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互联网金融在实现金融包容和服务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意义。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各界评论褒贬不一。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正在成为一种新兴业态,由此引发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和“普惠金融”理念正在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成为影响未来金融发展格局的重要变量。

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逐步转入“分类监管、有序竞争”的发展阶段,成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但其成长道路仍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市场竞争引发体制内的金融企业通过保护性政策限制和挤压体制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展业,在大呼“狼来了”和“互联网金融威胁论”的同时,片面夸大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信用风险,从而达到压制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目的。国际经验业已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丰富金融生态环境的互补与共生力量,关键在于相关政策能否着力于培育信息化、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为此,深化金融体制必须革除各种形式的金融垄断,从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入手,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鼓励互联网金融业态创新;同时,强化互联网金融分类监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第三方支付凭证管理等。进一步发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经济升级过程中的驱动作用,有赖于深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资源配置、价格发现、信息对称、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功能与优势,合理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培育和助推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