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7年6月12日,苹果最近更新的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被业内称为缴“苹果税”。

有人说,苹果是想趁机把落后的支付业务扶植起来。有人说,分成业务是当前苹果收益的主要增益方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再远一点的,大概就是说到了用户体验,甚至讨论到了苹果手机与微信之间存在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二选一的问题。这是圈内的人说。到了圈外,人们往往丢下一句,“苹果太霸道了”就没了后话。

至于这个“苹果税”的是非功过,笔者以为,我们的有些判断下得还有些早,还是交给时间去检验吧。不过,我们金融圈,特别是正在进军金融科技领域的选手们应该得到的经验收益应该更长远一些。

小产品思维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有一句很经典的极简主义美学观点,即,“达到完美,并不是好得不能再好,而是好得一点都不多余。”这在很多潜意识的观点里被易化为“Less is more”。

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理念中极简主义的气息很浓烈。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中,花大力气做自己专属的领域。

在我们的手机银行里,或者一些理财类APP里,功能需要做到扁平化,于是很多功能标签都会被铺陈出来,整个APP显得特别的臃肿,用户看着眼花缭乱。有的手机银行甚至将一些和银行业务不太相关的东西也添加进来,以彰显这个APP的功能有多强大,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有。

有些银行就更奇怪了,盲目追踪互联网的热点,甚至在银行的APP里做起了视频直播……本来银行跨界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像直播这样的业务实在是和银行业离得太远。不过,客服通过在线视频解决一些与客户相关的金融业务的沟通和交流,或许是值得提倡的。

小产品思维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算是互联网+,那也是通过互联网或者新的科技手段去更完美、更高效地解决当前的一些金融业务问题才是正道。

大格局调性

需要提醒的是,小产品思维并不是小家子气,只做小买卖。当然,银行就不是那种只做小买卖的地儿。

时间拉回到2007年6月29日,当时的苹果手机的第一款产品发售。2008年3月,苹果公司发布了针对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供免费下载,以便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开发针对iPhone及Touch的应用软件。同年的7月11日,苹果APP Store正式上线。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在做手机这款产品时,已经很快想到,有些事情自己不可能做到最全最完美,只能让更多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参与进来,让小产品供更多人去丰富和使用,并由此产生新价值生态体系。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App Store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生态体系,而这个体系里,众多的东西都不是苹果公司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近年来的企业利润方面,占大头的不是手机销售,而是App Store里的分成,也就是前面说到的“苹果税”。这才是真正的大买卖,大格局。

国内一些手机厂商所谓手机不挣钱,配件挣钱的,其实格局也挺小的。

拥有不等于掌控

小产品思维与大格局调性,其实说到底是自己对产品的掌控能力和未来方向的导航能力。我们知道,一件宝物在自己手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财富和价值,前提是你会掌控它,利用他,否则它就是个废物。

这就如一把小刀,我可以用它宰杀一只鸡。一把青龙偃月刀,很厉害的武器,如果我抬都抬不动它,那它就毫无用处。因为它不被我掌控。

稍微总结一下,金融科技为什么要有小产品思维?因为小产品,逻辑简单的产品,便于掌控,风险相对较小,再则,银行往往本身就很大,大象一般。如果业务继续庞杂,盘面过大,大得自己都驾驭不了的地步,也就是失控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危险。

小产品思维不能没有,但也不能扰乱大格局方向。掌控方向是最要命的课题。以前在一次去山东日照的出游活动中,有个同事的小姑娘,大约上初中的年纪,我问她在做什么,她回答说,在研究给每一位出游的人定一个特殊的游戏规则。笔者立马觉得这孩子厉害。因为,能解决问题的人只是战术小将,而制定规则和规划方向的才是战略元帅们能干的事儿。

所以,在金融科技这个生态体系下,真正的胜利者,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小产品思维打造自身优质特色业务,收割用户群体,同时又能整合和吸引那些并不拥有的优质周边业务的规则制定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