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孟庭苇那首《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想必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那朵“玫瑰”在哪儿?这是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难题。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众筹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阳光化、公开化、互联网化,是集资不同于私募、公募以及天使等形式的根本区别。私募的融资成本高,是由于其资金使用效率高,一方面发起人有限;另一方面金额大,因此利润的高自然也无可厚非;而公募则必然考虑到风险把控,由于涉及公众利益,因此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利润回报方面比不了私募。
两种募集资金不同的形式,有一个共同点是,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难以参与,因为其金融产品的特性以及风险性,包括公众对其产品的理解也不同,而且最终参与投资决策的是基金经理,这一过程中,公众仍然面临信息不对称。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从投资回报角度,可能都不太热衷于许多小微企业,毕竟风险指数太高。
融资难是全世界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通病,但在中国显得更难。银行偏好大企业,也是因为成本与风险的考量,私募、公募前面也介绍了,其逻辑与银行相差不大。而对中小微企业,或者中小微企业中近年来起到关键支撑的则是天使或VC,这一点通过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可以一览无遗。
君不见许多企业家纷纷换行做起了VC,徐小平、邵亦波等前赴后继,VC对高新科技领域所起到的帮助是传统金融很难达到的。但,他们的局限性也将随着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逐渐凸显。
一方面,VC追逐的对象是高新科技领域,或者是说中国缺乏的“美国”模式;另一方面,VC对项目的要求异常苛刻,这一过程中,也会丧失掉许多最具潜力的优秀企业。如同著名投资人、原空中网总裁杨宁所言,去哪网在找资金的过程中,前后找了国内外两百多家机构,最后感兴趣者也才三四家。
与之相伴随的风险还在于,如果VC投资了类似于你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彼此交谈的过程中,必然也涉及到核心优势,这可能还会面临被拷贝。
传统的融资模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而众筹的产生,无疑更具有竞争优势,无论是与传统金融还是VC模式比。首先从供给端来说,公募、私募乃至于VC,发起人,都属于高净资产客户,而众筹的发起人,则代表了一群最普通的人,没有背景,也不需要背景,只需要眼光就可以;从需求端企业或个人而言,众筹的融资成本也是最低的,因为对项目感兴趣者越多,成本也将越便宜,这是经济学的起码道理。
从笔者实际的参与中,也明确对此模式较为认同。有两件小事可以说明:一个朋友要发起众筹做一本杂志,首先把定位以及特色包括所需资金都明确后,在微信上一发起,短短一周左右,上百人不等金额的投资,融资额很快就超过了预期,项目随即展开;另外,根据众筹网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网站从2013年9月正式提供项目以众筹形式运转,截止目前,共提供了450个成功项目,包括《清华金融评论》、徐志斌的《社交红利》、乐嘉的《本色》等项目都是众筹网众筹成功的,该网站累积支持人超过60000个,总的筹集金额达到1887万。这都是最好的现实案例。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尤其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所提出的那样,众筹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能够有效地把产业和金融链接起来,它是最接近金融本质的创新融资方式,主要做的是正规金融做不了的金融服务。同时,众筹也是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其看来,如何把创新项目转换为创新企业,而不单单依靠目前的股权融资,众筹则对项目早期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它相当于一个微小金融交易所。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类似于众筹网等提供优秀第三方平台交易的企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期。因为在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众筹模式无疑更能体现于如何把个人投资更方便、更有效地与项目进行友好嫁接,即每个人都是投资人,每个项目都可能引发全民围观。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