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泡沫隐现 监管空白,ICO火热背后风险频出,一夜暴富的疯狂之下,ICO究竟是创新还是骗局?

解码新金融,为您解读

本期嘉宾:

张家林 :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

肖飒: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

ICO英文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又称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加密数字代币,是过去一年里加密货币、区块链和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最热的概念。

ICO概念最近很热。

三小时募资1.5亿美元,五天募资1.85亿美元,疯狂的ICO正在造就着一个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2016年ICO融资金额超过2.63亿美元,而今年1-6月,ICO融资金额已经超过7亿美元。

ICO火热背后原因为何?

据了解,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今年3月发行的量子币,共换取到价值1500万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涨幅达到33倍。但是,目前量子币的价格仅为首日最高价的50%。

在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看来,ICO类似于股权众筹,代表的是未来一种收益或者权益获取的凭证。

ICO最早非常成功的案例是以太坊,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张家林介绍到,初始的以太坊的开发,包括建设建设网络的基础设施,包括运营,都是由ICO募集到的比特币进行支撑的。

“以太坊成立时创设了一个以太坊基金会,为了研究和运行以太坊这个项目,他们通过一种现在叫ICO的方式向比特币社区融资大概将近1000多万美金的比特币。ICO从那以后发展非常快,一是大家对ICO运行方式已经理解了,二是区块链的技术目前相对来说成熟了,导致现在很多项目都想用ICO方式进行融资。”

ICO到目前为止成为焦点得益于它的创新,但是ICO到底是不是一种融资行为一直在业内讨论。张家林指出,ICO本身并不是融资行为,而是一个融物的概念。

“ICO融的是代币,代币本身来讲是个物,它不是一种资本,而是一种资产,所以我认为ICO应该是融物行为,或者叫物物交换行为。在物物交换基础上,监管方面比较宽松,所以ICO以后的发展会很快。”

有专业人士认为,作为全新的融资方式,ICO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一二级市场的界限,以极低的门槛,让中小企业可以便捷地面向全球获得融资。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也在文章中表示,应该建议宽容对待ICO,根据区块链技术行业的特性,在上市审批、投资者限制、项目公开宣传和推介上给予一定的包容性豁免。

代币价格与实质价值存在巨大偏差?

在疯狂背后,数字货币ICO的泡沫化也引发业内担忧。

张家林认为ICO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很复杂的。

“我们都知道价值和价格不一定任何时候都是等价的,ICO发行新的代币通常对应的是新项目,这个项目无论真假,它通常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式、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大家对这种东西有个风险投资。但是它的价格波动确实很大,由于交易不规范,特别是现在代币的交易场所不受严管,会导致一些操纵市场、联合做庄让价格虚高,我认为目前的价格跟价值相比中间还有很大的偏差。”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代币价格的高涨与项目本身没有关系,更多的是为了吸引一些散户和韭菜接盘。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接手过的比特币诈骗案,当时比特币价格一会儿跳水一会儿攀升,我们心脏都要跳出来,因为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当事人被判年数的高低”,由此肖飒指出,区块链供养出来的比特币或者其他智能代币,实际上它的市场还是不成熟的,价格的形成受到各种各样影响,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的价值,也取决于其他人对它的期待和炒作。未来,类似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问题或许会层出不穷。

根据ICO背后的逻辑,投资者在ICO中对应的是所投资的项目,拥有的并不是项目的股权或所有权,但是创业公司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它没有办法用于支付或者没有使用场景,投资者手上的代币或将面临一文不值的境况。

对此,张家林指出,代币是对当前某种物的影射或者未来使用权的对应,它并不是股权或债权。项目本身经营的好坏和代币的投资人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因为它并不分红。

“早期持有代币人只是拿这个代币去消费,或者支付使用这个项目的服务,这是它的第一个使用价值,基础价值。第二点,当代币上市了,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者可以通过市场对新的代币市场的反应和价格的重估进行买卖,获得代币本身价值增长获利或者是损失。但是如果项目失败了,这个代币肯定分文不值,如果项目非常成功,也不意味着投资人非常挣钱,因为他只是买了一些服务,这些服务本身并不是现金回报。不过,如果项目非常成功,代币的价值或者价格会提高,这样在卖出代币的时候会得到一些资本的回报,这是有可能的。

监管空白下ICO乱象环生

伴随着热钱疯狂涌入,ICO市场也泥沙俱下,乱象丛生。

有报道称,目前市面上有部分ICO项目涉嫌传销或诈骗,利用拉下线或虚构项目等方式,通过“内幕交易”、“联合坐庄”、“操纵价格”等手段以牟取暴利。有团队接二连三换着不同项目ICO,创始人多次更换名字,学历造假、连续失败发行ICO;有的项目甚至连团队还没有建立就直接发行白皮书路演融资。

例如,某ICO项目通过微信群圈住所有投资者,在不同的群里设定不同交易价格,统一发号施令,要求什么时候购买,购买多少数量,直到以多少价格卖给第二批参与的投资者。

“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肖飒强调,大多数ICO的资金流向是这样的:ICO融过来的比特币或者以太币放到国外市场换成美金或者新加坡元,然后放在新加坡或者其他地方开设的公益基金会里,通过公益基金会和一个IPV的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从壳公司往国内换汇回来,换成人民币本地的项目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道都是关卡,如果政策改变或外汇的政策有一点变化,那会不会有问题?所以我们说这个东西本身可能是好的,但它的资金流向还是需要大家关注的,因为动辄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姚前也在文章中表示,“作为新兴事物,监管不确定性将是ICO长期面临的最大政策风险。对ICO实施监管沙盒,为ICO项目创造“安全”的创新空间,降低创新成本和政策风险。”

“按照监管穿透原则,我们来分析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里面就牵涉到一系列的行为”,张家林称,比如说我是投资人把钱委托给交易所的负责人,让他在境外帮我投资,双方相当于一个委托的责任签委托协议。一对一的委托还行,在民法上可以约束;如果一百个人或者更多,就回到证监会管理的范畴,你向很多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那就是要求监管的。

“所以ICO,我们用剥洋葱的方法剖开它的话,首先得有一群人组织成团队或者项目公司,同时还必须选择一个链,无论是公链还是私链必须要发行新的代币,但是公链监管是很困难的,涉及到跨国跨境的东西,目前让任何监管机构来监管比特币或者以太坊都很困难。”

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投资者适当性问题也成为ICO的重点。肖飒指出,ICO的流行也是需要大家警惕的。

“我的母亲60多岁了,上个礼拜忽然问我什么是ICO,我很震撼,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在朋友圈有人转的,让我介绍下这个东西是什么。这说明什么问题?一个好的东西可能出现了被玩坏的趋势。这个时候大家要警惕起来,很多人在专业上性确实还是不够的,你要给他解释什么是ICO,你解释两天她可能理解不了。”

肖飒认为,投资者适当性问题一定要提上来,而且要有一定门槛,起码持有比特币,了解其运作模式;还要有一些硬性要求,比如家庭资产或者其他做一些调查问卷。

张家林表示了同样的看法,目前很多人投机炒作ICO是非常不理性的,任何东西一旦没有价值是没有人接盘的,代币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它对应的某种物或者某种使用权力没有了,它的实际价值是为零。

“而且这个东西不是债务凭证,不能找到任何人接盘,不像央行发行的货币,总有央行给你兑现,这是非常需要了解的核心点。所以代币本身最终有可能没有任何的价值,不要期望一定有接盘侠存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