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部分会员单位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规范》征求意见稿和《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只明确了业务大方向上的规范,互金协会的规范对系统和业务的细节都做了清晰的要求。规范引言就提到,“且当前市场模式种类繁多,社会各界迫切呼吁出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规范”。但众观各方的解读,真正了解和讲清楚目前市场模式现状的极少。大部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年半前的“直接存管、银行直连、联合存管”的老概念中。现在行业和监管,3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市场业务模式早已经天翻地覆。

早期,平台开了一个对公账户存放用户的充值资金就号称银行专户存管。真正有存管系统并对外合作的银行寥寥无几。随着监管明确只能由银行做存管,原来做资金托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动与银行合作,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托管系统继续为用户提供开立虚拟账户和交易结算服务,但底层的资金存放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挪到了平台在银行开立的存管账户(和普通对公账户不一样,是专用存款账户,人行和银行对该类账户的管理都有专门的要求)。

针对早期银行存管的市场情况,有人总结了如何识别真假存管以及银行存管的“直接存管、银行直连、联合存管”三大模式。直接存管是平台和银行的存管系统对接,开户时用户从平台跳转到银行页面开立银行存管账户。银行直连是指P2P平台直接与银行开通支付结算通道,不需要充值和提现,资金直接在用户和银行间流动。银行直连本质上不是存管,采用过的平台也极少。联合存管是银行存管汇总账户+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托管系统。存管指引下发后,联合存管模式被判为不合规。于是大家开始追问银行存管已经上线的平台,是直接存管还是联合存管。特别是监管明确了银行存管账户体系应采取“大账户+小账户“(即规范中的”汇总账户“和”子账户“)而不是电子账户后,很多新银行存管系统出于体验考虑,没有采用页面跳转的交互模式,而是推出无痕体验或仅用短信进行关键环节的验证。大家就更困惑了,没有银行页面的也算直接存管吗?

不妨站在银行的角度思考一下。既然监管政策已经明确联合存管不合规,那受到严格监管、内部还有专门的风控部门把关的银行会继续明知故犯,主动找监管骂?所以最初意义的联合存管已经不存在。现在做存管业务的银行,必定有一套可对接的存管系统。真正上线了存管的平台也必定完成了和银行存管系统的对接。但接入模式依然五花八门,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一些系统服务商也依然活跃在其中。按照第三方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直连接入模式

银行自己开发或者采购现成系统服务商的银行存管系统,后续再自行维护。平台的系统直接调取银行存管系统的接口。在绑卡、充值等部分需要调取第三方支付接口的环节,再由银行存管系统调取第三方支付的接口,而不是平台系统去连接第三方支付的系统。该模式最接近早期”直接存管“的概念。但由于银行负责存管系统的技术力量有限,人力成本又比较高,每家银行往往只有首批的几家平台采取直连接入的模式。后续排队接入的平台多了,银行往往增加门槛,只有交易量达到一定水平或者平台具有国资、上市控股背景的平台才优先走直连模式,其他平台只能选择第二种模式。

二、渠道接入模式

银行有自己的存管系统,但银行本身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签约平台短时间内的测试和上线工作。为了提升接入效率,也为了获取第三方支付公司现有的商户资源,银行选择先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或系统服务商的系统完成对接。后续平台对接存管系统时,先调取第三方系统的接口,第三方系统再将相关指令转发给银行存管系统。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联合存管的2.0,也有的命名为嵌入式资金存管。渠道接入模式和直连接入模式的前端体验可以做到完全一样,只是底层的交易指令经过一次第三方系统的中转,用户无法识别出来。(如果存管系统有银行开户页面的,在平台跳转到银行的页面过程中,渠道接入模式可能会看到一个第三方支付的空白链接一闪而过,然后再出现银行的页面。不一定会有,取决于接口使用的技术方式。)

渠道接入模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存管人不应外包或委托其他机构代理进行资金账户开立、交易信息处理、交易密码验证等操作”?可以把现状打个比方:银行存管系统好比一个景区,景区有很多门(不同功能的接口)。现在很多新游客(平台)过来游览(接入),不知道每个门(存管系统接口)怎么进,景区(银行)咨询服务跟不上。于是银行找旅游公司(第三方)做了一个游客中心(第三方系统),统一给过来的游客(平台)介绍游览(接入)攻略,并安排导游(第三方系统的接口)把游客(平台)带到门口(存管系统接口)。早期由导游(第三方系统的接口)直接买票(验证用户身份、交易密码等),景区(银行)不再验票而直接放人入场(开户和交易);现在出了新政策,导游(第三方系统的接口)只能把游客(平台)带到门口(存管系统接口),要由游客(平台)自己去买票进场,景区(银行)自己要做好售票和验票工作(验证用户身份、交易密码和开户等)。

是否只要银行存管系统亲自完成了”资金账户开立、交易信息处理、交易密码验证等操作”,就意味着合规呢?这个可能有待监管来明确,但既然各家银行都这么操作,那银行的判断不言而喻。其实类似合作模式并不是银行存管业务独有。比如去银行营业厅,你有可能碰到证券公司的驻点客户经理。他不是银行的员工,但会配合银行的人员指导你怎么办理业务并营销你开户炒股(开立证券第三方存管业务),营销成功后最后还是引导到柜台由银行柜员完成最后的业务办理。

三、系统合作模式

银行自己开发的存管系统不接地气,体验太差;或者银行为了满足平台多样化业务需求和快速接入的考虑,不使用自己开发的存管系统。由第三方支付或者系统服务商把自己的系统贡献出来,经过改造后部署在银行自己的服务器上,作为银行存管系统。系统的管理和直连模式下银行自有的系统一样,而前期和平台的业务对接又与渠道对接模式类似。平台系统对接时,难度会特别低,因为大部分接口和原有的第三方支付托管系统一致。该模式下平台只对接一套系统,而渠道接入模式是对接两套系统。但从表面上看,用户和平台都很难区分两种模式。

协会规范在“存管人要求”中特别明确了“存管人应具有明确的总行一级部门,该部门负责全行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的管理与运营,该部门设置能够保障全行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存管人不得委托或外包其他机构代理管理与运营。”该规范要求银行要按照行内自有系统的方式严格管理,第三方只能承担系统开发商和客户服务中介的角色。目前一些银行和第三方联合运营,银行只负责坐地收钱的情况,可能面临整改。

由于现在各家银行存管系统体验不一致,接入模式多样,唯一通用的、核实银行存管的方式,是通过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咨询。而对于各种存管模式是否合规,大可银行的归银行,平台的归平台。银行自身有能力根据政策进行合规调整。在监管政策的鼓励下,可供选择的银行也越来越多。投资人更应关注的是平台自身的业务是否合规、运营是否规范透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