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埃森哲其实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叫全时银行或者是全时金融服务这样子的概念,就是说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深入一个客户的日常活动或者日常生活里面,提供金融甚至是非金融的服务。所以可以看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起点,两个路径、途径、趋势是一样的。

今天大会让我谈一下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这两个概念,也谈一下他们的竞争跟共赢的关系。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我们跟今天有些嘉宾也讲的一样,不太认同有互联网金融这样子的一个名词、这样子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我们都在讲,有两种不同的机构希望向客户提供更有效、更贴心的金融服务。埃森哲其实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叫全时银行或者是全时金融服务这样子的概念,就是说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深入一个客户的日常活动或者日常生活里面,提供金融甚至是非金融的服务。所以可以看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起点,两个路径、途径、趋势是一样的,这是第一个概念。

如果你问我是竞争还是共赢的话,两种公司、两种机构在同一个目标不同的路径上面,当然互相会有竞争,但是好像刚才穆司长讲也有一些共赢的可能性,当然我认为最终的话,共赢是市场跟客户,通过两方的竞争事实上可以改善我们怎么样去提供金融服务给我们的客户,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客户能够获取更好的金融服务才对。

第三个观点是今天我们很多演讲嘉宾都讲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一些新的技术的产生,对于金融机构怎么样提供服务给我们的客户有更大的一些改进,或者说我们的金融机构或者说非金融机构,他们的想法是说因为有新的技术,所以我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给我的客户。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这样的看法,第一步应该是先了解我们的客户,是吧?就是其实科技是在影响我们的客户的期望值,好像我这张图里面去反映的,埃森哲在之前做了一些对于全国性的消费者的调研的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分析下来,未来对有志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机构来讲,对他们来讲是这样子的一个客户,他们平均的年龄是在20到39岁左右。

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面月收入大概是2000到5000人民币左右,他们的交易无论是在交易量跟金额来讲,都是中等偏上的,他们是忠实的网上消费者,跟我一样或者跟大家一样,现在很多的购物已经是在网络上面进行,这些人群里面95%的人,每天都定期会在社交媒体上活动,大部分基本上都在用安卓的智能手机,下面在座的应该也是这样子,我们有人有时候会超过一部的安卓手机,在家里面除了在工作上用的电脑之外,我们可能有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有另外一个笔记本,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是离不开智能手机。

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你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话,实际上客户也在产生他的变化,为什么银行那么紧张呢?是因为未来的客户是这种客户组成的甚至他们的小微企业的客户的老板,也是这种客户,他们的对公企业的客户,里面的工作财务总监或者CEO也是这种客户,所以这个是刚才承接第三个观点,我希望给大家表达的一个概念。

对于这些潜在的客户,我们要再把他们做细分,很多金融机构、包括非金融机构也已经在这样做了,包括垂直的是他们家庭的收入,横向的是他们的年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客户在电子时代里面,他们希望在互联网上获取的金融服务是不一样的,左下角的是刚刚从学校到社会里面做事情,相对于最上面的较为富裕,但是倾向比较保守的投资人群,他们的金融服务业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好像刚才几位嘉宾也提过,我们讲互联网金融,很多人的思维立马就想到贷款、P2P这些网站上面,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几种新的服务的形态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

我们从其他的国家大家也知道了,在美国大家不会把这种企业称作互联网金融,是有一些机构参与在金融服务业里面,他们是用新的模式去提供这种服务,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苹果和亚马逊[微博],他们现在实际上是在非金融的领域里面,他们开始影响我们潜在客户的一些期望值,好像外层的我们叫对于客户感知或者说他们感受的一些影响。然后有一部分进入了第二个圆圈里面,他们是间接地去跟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包括以谷歌[微博]为主的,刚才主持人也提过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的NFC开始进入了体验层这样的一个位置,就是说在购买或者说支付体验里面,间接地在威胁着银行的传统业务,也有一些直接竞争的,包括一些第三方的支付商,包括一些在网上的(Moven)他们是一种能够在网上提供支付跟存款服务的一些机构,这些机构是直接在跟银行做竞争,但是他的根本意义上是我们刚才说的客户的期望值,由于有这些机构推动了一些网上的体验,一些便捷的体验,所产生出来的。

