规定,体现出了收费的“醉翁之意”。

免费依然是“主流”

老铁“收费反而能增加平台多种服务使用率”的说法,某种程度上在微信收费的“后果”中得到印证。

腾讯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于季度末同比增长39%至7.62亿,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的商业支付交易量显著增加,C2C支付交易量亦不断增加。

“对于用户而言,留在平台上的余额即时提现出来始终也是要消费的,支付宝、微信都已应用到许多场景消费中,打车、吃饭、超市购物、看电影等都能实现扫码支付,所以实际影响并不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助理分析师陈莉表示。

笔者注意到,目前支持支付宝的餐饮商家、商超便利店已经超过100万家,网约车超过1000万辆,支持支付宝挂号、交费等全流程服务的医院超过2000家。从实用的角度看,支付宝用户急于提现的价值并不大。

支付宝公众与客户沟通部负责人朱健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支付宝最终选择对提现而不是其他环节收费,是因为用户通过支付宝支付的频次比提现高出很多,如果在支付环节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而选择仅对超过免费额度的提现进行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很多。

“此次收费只是涉及到很小一部分用户、使用频次没有那么高的提现服务。用户在日常使用支付宝的绝大部分服务,比如说消费、还信用卡、生活缴费、各种支付宝账户之间的转账等,都依然是免费的。”朱健认为,对用户来讲,免费依然是支付宝“主流”的状态。

此外,支付宝提现收费针对的仅是个人用户,对于淘宝天猫卖家、支付宝签约商家、已认证的支付宝企业账户等,通过“提现”产品将支付宝余额内资金转到本人银行卡,依然免费。

第三方支付免费转账时代将终结

尽管支付宝的主流业务依然免费,但提现收费的消息还是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引起不小波澜。

笔者注意到,收费消息一出,百度钱包、苏宁易宝付、通联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纷纷表态“提现不收费”。

那么,这些平台继续打出的“免费牌”能帮助其达到争夺用户的目的吗?

对此,马韬认为,从第三方支付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想要趁机“逆袭”,是很难实现的。

易观公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支付宝和微信的市场份额分别是63.41%和23.03%。

“占据了移动支付将近90%市场份额的两大巨头都已经开始对提现进行收费,其他中小平台现在还敢宣称不收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交易体量还较小,运营成本也没有那么高。即使靠免费策略吸引到了用户,随着体量的增加,收费也会成为必然。不难预测,通过第三方支付实现的转账免费时代即将终结。”马韬谈道。

笔者注意到,今年7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实施,要求支付机构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

“这对于志在通过资金储备而向多种支付场景扩张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个不小的打击,当余额支付受限,用户仍需要通过银行卡完成大笔金额的支付时,用户会直接选择银行转账,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作为现金支付通道的现金储备价值被降低。”在老铁看来,因限额的关系,即使第三方支付继续免费也满足不了用户大额转账的需求。

事实上,银行也一直在降低收费水平:今年2月,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决定陆续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转账、汇款业务,无论跨行还是异地都免收手续费;今年7月,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宣布发起设立“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对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收手续费。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收费方面“一升一降”的做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两者存在互补的关系,各有优势,银行有能力为用户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而第三方支付则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从支付的角度看,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逐渐趋同化,银行也把支付场景服务变得更多,收费不断地往下降,而第三方支付则走向收费,它们两个存在一个均衡点。”郭田勇补充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