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实体店众筹平台嗨聚上一个名为犇知鱻的股权众筹项目又陷入了罗生门。

实体店众筹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一些项目开始进入要交出成绩单的时间点。

项目经营不善,收益没有达到投资者预期和路演时宣传业绩,投资者与项目方以及平台往往各执一词。投资者认为项目方存在欺诈、平台涉嫌虚假宣传,而项目方则往往强调这是正常的投资风险。

近日,实体店众筹平台嗨聚上一个名为犇知鱻的股权众筹项目又陷入了这样的罗生门。

一年不到,一折清算

2016年9月,一个名为犇知鱻铁板艺术料理(滁州乐彩城店)的项目在嗨聚平台上发起众筹融资。融资金额36.68万元,项目估值64. 35万元,共有75位投资者参与投资。

距离众筹完成不到一年时间,2017年4月,嗨聚平台突然向众筹投资者公布犇知鱻清算转让的消息,并号召股东帮忙转发转让帖子。

被告知的投资者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嗨聚平台负责人称,犇知鱻滁州店已经转让,转让费用6万元,包含了店铺内所有物品。近期将对账目进行清理。

6万元转让估值60余万元的项目,等于是一折贱卖。一年时间都不到,店铺经营竟陷入如此困境,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业绩惨淡,多个营业日营业额仅100余元

从项目方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自融资完成之后,店铺始终处于经营困境之中。

店铺从2016年10月起开始向众筹投资者披露财务数据,目前信息披露至2月。 在披露了数据的5个月内,有3个月净利润为正,另有2个月为负。净利润分别为:4216元、-6289元、786.8元、5060元与-3675.3元。

3月的数据尚未披露,但是就4月店铺发布了转让通知来看,3月的经营状况恐难乐观。

一位投资者对众筹家表示,自投资起大半年以来,总计获得仅23元的收益。

投资者告诉众筹家,最让他们不解的是,犇知鱻有多个营业日的日营业额仅100多块钱,项目方披露的店铺日盈亏平衡线为2552.9元。

例如1月5日,营业额仅142元,而2月20日营业额仅为124元。

对此,投资者开始质疑,100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到底是经营不善还是弄虚造假另有隐情?

甩锅“商场冷清”投资者难以接受

嗨聚平台和犇知鱻方面均表示主要问题在于商场。

嗨聚方面在发布了转让通知后,面对投资者质疑时表示,商场现阶段人气太差,没有人流。租房的人很少,周边掉铺的情况比较多。“边上一个串串的店,基本给钱就转了。”

但投资者对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接受。项目面临如此惨烈的状况,一句商场冷清就能够撇清项目方和平台的关系吗?

投资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项目选址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商场人气问题?对于实体餐饮店铺来说,店铺的选址在项目成功的各种因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应该成为考察项目发展前景和收益的重要指标。如果真的是商场冷清,为什么在选址时没有考虑商圈的相关情况。

其次,项目方成功运作了两家店铺,为何唯独众筹的这一家如此悲剧?投资者告诉众筹家,当初之所以决定投资,很重要的原因是看到项目方此前成功运作两家店铺经验。

最后是项目方和平台并没有征询众筹投资者的意见,就将店铺转让。投资者向众筹家抱怨,店铺转让的发生基本毫无征兆,4月23日,平台单方面发布店铺转让消息,投资者仅仅只是被告知。

嗨聚平台称,因为约定交租时间即将到来,如果不及时转让,将需要交租,出于止损的考虑店铺决定转让。

止损的决定,没有人与众筹投资者商量。投资者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应该是众筹投融资各方的关系吗?

为此,不少投资者开始脑洞大开:

“商场冷清”成为罪魁祸首,谁是无辜的?

在这个项目中,商场冷清仿佛成为项目失败的罪魁祸首。

项目方反复强调是商场实在是没有人。而嗨聚平台负责人为此实地走访了乐彩城,得出了整个商场真的很不景气的结论。

投资者当然不认可商场冷清是祸首:项目方选址前是否调查过所在商圈的历史客流量?平台上线项目之前,是否对项目选址进行了充分的尽调?如果尽调了,融资时为何没有向投资者披露商场的实际情况?

投资者的质问当然有其道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商场冷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投资者的发问是不是有点晚?

众筹家从大众点评等公开渠道获悉,犇知鱻滁州店所在的乐彩城确实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乐彩城此前名为大金新百货,大金新百货原本已经败落,后经历改名并重新装修,也就有了乐彩城。

基于上述信息,可以顺理成章的问几个问题:

乐彩城在大金新百货之后,周边的区位条件是否对应改善,还是仅仅只是大金新百货改头换面后又重新招商?基于大金新百货败落的前车之鉴,乐彩城有哪些引流方案?等等。

这是众筹家花了30分钟就获取到了的信息,投资者直到看到惨败的经营数据才表现出一副难以置信、一脸懵逼的样子,让人哀其不幸又怒其不智。

事实上,众筹家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发现,投资者投资该项目前并没有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考察,更没有去实地查看项目的选址情况和周边。一位投资者坦言,当初选择投资犇知鱻是基于项目方已经运作有两个成功店铺的经验,仅此而已。

上述投资者不是孤例。直到清算的消息发布,依然有投资者在投资者群里还在问其他人有没有去实地考察过。

而这里唯一无辜的反而是那个“罪魁祸首”——乐彩城商场,它或许只想说:“怪我咯?”

众筹活动中各方关系需重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项目方作为运作过多家实体餐饮店铺项目的创业者,因为选址导致业绩遭遇重大滑铁卢,必然难辞其咎。而嗨聚平台作为垂直的实体场所众筹平台,上线项目之前不管开展何种程度的尽调,都应该对项目选址后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基本的预判。

那投资者呢?一直以来,众筹行业里的投资者,本身的经验和能力有限,投资者前心态也较为理想主义且草率。风险发生后,又多以弱者姿态出现,由此也导致了众筹行业弥漫的永远是项目坑爹,投资者受伤的氛围。而投资者自身的缺陷,至少在目前是难以靠一些道德和现有制度规则去弥补的。

由此也诞生了股权众筹投资者总是控诉平台不尽调、项目虚假宣传等股权投资中独有的现象。

但事实上,经历了习惯性维权迫使平台兜底,再到动辄想起诉却难以立案等阶段,投资者的受害者姿态,已经逐渐不再适用于众筹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多方博弈过程了。

投资者热衷于业绩造假、项目方左手倒右手等阴谋论,而撇开对真相如何的探究,所谓的这些阴谋其实这本身就是投融资活动的常态。

一位机构投资者对众筹家表示,双方的关系更像是博弈。现实中,利益共同体只是理想状态,更多时候必须互相监督和制衡。这也是为什么投资人有时会变成门口的野蛮人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众筹投资者难以扮演“门口的野蛮人”那样强有力的角色。但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调查、哪怕是“臆测”的工作放到投资之前,少一点理想,多一点理性,投资那些有能力驾驭、亲身能够“驾到”的项目。

由此,或许才可以一定程度改变投资之前你好我好,投资后撕破脸难堪的众筹投资局面,以及避免众筹股东控诉自己的公司诈骗等诸如此类让专业投资机构觉得怪异的现象出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