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随着银监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下称“《信披指引》”),网贷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象有望得到解决。而与信息披露密切相关的网贷行业“刚兑”潜规则,是否也能就此打破呢?

针对这一问题,网贷行业出现了不一致的看法。有业内人士认为,网贷行业完善的信披制度,能够帮助投资人逐步形成独立的风险判断能力,投资行为从“看利率”向“看风险”转变,对于网贷行业“去刚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不过,也有网贷行业从业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信披透明确实有助于去刚兑,但是不是决定性力量,只有投资人愿意承受一些损失了,这才是刚兑慢慢去除的前提条件。

刚兑现象难消失

长期以来,网贷行业始终维持着“刚兑”的现象,尽管监管层三令五申网贷机构属于信息中介平台,而非信用中介平台,不应提供相应的保障。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大部分网贷平台依然存在着隐形刚兑的现象。

网贷行业之所以出现刚兑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理财市场刚兑大环境下养成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一种风险补偿。此前有观点认为,等到网贷行业信披完善,监管落地之后,投资者会自行识别和承担投资风险。

那么,此次《信披指引》中完善、细致、及时的信披要求,是否有助于网贷行业打破刚兑的潜规则呢?

新联在线首席运营官陈智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完整细致的借款项目信披要求,以及强制向出借人披露的要求,都将反向要求出借人要更多地了解风险、理解风险、接受风险,如在此期间行业媒体和从业机构的投资人教育能够跟上,教会出借人“看懂信披内容、形成独立判断”,这将是中国网贷行业“去刚兑”的关键一步。

但是有不愿具名的上海某网贷平台高管表示,目前网贷行业还不具备去刚兑的大环境。“投资人的要求是100%安全,但是借款人是银行不做的次贷,这个落差全靠刚兑来填补,这是刚兑的价值。”上述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在上述高管看来,刚兑是网贷行业在发展之初为了吸引投资人而提供的附加值服务。只要投资人观念不转变,就不可能去除刚兑。

事实上,自去年监管机构将网贷机构定性为信息中介之后,关于平台提供的各种保障措施就一直遭受质疑。去年,有关“监管层禁止平台设立风险备用金”的传闻引发巨大争议。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目前网贷平台对于资金保障措施的宣传都较为低调。尽管如此,大多数平台依然没有取消相关的保障措施。

“目前风险备用金已经成为投资人选择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某一家平台单独取消了,那么很可能会流失投资人。”上述高管表示。

信披效果或不如预期

除了投资人阻力太大之外,信披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可能是网贷行业难以“去刚兑”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使网贷机构更好地满足《信披指引》的要求,银监会规定给予已开展业务的网贷机构六个月的整改期。

据上述网贷平台高管透露,目前平台已经在着手进行相关数据的修改。

而在整改过程中,有关借款人信息披露的内容最棘手。根据《信披指引》,网贷机构需详细披露项目信息和借款人信息,包括借款人截止借款前6个月内征信报告中的逾期情况及其他网贷平台借款情况。

“披露这么多借款人信息,实操上难度很大,借款人不答应。而且投资人要求的是100%安全,如果征信报告如实披露的话,恐怕有一次逾期的借款人都没有投资人投资,那实际上比银行借款还难了,谁还来网贷借款?”上述网贷平台高管表示。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有些网贷平台已经在寻找《信披指引》可操作的空间,比如让借款人自己填逾期情况或是其他平台借款情况;在披露收费情况时,一些平台可能会转变成为助贷模式,从第三方机构处拿到资产,从而没必要披露向借款人收取费用的名目及费用计算标准,而只需披露平台自身的收费情况即可。

上述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信披整改不会延期,因为监管已经把信披和备案挂钩了,平台不敢怠慢。“但类似征信报告这类敏感数据,平台还在观望,看看大平台的动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