然后一个比较实质的影响,我们的观点是从传统银行的角度来看,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确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这个是我们在美国做的一个调研显示,到2020年,其实跟现在的差距只有5、6年的时间,我认为32%的传统银行业务的收入,包括在定期活期存款类的业务,那个影响反而会更大一些,其实那个影响是由于其他业务,大家可能看到支付跟信用卡的业务,为什么Paypal,这种大的第三方的机构,对于银行的收入影响仅仅有6%呢?实际上是有一些连带业务影响,包括17.4%是在网上开立一些帐户,然后帐户会进行支付,但是部分的存款就去了帐户里面。

第三种,在中国可能这方面会影响更加大,就是一些信贷的业务,包括我们的一些P2P的业务,包括一些集中大家的基金去进行贷款的这种业务模式,我们开始看到在中国市场都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当然监管机构也在密切地注意,怎么样去监管这类型的机构。

今天我们有另外一个题目谈到大资管的概念,客户的基金越来越想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投资,去生成更大的回报,或者通过那个过程保护自己的资产,让资产的价值不会有影响,这方面的影响大概占了3.4%。

大家可以看到事实上影响越小的事实上是以银行本身应该有天然的一些长处去提供的这种服务。

这边有一些例子我就不多讲了,刚才穆司长也讲过有四种不同的模式,有P2P、第三方支付、有投资跟财富管理,还有一些为了中小企业提供资金需求的这样子的一些网站,我们认为国内的影响应该是说,那种竞争开始会慢慢比较激烈一些,我们都把2013年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我觉得发明元年这个词儿的人非常聪明,因为这个是仅仅开始,这个趋势是往前持续的,不是一股热潮,到一定的时间就撤了这样的情况。

银行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两个选择,左手边的选择是不是选择的选择,首先它变成一个工具化的银行这样子的情况,等于说银行变成在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机构背后的,提供基金、提供清算、核算处理,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本身不可以提供这种银行的业务处理的能力,它变成一种工具化的银行,他没有对于客户不同的选择的发言权,它是一种被动式的,然后他的竞争主要的手段是成本可以很低、效率可以很高,或者是效率可以做得很高,规模可以做得很大,这样子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有一些银行是往这个方向去靠的。

另外一个就是用我们所说的全时银行的观念去跟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全时银行是说通过深入客户的不同的,每天日常的活动、日常的生活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里面,我们提出了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个体每天的生活里面,包括了消费、交通、教育跟信息,包括了他的通信需求,包括他的旅游,包括他的健康跟保护等等这样的需求,银行怎么样可以参与到这些日常的活动里面,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最右上角的决策我们叫咨询提供者,他基本上是向客户提供顾问式的服务,一种中立的,纯粹是从客户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的角度去提供咨询的服务。左上角的我们就介入了服务,他的存在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客户可以更容易获取他的服务,我们在中国看到一些收售信息的平台,买方卖方在一起,这种也算了一种提供方便性的服务,包括一些支付的服务,也是属于这个里面。

右下角的是价值聚合的枢纽服务,通过我们对于客户日常活动需求的了解,我们把对应的非银行或者说银行,或者是非金融类别的业务聚合成为一个总体的方案提供给我们的客户。

在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通过深入在客户日常的活动里面,我们获取了更多对于客户的了解,事实上我讲这句话,大家可能觉得很俗,其实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现在在提倡的这几种概念,就是在跟客户的互动过程当中获取了更多的数据,让我们以分析的一种能力了解客户的信用、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应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这个就是全时银行总体的概念。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做生态系统,刚才我说到做的全时银行的能力,我们要依靠合作伙伴,刚才我们提过一些非金融类的服务内容,比如说房屋,健康的几种服务,医疗的服务,这些都是银行可以考虑扩展自己的生态系统的一个可能性,在图中我们有两个圆圈,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企业,右手边的圆圈代表企业收入跟支出的分布,每一种收入包括B2B的收入或者B2C的收入,都代表一种生态环境,它是跟上下游产生了交易往来的关系,银行怎么样参与到这种生态环境里面,当然也有支出的,我有基金我进行投资或者说进行升级管理的这种业务,对公客户是跟银行产生了生态环境这种关系。

同样的推理我们可以放在个人的客户左手边的圆圈,他日常的收入来源、投资、日常的支出其实都构成我们所谓的生态系统,所以银行必须要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的一种情况,自己去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或者参与扮演一个主导角色的,目前已经有的生态系统,其实银行是在发展全时银行服务的时候,他们所需要去考虑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